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备考策略微课系列教案微课课题 赢在考场微课目标 1.了解考场注意事项 2.掌握考场答题技巧微课重点 考场注意事项及中考答题技巧微课难点 中考答题技巧设计思路 从拿到试卷到交卷、从选择题到非选择题,结合图片、例题等,以提醒学生如何在考场上减少失误内容及适用对象 关于学生在考场上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在答题中的方法与技巧的知识,适用于九年级学生和老师。教学过程 内容 备注片头 出示微课题目:《赢在考场》 幻灯片1-2张,时长约0.5分钟 正文讲解 考场注意事项 (1)浏览试卷,心中有数浏览试卷,看有无破损、有无漏印,整体感知题量大小与题的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2)卷头和卡,填好涂好不急于做题 ,做好准备工作。不给自己制造紧张气氛。(3)从前向后,先易后难 由选择题到非选择题,由易到难。同一类题,从前向后,由易到难。遇到难题 ,冷静思考。“难”在哪儿?材料新颖,问题设置上有障碍,要多运用转化思维,合理推测出题者意图,明确考什么。遇到容易题 ,不能盲目高兴。冷静思考,注重细节,做到完美无缺。(4)做好检查,直至交卷 1、检查卷头和卡是否填涂正确。 2、检查选择题想涂与所涂是否一致。 3、检查非选择题,学会合理推测出题者意图。体会本题考什么?怎么考的?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涉及到了哪些?二、中考答题技巧 (1)选择题组合式选择题,可以考虑排除法,排除与题干无关的,排除说法错误的,可以达到快捷高效的目的。 (2)非选择题第一步,读题审题。目的是做到两个明确:明确问什么,明确问题的限定条件。第二步,组织答案。答案往往在材料之中。“根据材料”、 “结合材料”这样的问题中都可以从材料中找到答题的思路、方向或者是切入点。之后,回归教材,联系课本知识,找到具体的知识点。题目在书外,答案在(材料)书中。第三步,书写答案。 ①先写 “答”字,再写问题指向,最后按意思分条写,标清序号,并列书写,重要的在前,次要的在后。 ②书写规范,字迹清楚. ③恰当运用学科术语,意思表达要准确完整。抓住关键词、核心词,要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④看分值做题,多角度思考,或惜墨如金、或泼墨如水。 三、开卷考试开卷考试,立足于审题,不是盲目抄书,无题胜有题,无书胜有书,无招胜有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四、如何打败同等水平的对手?认真。 幻灯片3-14张,时长约18分钟 片尾 微课小结:要想赢在考场,就需要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考场上,有实力,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再认真对待每个问题,一定能决胜中考! 第15张幻灯片,时长约0.5分钟。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5张PPT)八、赢在考场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备考系列实力综合素质+心态+方法技巧考场注意事项浏览试卷,心中有数 浏览试卷,看有无破损、有无漏印,整体感知题量大小与题的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卷头和卡,填好涂好不急于做题 ,做好准备工作。不给自己制造紧张气氛。从前向后,先易后难2.遇到“难题” 不要慌,遇到“容易” 题不要盲目高兴。1.试题难易设置 由选择题到非选择题,由易到难。同一类题,从前向后,由易到难。 遇到难题 ,冷静思考。“难”在哪儿?材料新颖,问题设置上有障碍,要多运用转化思维,合理推测出题者意图,明确考什么。 遇到容易题 ,不能盲目高兴。冷静思考,注重细节,做到完美无缺。做好检查,直至交卷1、检查卷头和卡是否填涂正确。2、检查选择题想涂与所涂是否一致。3、检查非选择题,学会合理推测出题者意图。体会本题考什么?怎么考的?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涉及到了哪些?中考答题技巧选择题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表现出的快速反应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强大的基础设施、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技术工人队伍,再次显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和产业实力。材料印证了( )①我国的科技水平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水平②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战路取得一定成效③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④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技和人才基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D 组合式选择题,可以考虑排除法,排除与题干无关的,排除说法错误的,可以达到快捷高效的目的。“三步走”非选择题 第一步,读题审题。目的是做到两个明确:明确问什么,明确问题的限定条件。聚焦疫情,分析说明(14分) 材料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蔓延,波及全国。这场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阻击战必须打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全国各地全面总动员,统一领导、 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迅速投入到了这场抗“疫”大战当中。同时,来自全国的医疗驰援队伍在最短的时间向武汉汇聚。各地区各界爱心源源不断的涌向武汉。有社会名人,也有普通市民。从闻令而动、勇挑重担的人民子弟兵,到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医护人员.....