第二课时 进入社会主义[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时 进入社会主义[上学期]

资源简介

第二课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第二课时 进入社会主义
一中实验学校 计东蔚
课程标准:
1-1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新中国成长的道路和经历的曲折。
教学目标:
了解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和原因和内容,理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了解“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回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及其留下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学会用综合比较的方法,认识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提高对材料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和“一五”计划的意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呈现]土地改革时期的照片
[提问]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土地改革后,土地归谁所有?(农民)这种所有制形式是否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不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怎么办?(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
(新课教学)
[呈现]主题: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
[提问]社会主义改造首先从什么开始?(农业)为什么在土改后要进行农改?(结合导入及书本内容回答)
[提问]农改的原则和形式分别是什么?(自愿原则;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活动]比较土改和农改(见PPT)
[承转]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下,哪些行业通过什么方式也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通过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公私合营的方式。)
[呈现]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图片)
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似,主要采取合作社的方法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改造结果:个体所有制(私有制)→集体所有制(公有制)
[呈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采用和平赎买的办法,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逐步将其改造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
改造结果:资本主义私有制→全民所有制(公有制)
[提问]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于哪一年?表明了什么?
[提问]因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间的?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
[拓展]试分析我国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中国人民已经夺取了政权,要巩固政权,还必须建立起强大的经济基础。
2.又因为建国初,我国国民经济基础相当薄弱,人口多,底子薄,起步晚,社会经济发展落后,这一客观现实严重制约了国家开展正常的经济建设,为根本解决这一矛盾,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承转]有人曾对建国初中国的经济做了这样形象的描述。
[呈现]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有人对中国的经济做了这样形象的比喻:工业是王二麻子,商业是林家铺子,交通运输业是骆驼祥子。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经济落后,工业基础差)怎么办?(为了改变落后面貌,我们开展实行……)
[呈现]工业化的开始—— “一五”计划(1953-1957)
[提问]结合书本16页地图,说说“一五”期间的建设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交通运输、重工业)这些建设成就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内地)
[提问]“一五”计划的意义(成就)是什么?
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填补了我国重工业的许多空白
从此,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拓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创造新生活的热情。)
图片分别反映哪些行业人们的踊跃参加祖国建设?
他们表达那个时代中国人的共同感受和情怀是什么?(反映了人民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充分发挥主人翁责任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
教后随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