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教案人权的历程[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比赛教案人权的历程[上学期]

资源简介

第一课 人权的历程
课程标准
3-1 了解中国和世界人民争取人权的努力,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保障。
教学要求
1. 结合相关史实,概述近代世界人民争取人权的奋斗历程。
2. 通过具体实例,比较分析近百年来中国人权状况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是中国人民享有人权的根本保障。
3. 结合世界人权的奋斗历程和中国人权的百年巨变,辩证认识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体会中国的人权观点
结构分析
人权的历程:从世界的角度概述人类争取人权的历程,阐述正确对待人权问题的方法和态度。
中国人权的百年巨变:要对比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两个五十年的人权状况。说明了主权与人权的关系,突出了生存权与发展权是发展中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
重点难点
1、 概述近代世界人民争取人权的奋斗历程。
2、 比较分析近百年来中国人权状况发生的巨大变化。
3、 辩证认识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体会中国的人权观点。(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人权的足迹
导 入:
“当代社会,‘人权’一词的使用频率相当高,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说要‘维护人权’或者批评某人‘侵犯人权’。大家说一说在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与人权有关的故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总结:“看来,人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那么,你们知道人权是怎样来的吗?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过去,看一看人类争取人权的奋斗历程。”由此导入新课。
一、 西方古代奴隶制社会和中世纪的神权统治下的人权状况
学生看书P82第一段,P83剪影一和剪影二
思考:在那样的年代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能否得到保障?(得不到保障,但人们从来没有放弃过争取人权的斗争。)教师还可补充一些资料如中世纪早期野蛮愚昧的神裁法,让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神权对人权的奴役。
二、“天赋人权”的提出
学生看书P83剪影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在这样一个人权对抗神权的时代,文艺复兴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对“人”的认识。
三、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争取人权的历程。
学生看书P83以及P84-85剪影四至剪影七
思考:1、每个剪影反映了人们对人权哪些方面内容的要求?
2、“天赋人权”观念落实到具体制度的实例有哪些?(《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
问:每一历史时期,每个国家的人权内容都是一样的吗?
四、辩证地历史地看待人权状况
教师讲解:1、人权的普遍性要与各国国情相结合
2、人权的实现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状况相联系
问:充分实现人权是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事?
五、 充分实现人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看P83电后一段以及剪影七,完成P85最后两个问题。
小 结:
人权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受到法律认可的,公民享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人身自由权利和民主权利。人权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享有充分的人权,是长期以来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
作 业:作业本
第二课时 中国人权的百年巨变
导 入:“2004年,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就是进行了宪法的修订,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是我国人权发展历程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那么,你们知道我国人民是怎样走到这一步的呢?”
一、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人权状况之比较
1、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人权状况
学生看书P86第一段,得出结论:旧中国人们连基本的生存权利都得不到保障。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人权状况
学生看书P86第二段,得出结论:新中国是中国的人权状况得到根本改变的时期。
3、探究:从克林德碑的故事到中华世纪坛的盛典
学生看完P87后,思考:为什么清政府为侵略者立碑?为什么击毙侵略者的中国人反而被自己的政府处死?(因为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在列强的强迫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只能按照条约的规定,为入侵者立碑。击毙侵略者的中国人本来应该成为民族英雄,但清政府迫于列强的压力,将恩海处死,作为赔罪。)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国家没有主权,人权就难以得到保障。)
中国为什么会申奥成功?(国家富强、人们生存状况的改善是申奥成功的重要保障。)
让学生阅读“中国百年奥运历程的片段”,思考下列问题。
1908年的中国是否有能力举办奥运会?(当时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对外主权受侵犯,对内人民的生存权都受到极大的威胁,根本没有能力举办奥运会。)
1932年,为什么日本人会拟派中国人参加奥运会?(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着我国的领土,侵犯我国的主权,企图利用奥运会之机, 把他们在中国一手制造的“满洲国”推向国际舞台,以骗取世界各国的承认和国际社会舆论的支持, 使所谓的“满洲国”合法化。)
中国运动员在1936年奥运会结束回国时买不起船票说明了什么问题?(代表中国的运动员买不起船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而他们遭到外国人的耻笑,说明了在国家、民族衰落的时候,中国人的人格尊严也难以得到维护。)
为什么说“最近二十年是中国历史上人权状况最好的时期?”(中国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人们的生存权与发展权都得到了维护,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并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飞跃,这是世界人权历史上的巨大进步。)
为什么说“北京主办奥运会是世界人权事业的胜利”?(占全球人口近1/4的中国主办奥运会的权利与愿望得到尊重与维护,也是对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承认,同时也会推动中国人权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P87活动答案:A、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等等。B、从百年来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中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的变化以及外国人对中国人评价的变化等可以看出,国运衰落时,人权很难得到保障;国运昌盛时,人权能够得到真正的保障。总之,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权的保障
学生看P88“长江百年特大洪灾掠影”完成活动答案:
A、从汛情和灾情两方面来看,三次大洪水造成的受灾面积范围都十分广,造成的死亡人数却依次减少,新中国成立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1931年大洪水期间,国民党政府在处理灾情方面不力,只动用了少量的人力物力,在急救物品的管理方面也十分混乱,导致疫病蔓延,人民伤亡惨重,而且善后处理工作草率。1954年大洪水期间,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在处理灾情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是1931年国民政府投入的百倍以上,大大减少了灾害所带来的损失。1998年,虽然我国长江等流域发生了大面积的水灾,受灾人口众多,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可以充分调动人力物力,使人民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C、中国政府对长江三次大洪水的灾情处理状况表明,在旧中国,由于国家的衰落、政府的无能与腐化,人们连基本的生存权都难以得到保障;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人的生存权真正有了保障。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是中国人民享有人权的根本保障。
D、物质基础方面,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巨大发展,从而为保障人权奠定了物质基础。制度方面,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保障人权所发挥的作用。精神状态方面,强调在抗洪过程中形成的抗洪精神对于保障人权的意义。
三、中国的人权观
对于发展中国家, 生存权、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人权要主权来维护,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小结: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近百年以来,中国的人权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是中国人民人权的基本保障。对于发展中国家, 生存权、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人权要主权来维护,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作业:作业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