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寻找记忆的规律 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寻找记忆的规律 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
寻找记忆的规律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体现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1、了解记忆的规律,探索记忆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2、在展示与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应变能力。
3、培养学生的信心,树立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记忆的规律
学习难点
探索记忆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板书设计
寻找记忆的规律
遗忘速度:
时间
二次备课
一、引入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
而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有很多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记忆是有规律的,早在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就发现了记忆规律中的遗忘规律。你知道这个规律是怎样的吗?老师这里有三张卡片,让我们一起从这些卡片中去了解吧!
二、卡片一:记忆的过程
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而我们平时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学习后,成为人的短时记忆,但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就此放任不管,那么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被遗忘;如果经过了及时反复的复习,这些短时记忆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长时记忆,在大脑中保持很长的时间。
“温故而知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些话语我们都很熟悉,的确,复习是记忆之母,我们巩固所识记过的材料的最好方法就是复习!
那么怎样才叫做遗忘呢?
三、卡片二:艾宾浩斯实验数据
对,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
为了得出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做了一个实验,他选用了一些根本不能拼出单词的字母组合,经过一番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时间间隔 记忆量
刚刚记忆完毕 100%
20分钟之后 58.2%
1小时之后 44.2%
8-9个小时后 35.8%
1天后 33.7%
2天后 27.8%
6天后 25.4%
一个月后 21.1%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时间间隔越长,人的记忆量是逐渐减少的,相反遗忘量是逐渐增大的。
卡片三:绘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小组合作:
1、根据卡片二中艾宾浩斯测试得到的数据绘制曲线。
2、观察绘制的曲线,你得出什么结论。
3、自学卡片4:增强记忆的10种方法。
五、寻找自己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化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吗?
2、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寻找自己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呢?
3、根据自身情况做实验并画出自己的遗忘曲线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