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及其它[上下学期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可持续发展及其它[上下学期通用]

资源简介

专题三:九年级社会部分(可持续发展及其他)
(一)、我国的人口问题:
1、 我国人口的主要特点: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低。
2、 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有:人口多且增长快,人口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加速。
3、 知识列表:
我国的主要人口问题 主要负面影响 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在人口问题上我们中学生能够做什么?
人口多且增长快, 见教材笔记 继续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 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宣传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人口素质偏低, 见教材笔记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 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人口老龄化加速 见教材笔记 发展经济增加国家财富,发展老年事业,健全社会保障和医疗体系,应对老龄化。 尊老敬老,孝敬长辈。
(二)、我国的资源问题:
1、 我国的资源上的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2、 我国存在的主要资源问题?
解答:主要有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的利用率低,浪费损失严重;资源分布不均等方面。
3、 分析导致我国资源短缺(电荒、水荒、煤荒、油荒)的主要原因?
解答:导致资源短缺的原因:①人口多消耗大;②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粗放型经济增长对能源和资源的高消耗;③人口素质低、节约环保意识薄弱,不文明习惯和过度盲目开发导致损失浪费;④科技水平低,资源利用率不高导致资源损失浪费;⑤环境污染导致的资源间接性短缺。
应对资源短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议和对策:
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资源立法和执法;把资源消耗纳入经济统计;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新能源;积极开展能源外交。
企业:进行科技革新,走集约型发展道路;提高水、能源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开展企业节约竞赛活动。
公民(中学生):树立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公民节约行动公约》,养成勤劳节俭的文明习惯,全民行动,崇尚节约;垃圾分类处理;选用节能家电;一水多用等。
(三)、环境问题:
1、 产生环境污染(水污染的)原因:
具体原因:①人口多数量大对环境构成的沉重压力和威胁,②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粗放型模式对环境的污染;③人们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卫生习惯差。
总的原因:人们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向自然界排放的废弃物超出了自然界的自我净化能力。
2、 产生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土地沙化、沙尘暴等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
①巨大人口的压力,构成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威胁。②迫于生存,乱坎乱伐、破坏植被、围湖造田等。③短视经济行为和粗放型增长,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④自然因素:地质灾害、干旱、长时间降水。(解决办法: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疏浚河道)
3、 怎样解决环境污染(南湖水污染)问题?
政府:加强环境法制建设,严格控制企业污染物的排放,加强环境的预防和综合治理,建立环保问责制度。
企业:依靠科技进步进行无污染生产,控制污染源,对污水废气进行净化处理;采用集约型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
个人: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养成环保好习惯;倡导绿色消费,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揭发检举重大污染企业和个人。
4、发展循环经济的好处和举列?
解答:(1)①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缓解资源紧张的状况。②有利于消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③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④有利于满足人们对资源的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2)①洗脸的水、洗衣服的水用来冲马桶。②用过的课本交给下一届学生使用。③玉米棒粉碎用来种植蘑菇作肥料。④污水处理后再利用。⑤桑叶养蚕――蚕粪养鱼――塘肥养桑――桑叶养蚕;⑥回收一次性筷子,制作纸张;⑦回收二次利用玻璃、塑料、铁铜等制品;用粉煤灰制砖,既节约了成本,又有利于环境保护。
(四)、更多内容,仔细阅读热点P38页专题。
(五)、一国两制与台湾问题:
材料一:2006年2月27日,陈水扁强行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这一“台独”分裂行径引起岛内外人民的强烈愤慨。温家宝指出:台湾当局这种行为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挑衅和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严重破坏。对台湾当局加紧“台独”分裂活动的危险性,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我们有责任、有经验、更有能力解决台湾问题。
材料二:2006年4月15日,由国共两党组织的首届两岸经贸论坛在北京闭幕,两岸工商界人士和国共领导人就两岸的经济合作达成了共识,并签署了两岸共赢、振兴中华《共同建议》。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受权宣布和通报了大陆方面将进一步采取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15项政策措施。胡锦涛表示,我衷心希望,两岸同胞携起手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个主题,共同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反分裂国家法》说说台湾的法律地位是什么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2)台湾当局决定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的实质是什么
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3)针对陈水扁的“废统”,我国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增强综合国力,②加强国防建设、不放弃使用武力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
(4)在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尽的最基本义务和责任是什么?
维护民族与国家的尊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5)我国政府为让骨肉同胞踏上回家的路,提出了什么方针政策?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6)在通向“互信双赢”的路上还有哪些障碍?
台湾岛内的台独分裂势力和某些国外干涉势力
(7) 由国共两党组织的首届两岸经贸论坛顺利闭幕及其成果,对发展两岸关系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真正实现三通。②两岸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有利于两岸深化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共同繁荣。③有利于开创两岸关系和平与发展新局面,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8)我们有责任、有经验、更有能力解决台湾问题。怎样理解这里的“有责任、有经验、更有能力” (有利因素)?
有责任: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
有经验: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已经成功实践;
有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9)在国共两党实现第三次合作之前,已经有过两次合作,请你说说第二次合作的目的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第二次国共合作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目的:共同抗日,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解放。
(六)科学发展观(理解)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解读:①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②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③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④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怎样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第二,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第三,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3、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解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发展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各方面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解读: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我们就能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越来越充分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5、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什么重要的指导意义?
解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