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尝试分析“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 2.让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3. 回忆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认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4.通过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和海峡两岸交流的教学,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二.重点、难点 1.重点:香港顺利回归祖国。2.难点:“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及其意义。 三:教学过程播放歌曲《公元1997 》师:这首歌大家连续听了几遍了,它主要歌唱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生(集体):香港回归。师:对。香港回归是我国统一大业中的重要事件,应该大加歌唱。那么大家能否回答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采用了什么政策方针?生(集体):一国两制。师:对,采用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26页,阅读第一段思考: 一国两制的含义。1.一国两制的含义(板书)生: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四国的前提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师:对。“一国两制”中的“一国”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指的是两种社会制度。这一方针主要是针对港澳台地区的。那么这一构想是如何形成的呢?师:为了结束两岸分裂状态,实现祖国的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提出了九条方针;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1982年《宪法》规定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设想,1984年人大通过了关于“一国两制”的政策。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一国两制”形成过程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最初是针对哪一个问题而提出来的?生:台湾问题。师:很好。台湾问题是由国共两党内战而形成的,所以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呢?生:内政问题。师:台湾问题作为我国内政,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不用去征求有关国家的意见。但在解决香港问题上面我国却和哪个国家进行了谈判?生:英国。师:那我国为什么要和英国谈判?先让我们来回忆一下香港问题的由来?生: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师:很好。香港就是香港岛,九龙司,新界的总称。英国通过三个不平等条约霸占香港达150多年之久。根据1898年签订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规定,英国租借新界时限为99年,到1997年到期。但要如期归还香港,中国必须与有关国家商谈。因此从刚才的回答来看,香港问题不是我国的内政,那么它是一个什么问题呢?生:历史遗留问题。师:对。它是历史遗留问题,所以我国须与英国谈判。2.香港、澳门的回归 (板书)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三段及【感怀回归盛事】分组讨论:⑴、为什么我国政府要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可以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香港在国际经济与金融领域所处的重要地位等方面进行思考。)(归纳)香港从1842年起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定要实现香港的主权回归;香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经济开始腾飞,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而且也是国际重要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自由港,在国际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保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香港可以继续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一国两制”就是基于香港的历史与现实情况而提出的。⑵、为什么现在我国提出要收回香港,而以前却没有这个可能呢?我们现在强大了,我们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加,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但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极大发展。师:新中国成立初期收回时机还不成熟,现在时机成熟了。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简要概括香港回归的历程。 香港、澳门回归的历程 (板书) 生:1984年,经多次谈判,双方签订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师:很好。中英谈判一共经历了22轮,经艰苦谈判,双方终于签订协议,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7年6月30日深夜,飘扬了一个半世纪的英国星条旗和香港旗终于降下来了,7月1日凌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的紫荆花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缓缓升起,这宣告了离开祖国150多年之久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胞。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签订,1999年月12月20日凌晨,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在澳门举行,继香港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胞。那么香港、澳门的回归有什么历史意义呢?香港、澳门的回归意义 (板书)生: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的盛事,也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师:香港、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运用;开创了香港、澳门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香港、澳门的回归说明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以前清政府办不到的事,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办到了;没有中国人民百年来的不懈努力,香港难以回归。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香港、澳门的回归说明“一国两制”不仅是解决内政问题的最佳方案,而且还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最好方法。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这一伟大构想,不愧为是一代伟人。这一方针的提出尤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运用,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海峡两岸的合作和交流。从1987年开始,两岸民间交流的坚冰已经打破,海峡两岸无论是人员往来,还是经贸、文化交流,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都知道,两岸至今虽然还没有实现真正的三通,两岸的统一也总是受到很大的阻碍,但祖国统一的大业,最终定会实现。3.海峡两岸的关系 (板书)师:新中国成立时,党和政府决定武装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又根据国际国内的新形势,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因此,对台方针经历了从“武装解放──和平解放──和平统一”的变化。阅读课文【盼统一 反“台独”】(请大家分组讨论) 那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有哪些有利因素和阻力?(有利因素:强大的祖国;正确的方针;共同的信念;交流的加强;国际的公认。阻力:某些外国反华势力;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猖獗)师: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惟恐中国强大,总是想方设法阻止中国实现统一。而岛内的分裂势力也即台独,企图实现台湾独立,达到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的局面,也是极力阻止两岸的交流,成为两岸实现统一的最大障碍。1988年李登辉上台支持台独,台独势力才不断嚣张,陈水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台独分子,李上台后,即支持台独,为陈 “铺路”,后又助陈“登基”,李下台后,两人完全“合流”。目前,台独分子在岛内还是有一定的势力。但我们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两岸统一是全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长期期盼,统一符合海峡两岸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利益,也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心愿。台独势力冒天下之大不韪,最后必定只能得到失败的下场。只要海峡两岸人民不断努力,祖国统一的大业,必将实现。 小结:学了今天的课后,请大家用一句话来谈谈自己的感受。练习: 材料一:2005年4月1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国民党大陆参访团,结束了为期5天的“缅怀之旅”、“经贸之旅”和“搭桥之旅”,返回台湾。江丙坤说:“参访团最大的愿望之一就是为两岸搭起一座走向和平、和谐的便桥。”材料二:2005年05月05日宋楚瑜率亲民党来大陆,他指出最重要的希望是搭未来之桥,搭海峡两岸炎黄子孙,我们共同的互信之桥,搭未来的了解之桥,更要搭未来合作之桥。也就是我们所期盼的是创造未来,大家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两岸一中”。材料三:2005年4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开始其60年来首次大陆之行。他在北大演讲时提出两岸需要对话与和解,需要相互合作,坚持和平,走向双赢。台湾只有走对路才有出路,不能够让“民粹主义”取代民主的思想,不能够让“制宪”、“正名”、“去中国化”、武断的“台独”时间表来打破两岸人民整个幸福的基础。(1)国民党和亲民党领袖率团访问大陆充分说明了什么?(2)台湾的出路在哪里?课后拓展学习:(任选一题)1、《你知道我在等你吗?—给台湾中学生的一封信》2、《紫荆花开满园春,回归七年话香港》 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