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跟着节气去探究清明 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跟着节气去探究清明 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跟着节气去探究—清明
【活动目标】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你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我国劳动人民根据气候的变化,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用来指导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所处的位置找定的,属于阳历的范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360度,以春分时为0度,清明时为15度,以后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其日期在阳历中基本固定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创,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之一。?
【活动重难点】
了解清明节节气
【活动准备】?
我的问题?
(1)哪个节气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呢??
(2)你能说说这个节气的知识吗??
(3)你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二十四节气知识的??你还有哪些问题?写下来一起研究吧!?
教学过程:?
一、了解清明?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另有清淡明智之意。自古人们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二、了解习俗?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其习俗丰富有趣,除了扫墓、禁火,更有踏青、植树、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1)扫墓?
清明节是一个充满怀念的节日。人们向革命先烈纪念碑敬礼,缅怀先人;为逝去的亲人扫墓,寄托哀思。?????
当人们在墓前点香献花时不难发现,种种怀念,多夹带一种“感恩”情愫在其中:感念先人及亲友,并为亲人在世时自己的种种不足而深感遗憾。在此意义上说,清明节可以算作是中国人自己的“感恩节”。传统节日中“知恩图报”的内涵,在不断提醒着现代人生前尽孝、薄葬厚养,学会感恩,并付诸实践。?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
踏青的习惯。?
(3)戴柳插柳,植树?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插柳的习惯。又传说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清明节的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寒食节?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三、作业?
1、搜集清明的物候知识?
2、创作一张以“清明”为主题的手抄报?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了解了清明的由来和习俗,下节课我们再学习有关清明的物候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板书:??????????
跟着节气去探究—清明?
扫墓????????????
踏青?
戴柳插柳、植树????????????
寒食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