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上学期]

资源简介

17、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教学目标
知道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以及计划生育带来的作用。
能够正确分析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
教育学生自学树立人口忧患意识,正确认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
教学重点
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的目的。
教学难点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提问:“我国自1978年起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你们知道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哪些成就吗?”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习。
讲授新课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途径,都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去寻找。撇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来谈人口问题的治理,无异于“缘中求鱼”。经济和社会发展,是解决人口问题的中心因素。对于中国人口增长的控制而言,计划生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为此,教材中关于南方某山区的报道,就是把计划生育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解决人口问题的成功典范。
让学生从书上找出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及目的
内容: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计划生育对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的贡献
由于教材上的活动步骤较具体、活动内容较详细,教师可直接按照教材上的安排开展教学活动。
实施“晚婚晚育”政策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控制人口数量,二是提高人口素质。对于第一点,活动中已有涉及。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建议教师可就第二点稍加拓展。
在教学中,教师也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例如,可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制作成折线图,然后分析这些图表所反映的问题。
【活动答案】
○ 图2-23──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图2-24──我国妇女生育率的下降,这两幅图都反映的是计划生育政策对控制人口数量的贡献;
图2-25──我国成人文盲率下降,图2-26──我国每百万人中大学生人数在不断增长,这两幅图都反映的是计划生育政策对提高人口素质的贡献。
○ 计划生育对社会其他方面的积极贡献有:
◇ 人们的预期寿命在不断提高;
◇ 婴儿死亡率越来越低;
◇ 贫困人口越来越少;
◇ 人均拥有病床位数的提高,等等。
○ 20岁结婚生子,100年能有5代人,如果25岁结婚生子,100年只有4代人。由此可见,晚婚晚育有助于控制人口增长的速度。
计划生育与生活质量
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根据教材要求,调查相关数据。然后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分析这些数据。
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调查身边的长者,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让他们谈谈他们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压力,及他们对计划生育的感受。
○ 在经济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家里的子女越多,个人的消费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会减少,整个家庭的生活消费支出将上涨。
○ 对国家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人口越多,整个国家的消费支出将增多,但个人的平均消费水平将降低。
板书设计
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的内容: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计划内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计划生育的意义
教学后记
本课时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以及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之间的关系还有些论著认识不清,在给学生进一步讲解之后学生已大体上能够掌握。20、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教学目的
知道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的要求及要遵循的原则
能够正确理解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并能清楚认识到如何实行可持续发展。
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共识也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
可持续发展、要求及原则
教学难点
家乡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事先收集相关的新闻报道,如某地开采矿产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引起的争议、某地造纸厂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引发的争议,等等。然后,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我们应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议一议: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让学生结合现实进行思考、讨论然后代表发言。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从书上找出: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的要求是什么?需要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2.小杜的家乡该怎么办
本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本活动重在过程。
② 由于时间有限,学生讨论的时间会很长,讨论结束时,可能还没有商讨出一个确切的办法,这也是允许的。
③ 除了教材上不同角色的意见之外,教师可引导学生自由发挥。
④ 允许学生在正式商讨之前,有一定的准备时间,如收集一些证明自己观点的资料,拟定自己的发言提纲。
⑤ 当某一代表团在发言时,其他团体的成员要认真聆听。
⑥ 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加以总结和引导。
⑦ 除了教材上的案例之外,教师还可收集本地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
【活动答案】
○ 环保局的专家、农民和果农主要是从环境方面考虑的;矿产投资商和矿厂厂长、矿上工人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考虑的;村长和村里的长者是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综合考虑的。
○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代表的角色分别表述自己的意见。
○ 如,矿厂可以拿出一部分钱购买一些环保设施,地方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3.对我的家乡该怎么办的教学建议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教材要求,选择活动的问题。在选择活动主题时,应注意这一问题不仅要涉及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各个方面,还关系到多方人士的切身利益,是一个几难的问题。
板书设计
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可持续 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
公平性
持续性
共同性
教学后记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意味着要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四者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来说,记住这一点并不难,难的是面对具体的问题如何综合考虑区域的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如何作出理智的选择。本活动选择了一个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重重矛盾中,寻找可持续发展之路。19重建我们的家园
教学目的
