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手”】[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看不见的手”】[上学期]

资源简介

【“看不见的手”】
教学目标
1. 用恰当的事例反映政府、企业、公民个人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描述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些区域特点,并列举实例,说明必须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地区经济。
3.通过典型事例和资料并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行规律和主要缺陷。
教学重点难点
1.并列举实例,说明必须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地区经济。
2.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行规律和主要缺陷。
教学设计
导入建议
提问导入
教师可直接提出问题:“既然市场经济的规律是只‘看不见的手’,那我们怎么还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呢?”利用这个问题中的矛盾意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由此导入新课。
1.对发现“看不见的手”的教学建议
首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果农的误算”这篇文章,结合文下的图示,引导学生分析在这样一个完全市场化的经济活动中,市场规律如何作用并影响果农的市场决策的。
然后,根据教材安排,依次完成活动内容。
【活动答案】
○ 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链条上,A乡果农是在市场上红果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时候才知道这个市场信息的,但不知道整个市场的需求有多大,也不知道整个市场的供应有多大。
○ 市场规律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大致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升高时,由于有利可图,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被吸引来生产这种商品,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生产部门,导致这个部门生产的扩大和产品供应的增加。反之,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降低,由于无利可图甚至亏本,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减少或放弃这种商品的生产,从而使某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生产部门退出,导致这个部门生产的缩小和产品供应的减少。
2.对关注“看不见的手”的教学建议
本活动可以在“红果”案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说明自己和家人如何关注市场信息,关注怎样的市场信息,如何简单地分析这些信息。
考虑到学生个人经验有限,活动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市场调研方案。
【活动答案】
○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
◇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回答;
◇ 消费者的购买力、购买欲望等;
◇ 需要分析供求关系等信息;
◇ 直接到市场上进行调研或上网、查阅相关报纸等。
3.对受惠于“看不见的手”的教学建议
本活动的开放性很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别以消费者、生产者和经营者等不同身份,来举例说明市场经济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考虑到和下一节“看得见的手”衔接,教师在这里可以结合前面“果农的误算”,指出市场也不总是给人们带来好处,原因是由于其本身的弱点和缺陷所致。
【活动答案】
○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至少提供一个事例说明市场经济的好处,教师要帮助学生确认市场经济在其中所起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1.发现“看不见的手”,旨在让学生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尝试揭示支配人们做出种种市场抉择、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无形之手”。
2.关注“看不见的手”,此活动可以说是上一个活动的延续,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体会,了解获取市场信息的各种途径,感受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如何把握市场运行的“脉搏”。
3.受惠于“看不见的手”,说明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无论是生产者、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将获得更加丰富的信息和机会,以调整自己的市场行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并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亲身感受市场经济的“好处
课后小结
经济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必须进行生产。生产不同的产品需要投入各种各样的物质要素,这些物质要素就称为经济资源。在现代社会,劳动、资本、土地、技术、信息和管理等都可纳入经济资源的范畴。一般来说,在一定的时期和范围内,社会可以利用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就必须合理安排资源,这个过程就叫做资源配置。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在努力追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争取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