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末复习提纲(第三单元)第一课 人权的历程一部人类的历史,就是争取和实现人权的历史。被压迫者为争取人权的奋斗从来没有停止过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写入了天赋人权,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1789年法国大革命通过《人权宣言》,“天赋人权”第一次进入了国家根本大法。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次系统地在国际范围内提出人权的具体内容。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必须与各国国情相结合。人权的实现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权包括(1)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生命、健康、自由、财产、选举等(2)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就业、劳动条件、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8、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民的人权。9、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人权事业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20世纪下半叶,是中国的人权状况得到根本改变的时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原因: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国际社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10、我国的人权观:对于发展中国家,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人权要主权来保护,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第二课 人民当家作主11、人类争取人权的奋斗历程,也是国家从专制走向民主的历程。12、我国人民依法享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国家权力。1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政治文明的核心1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的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15、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必须具备以下素质:(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素质;(2)能密切联系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为人民服务;(3)具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人民代表的职责:(1)认真履行立法(参与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监督(参与对行政机关等国家机关工作的监督)、决定(参与对国家和地方重大事项的决定)、任免(参与选举任免各级机关的领导人员)的权利;(2)密切联系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反映民情;(3)积极参政议政,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16、党和政府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府的职责(建立政府的目的):通过立法和执法活动,建立社会秩序,维持社会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提供各类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的生活,加速经济的发展,兴办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使社会日趋繁荣。17、政府要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至关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各项民主决策机制,例如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都能有效保证人民直接参与政府决策。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的作用(意义):(1)可以保证公众的广泛参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为人民服务。(2)有利于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增加政府决策的透明度。(3)能有效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保证人民直接参与政府决策。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18、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年满18周岁且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籍公民都有这一权利。19、公民有对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有检举、控告的权利公民享有批评权的意义(作用):(1)有利于帮助国家机关提高工作效率;(2)有利于督促国家机关依法办事,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3)有利于提高公民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法律意识,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政治文明建设。公民享有建议权的意义(作用):(1)有利于提高国家机关的决策水平,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2)有利于国家机关改进工作作风和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政府的执政水平。(3)有利于提高公民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法律意识,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政治文明建设。行使批评和建议权、检举权的途径:(1)可以向人民代表反映情况,转达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2)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3)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打联系电话等方式,或者向有关公职人员当面反映情况。这些途径的作用:(1)可以有效保障公民履行批评和建议权、检举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2)有利于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高公民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法律意识,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政治文明建设。第三课 在法治的国家里1、民主制度中最大的权威是什么?是法律;而权威来自人民,因为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2、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标志。3、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一个国家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4、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法律是办事的准绳5、人治与法治的区别:(1)最根本的区别:是个人意志高于法律还是法律高于个人意志(2)典型表现:“人治”以言代法、以权代法、实行专制制度、有法不依、任人唯亲、大搞裙带关系等;“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既要管民也要管官、实行民主制度等(3)建立的基础:人治建立在个人专断和独裁上;法治建立在民主和法律上(4)特点:人治具有随意性、多变性、不稳定性;法治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5)原则:人治体现等级和特权原则;法治体现平等原则6、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7、在现代社会,公民享有任何一项权利,都必然伴随着保证其实现的义务,即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法律不允许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公民存在,也不允许只履行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现象存在。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容非法践踏,不可非法剥夺。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容推卸的。8、一旦丧失了公民的称号,就意味着失去该国法律的保护。9、作为学生我们必须树立以下意识:(1)正确行使权利,并且依法履行义务。(2)树立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10、任何公民在享受权利和自由的同时,都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11、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国法律的基本制度,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12、法律对特殊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也是法律对公民平等权利的维护。对弱势群体的尊重和保护,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反映了现代法治社会对维护公民平等权利和人格尊严的关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