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春知节气一、背后的故事?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四年级的孩子对关于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于是就开展了一次以“春知节气”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有关春天的节气知识和习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二、教学目标?1.查阅资料,搜集春天节气的资料,更多地了解节气知识,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为之自豪。?2.实地考察,了解春天节气有关的习俗,并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和社区活动,培养实践意识。?3.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感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实地考察,了解春天节气有关的习俗,并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和社区活动,培养实践意识。?三、我们的活动足迹(前期准备)?1.导入主题: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人们用二十四节气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预知冷暖雪雨,指导农业生产。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让我们一起跟着节气去探究。?2.自由分组: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了小组分工,并制订活动计划。每一小组分工明确,有组长、记录员、联络员、汇报员、摄影师等。?3.探究体验?这是实践活动环节,需要学生走出课堂,时间以课余、双休日、节假日为主,通过查阅资料、观察、体验,获得较为丰富的文字、数据和图片材料等。?查阅资料:通过网络和书籍、报刊查阅关于节气的资料。?(2)观察:学会看温度计,坚持每天记录天气和温度。寻找每个节气出现的植物和动物。?(3)体验:积极参加每个节气的民俗活动,感受节气民俗文化。?四、我们的活动展示?环节一:分组汇报,展示成果?1.立春小组:节气知识知多少?(1)介绍二十四节气具体有哪些节气,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2)节气知识大PK。?1)一年中有多少个节气?2)哪一个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3)每个季节有几个节气呢?4)春季有哪几个节气?5)每个节气分成几候?一候有几天?6)立春节气有哪些习俗?7)你能说出这些图片表示什么节气吗??2.雨水小组:诗词里的节气?朗诵与春天里的节气相关的诗词,陆游《木兰花·立春日作》、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李履庵《荆园杂诗》、朱熹《春日》、杜牧《清明》、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3.惊蛰小组:立春节气的习俗?展示立春节气习俗的手抄报。?立春,俗称打春,标志着一年春季的开始,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时间约在春节前后。我国自古以农业为主,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立春这一天,有吃春饼、春盘的习俗。春饼是以麦面蒸制或烙制的小圆饼,把豆芽菜、韭菜等放到饼中间卷起来吃,历来有“春到人间一卷之”的说法。立春这一天吃春饼,叫“咬春”,可以“却春困”。?4.?春分小组:春分立蛋?春分到,蛋儿俏。民间认为春分这天,鸡蛋很容易被立起来,所以便有了春分立蛋的游戏。立蛋游戏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5.清明小组:分享清明粿?我们的家乡有清明节吃清明粿的习俗。我们体验了清明粿制作,剁艾草、揉面团、包馅、蒸清明粿……这种清明节特有的传统小吃赋予了节气别样的内涵。怎样让清明节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呢?看,我们正在给一年级的弟弟妹妹们讲清明节的来历和文化,还一起分享了亲手制作的清明粿。?6.谷雨小组:测日影?4月20日,我们用一根1米长的木杆垂直立在地上,分别在12:00、13:00、14:00、15:00测出日影长度。?环节二:回顾过程,发表感言?1.回顾本次活动的过程。?2.说说你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或感想。?陈思谚: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有了二十四节气,农民伯伯就知道“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张涵萱:二十四节气是我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在活动中知道了许多关于节气的知识,还学会用节气来观察大自然,发现自然的变化。?沈柯卉:学做家乡美食清明粿,分享给大家,让我收获了许多快乐。我要继续寻找家乡节气的味道,让节气文化传得更远、更远……?陈家豪:我们一定会遵照习爷爷的要求,努力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并使她发扬下去。?环节三:活动小结?这次活动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收获,也带来了快乐和希望,既能锻炼意志,开阔视野,又让我们更好地走近节气这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探寻节气知识,传承节气文化,我们在行动!?五、活动反思?“春知节气”活动是我们走近二十四节气活动的开端,接下去我们还会开展“夏知节气”“秋知节气”“冬知节气”活动。活动旨在探索节气知识,体验节气习俗,引领学生感受节气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每一次活动,孩子们会有很多收获和感动,作为活动的引导者,同样有很多收获和感动,更多的是反思。?从生活里出发,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浸润,丰富学生快乐成长的体验。?3.在回顾中思考,深化学生探究文化的内涵。?“春知节气”活动在课堂上让学生制定好活动方案,然后按照计划开展观察、实践、体验等活动,再回归课堂进行活动展示和评价。班会活动不局限于教室内,它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有了更广泛的参与度,可以走出校园,走进社会,通过考察、采访、实践、讨论、交流、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全程、全员、全面参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不能靠灌输,而应该让他们到生活中、到实践中受到教育,提高认知水平,认识自身的价值,发展自己的个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