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资源简介

、 31、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教学目的
了解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些区域特点以及进行优势互补的好处。
列举实例,说明必须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地区经济。
明白经济的发展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地宜,不可盲目发展。
教学重点
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原则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原则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针对正文中的最后一段文字“可以使人们充分生产各自的优势产品”,提出问题,“什么才叫一个地区的优势产品,这种优势是靠什么来确认和评定的?”由此导入活动。
1.计算比较优势的教学
在学生们完成简单的计算后,可以让他们比较两地贸易前后,各自在生产效率、产品数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给贸易双方带来的影响。
【活动答案】
○A地的电脑产量是5 000台,B的电脑产量是8 000台,两地的总产量是13 000台;A地的摄像机产量是10 000台,B地的摄像机产量是4 000台,两地总产量是14 000台。
○A地的摄像机产量(即两地总产量)为20 000台,B地的电脑产量(即两地总产量)为16 000台。
○两地相互贸易,都发挥了各自的生产优势,彼此都能够获得最大收益。就A地而言,2台摄像机才能换1台电脑,但与B地交换,1台摄像机就可以换1台电脑;对B地而言,2台电脑才能换1台摄像机,但与A地交换,1台电脑就可以换1台摄像机。
2.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是与非的教学
阅读教材中列举的系列报道,并结合上一节的活动内容,让学生们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类似报道和见闻。
引导学生针对教材所列举的观点,逐条进行讨论。让学生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还可以补充自己的意见。
【活动答案】
○ 四条观点中前两条都是可以肯定的,比较容易取得一致性的意见。第三条本身是有一定合理性的。第四条类似我们平常所说的民族“幼稚工业”,在世界贸易协定中是允许一定的保护期限的。但与地方保护主义下的不公平竞争是有区别的。
3.“西气东输”的教学
引导学生回忆七年级第三单元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相关内容,思考东西部的主要差异和各种交流活动。
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分析西部天然气资源分布的特点,以及资源消耗地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思考“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最后,让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对家乡经济状况的调查、制作示意图,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
【活动答案】
○ 对于西部地区的重要意义主要有:A、B、D、E;对于东部地区的重要意义主要有:A、C、F。
○ 分组调查和绘制示意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发挥。
教学后记
本课时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自己对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发展区域经济的理解,但上从反馈来看学生在这些方面还很欠缺,需要通过训练强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