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的足迹 4[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权的足迹 4[上学期]

资源简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人权的足迹
西方国家人权历程的剪辑
【教材分析】
首先简述了人类争取人权的历史进程,在人类正式提出“人权”这一概念之前,人类争取人权的斗争早已展开。随着历史的发展,人权的概念和内容不断丰富,影响的范围也逐渐扩大,逐渐波及全世界。然后,课文阐述了正确对待人权问题的方法和态度。最后,教材以美国为例,说明人权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在世界范围内充分实现人权仍然任重道远。
【教学过程】
新课的导入
日常生活导入
可以这样导入:“当代社会,‘人权’一词的使用频率相当高,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说要‘维护人权’或者批评某人‘侵犯人权’。大家说一说在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与人权有关的故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总结:“看来,人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那么,你们知道人权是怎样来的吗?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过去,看一看人类争取人权的奋斗历程。”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的教学
1.剪影一的教学
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八年级第三单元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剪影一的时代背景,同时,也可以结合八年级第二单元第二课“王权神圣”“分化的社会”等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古代社会中广大民众所处的地位与待遇,比如,把奴隶当作商品进行实物交换,把奴隶当作会说话的工具。
2.剪影二的教学
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八年级第三单元第二课“基督教文明与欧洲中世纪”的相关内容,在这一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下认识剪影二,让学生知道这一时期神权对人权的奴役。
此外,教师还可以列举中世纪西方宗教裁判所的种种罪行,如任意将良家妇女当作“女巫”抓起来活活烧死;或者结合图片资料描述中世纪早期野蛮愚昧的神裁法(如热铁神裁法:让罪犯手握灼热的铁器走一段路,以手是否被灼伤来判断是否有罪;冷水神裁法:把罪犯捆绑起来,扔到水中一段时间,以是否被淹死来定其是否有罪),进而加深学生对神权统治下的人权状况的认识。
3.剪影三的教学
可先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第九单元第三课“文学艺术:创造美的世界”、八年级第五单元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的相关内容,然后让学生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艺术作品(如拉菲尔的圣母像、米开朗基罗的雕塑、达·芬奇的绘画等)、建筑代表作(如佛罗伦萨大教堂),并体会这些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进而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对人的认识。
4. 剪影四的教学
可引导学生回忆八年级第五单元第四课“资产阶级的革命:新体制的创立”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可选择《独立宣言》中关于人权部分的经典片段,让学生了解下面的史料。
杰斐逊起草了《独立宣言》的第一稿,富兰克林等人又进行了润色。大陆会议对此稿又进行了长时间的、激烈的辩论,最终作了重大的修改。特别是在佐治亚和卡罗来纳等代表们的坚持下,删去了杰斐逊对英王乔治三世允许在殖民地保持奴隶制和奴隶买卖的有力谴责。这一部分的原文是这样的:“他的人性本身发动了残酷的战争,侵犯了一个从未冒犯过他的远方民族的最神圣的生存权和自由权;他诱骗他们,并把他们运往另一半球充当奴隶,或使他们惨死在运送途中。”
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史料:“起草宣言的政治家们没有谴责贩卖黑人的行为,北美独立后,仍然有大量黑人奴隶存在,这和他们所宣扬的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是否相悖?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虽然《独立宣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但是,当时的政治家们还是默认了黑人奴隶存在的事实,黑人并没有像宣言所说的那样完全拥有了平等权,这说明,任何时代所讲的人权,都不是抽象的、绝对的,而是具体的,相对的。)
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学会以历史的眼光分析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理解剪影七作铺垫。
5. 剪影七的教学
可以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图片资料,简单介绍自《独立宣言》签署以来美国黑人的生存状况的演变历程,比如,拍卖黑奴的图片、林肯签署《独立宣言》的图片。有条件的地方,可播放马丁·路德·金演讲的音像资料,让学生感受马丁·路德·金演讲时的气氛。也可以让学生朗诵《我有一个梦想》中的经典片段。同时,教师可以收集2003年纪念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40周年的评论性文章,节取其中关于美国当前人权或种族平等方面的评论。
【活动答案】
○ 略
○ 见参考资料“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条。
○ 剪影四、剪影六和剪影七主要反映的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如生命权、自由权、选举权、种族平等权等,和第一个方框相对应;剪影五主要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集中在劳动条件方面,和第二个方框相对应。
○ 此题为开放性问题,不要求有统一答案。
○ 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