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教学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起源地。②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河姆渡氏族和半坡氏族。③河姆渡氏族和半坡氏族距今的年代、生活的地区、生活的环境、生活和生产方式;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分析实物资料,培养了解、分析历史的能力,分析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社会生活,了解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明确农耕、畜牧、定居是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②通过对比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房屋,了解自然环境因素、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对人类生活以及历史进程的影响,感悟并思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知道历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③通过观察岩画、器物的图片和实物(陶塤、小口尖底瓶)来了解先民的精神生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出土文物图片的分析,体会史前时代的历史是先民不断努力创造的,从中体会到我们的先民们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②通过陶塤的试吹、小口尖底瓶的汲水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以及对先民、对祖先的敬慕之情,激发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物资料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教学难点:通过实物资料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板书设计:生产的发展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A、环境变化——使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成为可能B、人口的增加 ——使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成为需要工具的改进: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出现磨制石器、陶器生活方式的变化(从漂泊——到定居)表现:出现农业村落代表:西亚约旦河谷村落——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中国:半坡遗址 河母渡遗址精神生活艺术:绘画——阿尔塔米拉洞壁画雕刻——牛角号、项链宗教意识:灵魂的观念、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科学的萌芽:小口尖底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所采集的狗尾草,请学生猜一猜这狗尾草能培植成什么样的农作物?(粟)学习新课:指导学生阅读P1—11图:思考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分布在大河流域、自然条件适合人类生活的地区,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受自然条件制约并受人类影响。)师:那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对人类生产与生活有何影响呢?指导学生阅读书本11页相关内容回答:(在生产上:伴随着农垦畜牧业的出现,生产工具有了很大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和陶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在生活上:人类有类稳定的食物来源开始过定居生活。)师:那世界上最早过上定居生活的人在那里?他们生活的情况如何?指导学生阅读书本11页相关内容回答:(世界上最早的村落——出现于九千年前的西亚地区,要求学生用形象的语言描述P11的图面)师:那定居生活与四处漂泊相比你们觉得有那些好处?(更安全、有时间从事精神文化的创造----)师:我们刚才了解了西亚居民的情况,那已知的中国最早过上定居生活的居民是谁?他们的生活情况又如何呢?指导学生阅读书本12—13页相关内容回答:(重点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房屋特点、主要粮食作物、艺术创造)师:为什么他们的生活情况会有这么多不同?指导学生观察图1-14和图1-19 ,从不同的房屋结构分析他们的生活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指出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不同的生活方式。指导学生观察图1-18和图1-21和图1-27,请学生谈他们的感受。(有审美意识、有科学知识的萌芽)师:那我国原始人类除了刚才我们所介绍的外还有那些成就?介绍山顶洞人的项链、龙虎堆塑。师:那我们再了解一下国外的原始人类所取得的成就。指导学生阅读书本14页阿尔塔米拉洞壁画相关内容。师:你相信这是原始人类的绘画吗?为什么?指导学生从壁画内容分析艺术源于生活,正是原始人类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才取得上述成就。师:半坡居民能制造如此精妙的小口尖底瓶,是不是他们已有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呢?介绍中国十二生肖,指出这是一种图腾崇拜,由于原始人类无法解释许多自然现象,在大自然面前他们感到无比弱小,他们把树木、动物、祖先当作自己的保护神,以此求的精神寄托、心灵慰籍。由此产生了宗教意识。布置作业:请根据本课内容写一篇原始村落参观记,并附上你想象中的情境画。探究题:你能否进一步改进小口尖底瓶,使它更方便实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