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中华传统文化与二十四节气 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中华传统文化与二十四节气 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与二十四节气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提高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和生活的意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归类整理?
教学难点:简单了解有关节气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的传统文化。?????
二、二十四节气起源??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多河流谷地和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耕作,尤其是黄河水滋润哺育了两岸的人民。从二十四节气形成到汉代完备的漫长时期里,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特点,得以充分发展的条件和机会。所以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
三、二十四节气与历法的关联?
二十四节气与阳历和农历密切相关,它们的完美的配合为古时老百姓掌握农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分布在一年的12个月里,常年每月有两个节气,一个在前半月月初,俗称“节气”,一个在后半月月中,俗称“中气”。这个“气”是气象、气候的意思,是古人观察每个阶段内特有的气象或物候现
象、农事活动后定出的名称。?
和阳历配合时,节气在每月上旬,其规律是:上半年当月的4~6日,下半年当月的6~8日。中气在每月的下旬,其规律是:上半年当月的18~22日,下半年当月的22~24日。?
和农历(阴历)配合时,农历的平年每月也是两个节气,两者同样称为节气和中气,若遇到农历闰年的闰月只有一个节气,没有中气。?
四、二十四节气诗歌、谚语?
二十四节气与气候的谚语?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西边日头东边雨?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2、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3、冬雪是麦被,春雪是麦鬼.麦盖三场被,枕着馒头睡.?
4、冬至大白霜,来年谷满仓.?冬天有浓霜,必有好太阳.?
5、三朝迷雾发西风,若无西风雨不空.?春雾有雨夏雾热,秋雾转凉冬雾雪.?晨雾即收,旭日可求;晨雾不收,细雨不休.?
6、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露水重,天气晴.?霜夹雾,旱得井也枯.?霜后南风连夜雨?
7、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8、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9、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五、作业|?
诵读朱自清先生的《春》,碧野的《天山景物记》,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与《江南的冬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总结?
同学们,我们祖国有五千年历史,等我们去学习和探究,当我们真正走进的时候,你们还有更多令你惊奇的发现。希望大家主动地参与经典诗文的积累与感悟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节气文化的博大精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