尽管岗位不同,但每个人都努力做到守土尽责。 材料二:在我国疫情严重时,国际社会提供了帮助。现在,新冠疫情也在全球蔓延,面对全球疫情中国也在积极行动:举行疫情防控经验国际分享交流大会;及时与全球科技界共享科学数据,技术成果和防控策略;已分4批组织实施对8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抗疫援助,现正在制订第五批援助实施方案....(1)结合材料一,面对疫情,从中央到地方的迅速行动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发展思想? (2分) (2)根据材料二,从两个方面谈谈我国为什么要积极参与全球“抗疫”? (6分)(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归纳我国战胜疫情的有利条件。(6分) 第二步,组织答案。答案往往在材料之中。“根据材料”、 “结合材料”这样的问题都可以从材料中找到答题的思路、方向或者是切入点;之后,回归教材,联系课本知识,找到具体的知识点。相信:题目在书外,答案在(材料)书中。“三步走”聚焦疫情,分析说明(14分) 材料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蔓延,波及全国。这场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阻击战必须打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全国各地全面总动员,统一领导、 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迅速投入到了这场抗“疫”大战当中。同时,来自全国的医疗驰援队伍在最短的时间向武汉汇聚。各地区各界爱心源源不断的涌向武汉。有社会名人,也有普通市民。从闻令而动、勇挑重担的人民子弟兵,到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医护人员.....尽管岗位不同,但每个人都努力做到守土尽责。 材料二:在我国疫情严重时,国际社会提供了帮助。现在,新冠疫情也在全球蔓延,面对全球疫情中国也在积极行动:举行疫情防控经验国际分享交流大会;及时与全球科技界共享科学数据,技术成果和防控策略;已分4批组织实施对8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抗疫援助,现正在制订第五批援助实施方案....(1)结合材料一,面对疫情,从中央到地方的迅速行动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发展思想? (2分) (2)根据材料二,从两个方面谈谈我国为什么要积极参与全球“抗疫”? (6分)(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归纳我国战胜疫情的有利条件。(6分)以人民为中心!1.命运共同体2.负责任大国1.党的领导2.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人民的团结一致4.国际合作 第三步,书写答案。①先写 “答”字,再写问题指向,最后按意思分条写,标清序号,并列书写,重要的在前,次要的在后。②书写规范,字迹清楚.③恰当运用学科术语,意思表达要准确完整。抓住关键词、核心词,要简明扼要,言简意赅。④看分值做题,多角度思考,或惜墨如金、或泼墨如水。聚焦疫情,分析说明(14分) 材料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蔓延,波及全国。这场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阻击战必须打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全国各地全面总动员,统一领导、 统一指挥、统-行动,迅速投入到了这场抗“疫”大战当中。同时,来自全国的医疗驰援队伍在最短的时间向武汉汇聚。各地区各界爱心源源不断的涌向武汉。有社会名人,也有普通市民。从闻令而动、勇挑重担的人民子弟兵,到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医护人员.....尽管岗位不同,但每个人都努力做到守土尽责。 材料二:在我国疫情严重时,国际社会提供了帮助。现在,新冠疫情也在全球蔓延,面对全球疫情中国也在积极行动:举行疫情防控经验国际分享交流大会;及时与全球科技界共享科学数据,技术成果和防控策略;已分4批组织实施对8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抗疫援助,现正在制订第五批援助实施方案....(1)结合材料一,面对疫情,从中央到地方的迅速行动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发展思想? (2分) (2)根据材料二,从两个方面谈谈我国为什么要积极参与全球“抗疫”? (6分)(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归纳我国战胜疫情的有利条件。(6分)“三步走”答:发展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答:原因 ①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疫情需要国际合作。 ②在国际社会中,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答:条件 ①有党的坚强领导 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③全国人民团结一致 ④国际合作。 开卷考试,立足于审题,不是盲目抄书,无题胜有题,无书胜有书,无招胜有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开卷考试法宝认 真!如何打败同等水平的对手?微课小结如何赢在考场考场注意事项考场答题技巧内容浏览试卷由易到难选择题非选择题填涂卷卡坚持检查开卷考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备考策略微课系列之八赢在考场教案.doc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备考策略微课系列之八赢在考场视频.mp4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备考策略微课系列之八赢在考场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