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上学期]

资源简介

34、知识经济 方兴未艾
教学目的
了解人类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能够通过分析对比明白知识作为经济资源的优点。
能认识到知识对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性,自觉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知识经济的特点及优点
教学难点
知识经济的优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提问:“‘知识经济’这个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但是到底什么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有什么特点呢?”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引起他们的思考,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幻灯〗
“知识经济方兴未艾”正文首先讲了知识经济的产生;然后讲了人类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以及三个阶段的特征;接着讲了知识作为资源所具备的特点;最后讲了科学技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
〖幻灯〗
知识资源与物质资源的区别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物质资源是可以用尽的,知识则是可以生生不息的。
20世纪60年代,罗马俱乐部曾经悲观地预言了工业经济增长的极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前途持悲观失望态度。显然,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知识作为资源的这一特征。有了知识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就有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增长的可能性。
物质资源只能在物理上换位,知识则可以充分共享。
物质资源不可能同时在不同的空间存在,而知识却不同。一个软件,可以同时卖给无数人使用;网络上的公开资源,可以同时为很多人使用,这就是知识资源的优越性。
物质资源是有形的,知识是无形的。
物质资源是实实在在的、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矿石、机器、设备等。但知识不同,知识可以在书本、软盘、语言中得到体现,但多数的知识往往是人或组织的一种能力、一种象征性的符号或员工头脑中迸发的一个创意。
〖幻灯〗
教材第126页:“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知识不仅渗透到经济领域,同时还会渗透到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
科学技术对经济领域的渗透,在专题探究得到进一步展开。但是,科学技术对政治、文化生活领域的渗透,课文并没有进一步说明,探究中也没有围绕这一点进一步展开,后面第三课中也有类似的内容,但侧重在科技对思想观念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这里有必要通过一两个案例,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如:
〖幻灯〗
科学技术对政治生活的渗透的案例
未来学家托夫勒所言:“世界已越来越离开依靠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手中,它们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征服和控制世界的目的。”
科学技术对文化生活的渗透的案例
为了保护自己的语言优势,法国采取了具有别国借鉴意义的办法:用法语开发网络中的信息资源,鼓励在因特网上使用法语,还规定了在电视和广播系统中英语词汇使用的比例,法国人担心英语的进一步泛滥会损害法兰西的语言系统。
〖幻灯〗
专题探究“跟随知识经济的脚步”,包括以下四个内容。“工具的里程碑”,让学生通过分析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劳动工具的变化,从而认识不同经济时代的主要特点。“撬动效益的杠杆”,以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对国家经济的巨大促进为例,来说明科技对对国家经济繁荣的重要影响。“涌流价值的源泉”,通过微软公司的发展历程,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创造经济价值方面的显著优势。“快鱼吃慢鱼”,则是说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成功更多的取决于对新科技的掌握、对技术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
针对“工具的里程碑”这一活动,需要说明一点,即使在知识经济时代,三种不同类型的产业仍然会并存;比如,市场上有不同品种的西红柿,有又大又红的是“工业化西红柿”,还有又小又丑的是“农耕西红柿”,“农耕西红柿”不用化肥,口味好,虽然价格更高,销路也不错。这说明,农耕经济仍然有其存在的空间。
〖幻灯〗
对于“快鱼吃慢鱼”这个活动,这里需要加以说明,教材只是说,“快鱼吃慢鱼”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常见现象,而不是说,“快鱼吃慢鱼”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法则,反应速度“快”,只是在市场竞争获胜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所以,我们教材中所说的“快”,不仅仅是说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快”,教材128页说:“‘快’,是指对技术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和对市场变化的准确把握。”可见,教材所说的“快”不仅包括了对技术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而且包括了对市场变化的准确把握;不仅要快,而且要准。
〖幻灯〗
教材第128页,探究活动中所设置的题目需要注意一下:
○ 综合上述资料,我们能否归纳出知识经济的如下特点?
◇ 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和技术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 信息技术等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农业社会,谁拥有土地,谁就拥有财富;工业社会,谁拥有资金,谁就拥有财富;知识经济时代,只有拥有新知识,才能占领发展的制高点。
◇ 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管理人才将取代流水线上的装配工人,成为劳动力的主体。
实际上,这几个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这也是课标要求的内容,体现在活动中,所以要充分重视活动这部分内容。
1. 工具里程碑的教学
教师可结合教材提供的图文资料,帮助学生认识人类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分析介绍几句名人名言,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三个经济发展阶段的认识。
○ 威廉·配第的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反映的是哪个经济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有什么特点?(传统农业是以土地和劳动为基础的。)
○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即土地──地租,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反映的是哪个经济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有什么特点?(工业经济时代的主要生产要素是土地、劳动以及以各种具体生产要素形式表现出来的资本。)
○ 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 反映的是哪个经济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有什么特点?(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切都以知识为基础,所有财富的核心都是“知识”,所有经济行为都依赖于知识的存在。在所有创造财富的要素中,知识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他的生产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更新,靠知识来装备,所谓的高新技术不过是高新知识的凝结。)
2.撬动效益的杠杆的教学
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图示的方法揭示阿波罗登月计划对相关科学技术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此外,教师还可以用学生非常熟悉的一句谚语“一个苹果分给两个人,就只能一人一半,一个思想分给两个人,就变成了两个思想”,来分析说明知识经济时代独特的生产要素──知识,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的生产要素相比,一是具有无限性,可以源源不断地发明创造出来;二是具有快捷性,其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三是具有巨大的波及性,每一项新的发明都可以惠及人类。
3.对涌流价值的源泉的教学建议
除了教材上提供的资料外,教师还可以举出其他实例来进一步论证知识无可比拟的优点。
在过去的差不多一个世纪里,全球首富基本上全是石油大王、汽车大王,他们的财富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基础上的。但今天世界富豪的榜首已被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这样的人所取代。比尔·盖茨的出现正是今天知识经济开始形成的标志,他的事业中没有厂房,其主要产品是软盘(光盘)中包含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广泛推广打开了计算机应用的大门。现在,微软公司的产值大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产值的总和;而且美国1996年全年新增产值的2/3是靠微软公司这样的企业所创造的。
然后,提出以下问题。
○ 微软公司资产增加的速度与传统的农业、工业相比,有什么特点?这说明了什么?(增长速度快,知识产业增值快。)
○ 制作“Office 2000”的材料的价值占软件价值的多少?(0.1%)这说明了什么?(知识本身的价值很大。)
4. 对“快鱼吃慢鱼”的教学建议
在分析完教材提供的资料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启发学生归纳知识经济的特点,再与书中列举出来的特点进行比较。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诗人的感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看法分成正反两方,组织一次小型的辩论会,学生可以自己寻找论据,证明自己支持的观点。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评。
【活动答案】
○ 学生通过上述材料,可以归纳出知识经济的特点。
○ 知识可以无数次地重复使用;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世界经济一体化。
○ 该活动主要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辩论,领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巨大作用,同时也能理解创造社会财富的不仅仅是知识,还需要会运用知识的人,科学的管理、制度的保障等多方面的因素。
板书设计
知识经济的产生
人类经济的三个阶段
农业经济时代
工业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的优点
知识经济的地位
教学后记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切都以知识为基础,所有财富的核心都是“知识”,所有经济行为都依赖于知识的存在。在所有创造财富的要素中,知识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他的生产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更新,靠知识来装备,所谓的高新技术不过是高新知识的凝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