了解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我们的环保方针和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努力。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现实分析哪些方式有助于保护环境和保护生态平衡。
让学生自学培养环保意识,从自己做起,当环境卫士。
教学重点
我国在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努力。
教学难点
我国的生态建设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直接提问,“我国有哪些环境问题?针对这些环境问题,又采取了哪些措施?”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第二课的有关内容,然后再引入具体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重建我们的家园
学生讨论;我们为什么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
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阅读从书上找出:在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指引下我国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2.洁净空气的价值
先展示北京空气污染的图片和相关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北京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及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北京市防治环境污染的相关政策,让学生讨论。可把学生分成小组,分别代表不同的社会角色,如北京的市民、汽车公司的人员、小汽车的拥有者、钢铁厂的领导、环保局的政府官员等。
让扮演环保局政府官员的学生,向其他人员解释上述防治环境污染的政策和理由。其他成员也可就政策中的相关内容提出问题,让环保局的政府官员来回答。
【活动答案】
○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3.远离沙尘暴
首先,可直接展示北京沙尘暴天气的图片,或让学生先阅读资料,简单地了解沙尘暴的危害。
然后,展示北京风沙区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北京风沙的主要来源;再展示北京周边地区沙漠化状况的地图或图片,让学生从整个大区域的角度来认识北京沙尘暴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 如果你是北京市的政府官员,你打算如何治理北京的沙尘暴?(一是阻止沙的来源,二是阻止尘的来源。)
最后,教师还可补充北京市环境治理成就方面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北京市环境治理的重要成就。
① 人均占有绿地由5.07平方米增加到8.18平方米;
② 非采暖期空气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均低于国家标准;
③ 在工业总产值翻了一番的情况下,随工业废水排放的氰、汞、镉、铬、砷等重点毒物均减少30%以上;
④ 年燃煤量增加31.9%,市区空气中的降尘量下降了27.6%。
【活动答案】
○ 北京的五大风沙区应该成为重点绿化地区,这些地区的绿化会大大减弱沙的来源。
○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不仅可以治理本地的沙漠化问题,有助于恢复本地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截断北京沙尘暴天气中“尘”的来源。
4环境卫士
教师可直接提问:“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见“参考资料”)
5.延伸与拓展
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案例外,教师也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到两个对当地影响最大的环境问题进行探讨。18、应对资源危机
教学目的
知道 我国面临哪些资源危机特别是水资源危机。以及面对这些危机我们的应对措施。
学会分析科学技术在在开源和节流中的作用、实行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
3、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让他们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做起,使知识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最终落实到行动上。
教学重点
应对资源危机的措施
教学难点
节水灌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直接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自然资源并不丰富,有些自然资源还出现了短缺,可你们知道有哪些缓解资源危机的办法?”然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总结,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如2003年,我国为全球贡献了4%的GDP,却消耗了全球石油消费量的7.4%、煤炭的31%、钢铁的21%。因此,在当前的国情条件下,我们应对资源危机的首要措施是“节流”。在教学中,应着重突出这一点。
提问:面对我国现在的资源危机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看课本从课本中找出答案。
开源和节流
在开源和节流中科学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立法工作
2、南水北调
展示《中国水系分布图》,提出以下问题:
○ 我国天然水系的分布有何特点?(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在此基础上,可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我国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数据:如我国华北平原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但水资源量只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6%。
○ 我国天然水系的分布会对我国水资源在分布上带来哪些问题?(资源分布地与资源消耗地分离,加剧了地区水资源不足。)
解决完这些问题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完成教材上的相关问题。
如教学时间允许的话,教师还可抓住上述材料中南涝北旱的问题,稍加拓展,提出修建水利工程、水库设施等措施,以从时间上缓解我国局部地区的水资源问题。
【活动答案】
○ 长江干支流的自然流向无法解决广大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因为这些地区不属于长江流域的范围。
○ 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都联系起来了,形成了“四横三纵”的总体格局。利用黄河贯穿我国西部和东部的天然优势,通过黄河对水量重新调配,可协调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关系,达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优化配置目标。
3.节水灌溉
收集我国各行业消耗水资源的相关数据,引导学生计算我国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比例。
然后,可向学生出示我国农业用水中浪费水的图片,如漫灌,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农业用水的效率很低。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阅读资料,分析节水灌溉的好处。
【活动答案】
○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生产用水的比重很大,而且农业用水中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 发展节水农业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从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的水资源危机,而且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地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见前一课“参考资料”中的“盐渍化”)。
4.我们都来做节水标兵
首先,针对教材上提供的几条建议,让学生们说说他们做到了哪些。
然后,引导学生逐条分析每条建议的理由。
最后,让学生设计一个“节水标志”,并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讨论图2-29中“节水标志”的含义,以加深学生的节水意识。
板书设计
1、应对资源危机
开源和节流
在开源和节流中科学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立法工作
2、水资源危机
南水北调、节水灌溉
3、我们都来做节水标兵
教学后记
本课时的 活动主要是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说的,而“从自己做起,当环境卫士”更多的则是从个人角度出发,目的是把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起来,唤起学生参与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让学生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重在对学生的行为培养和情感教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