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十四节气的习俗与饮食 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十四节气的习俗与饮食 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二十四节气的习俗与饮食
教学目标:?
了解二十四节气人们的生活习俗和饮食习惯。?
知道二十四节气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传承华夏民族特有的社会风俗和饮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二、学习新课?
1、什么是节气?
二十四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2、节气与习俗?
立春,俗称“打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
立夏,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用红茶或胡桃壳煮蛋,称“立夏蛋”,相互馈送。用彩线编织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孩子们一般玩吃蛋斗蛋游戏,以拄立夏蛋作戏,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尚有以五色丝线为孩子系手绳,称“立夏绳”。?
立秋,一般在公历8月7日或8日。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
立冬,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故或饿寇的掠夺与侵袭,在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3、节气与饮食?
立春之春卷?
春日春盘食色浓,春机春计卷其中。咬春希望春长在,入腹安知腹不空。?
雨水之龙须面?
冰破随流去,龙头顺水抬。毛须皆有道,直送面香来。?
惊蛰之炒豆?
一雷惊梦起,遍地炒虫声。启蛰知春暖,复苏万象更。?
春分之春菜?
昼夜阴阳寒暑平,踏青采摘好心情。春汤春菜春分灌,新貌新容新气生。?
清明之寒食?
清明时节总含悲,多少离人唤不回。一日寒食聊表祭,相思泪化纸烟飞。?
谷雨之新茶?
新茗品来明耳目,往来君子皆如故。安然岁月一壶茶,坎坷人生万里路。?
立夏之食蛋?
节交立夏佐佳餐,戏蛋儿童颠倒欢。把盏团圆应乐道,太平天下太平年!?
小满之苦菜?
小满满盈盈,万家欢乐声。先迎苦菜秀,再候农田丰。?
芒种之梅子?
忙种忙收芒种忙,此时梅子正当黄。青梅煮酒邀知己,话罢英雄话小康。?
夏至之凉面?
吃过夏至凉面,一天又短一线。光阴周转不停,美食翻新不断。?
小暑之新米?
喜盼丰登五谷新,烹蒸世味乐余津。风中微带丝丝热,心里拥填暖暖温。?
大暑之仙草?
盛传大暑吃仙草,活似神仙永不老。快意人生快意求,一年更比一年好。?
立秋之啃秋?
西瓜玉米山芋头,啃下伏天好入秋。应谢天公来送爽,金风一帚扫闲愁。?
处暑之食鸭?
处暑吃吃鸭,安康进我家。分明兴象里,旺氛赚心佳。?
白露之米酒?
秋光眼底凝霜,好酒慷慨灌肠。最爱诗经白露,伊人在水一方。?
秋分之秋饼?
溯源祭月在秋分,月满中秋情满人。月饼尝新秋味道,金秋八月最多吟。?
寒露之芝麻?
秋水生寒露,重阳兴菊花。养心大气候,润肺小芝麻。?
霜降之柿子?
气肃始凝阴,凌霜侯挂金。布衣明太祖,传俗到如今。?
立冬之饺子?
黄花零落知秋老,四立轮回岁月中。交子之时吃饺子,补冬补嘴不空空。?
小雪之腌腊肉?
雪韵御冬寒,庖厨不等闲。腌香传满岁,腊味品流年。?
大雪之养生汤?
先扬瑞雪兆丰年,再把养生作美谈。已使冰心生彩韵,何愁瑶境降人间。?
冬至之馄饨?
今来数九钓冬情,百味馄饨百味生。浑沌尘寰浑沌看,象中自有象中形。?
小寒之腊八粥?
品过流寒余味长,一勺更比一勺香。年年粥里添新意,试问君心尝未尝??
大寒之年糕?
步步高升步步新,年糕乐度有缘人。?壶中日月壶中现,阅尽严冬又见春。?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二十四节气已成为华夏民族特有的社会风俗。让二十四节气?在我们学习、生活中继续传承。???
四、活动效果反馈——问卷调查、写活动心得体会?
五、活动总结:?
我校四年级学生通过开展以“探寻二十四节气奥秘,品味非物质文化魅力”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消除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积极参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事活动。让学生在农事活动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快乐,感受收获劳动成果的幸福、喜悦,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情感、激励他们乐于从事农事活动,以积极参加劳动为荣。让我们的孩子更加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己生活的的故乡和故乡勤劳的人们。?
现对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1、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多数的孩子对常用农具:锄头、耙头、镰刀等,有了较为生动、直观的了解;并初步的学习了它们的使用方法,有了切身的体验。让孩子们懂得要好好使用这些工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样需要长时间的磨练,才能做到“熟能生巧”。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更是如此,没有持之以恒的恒心、毅力,是不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的,是不可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本领的。?
2、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更多的了解了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许多事物,如:各种常见的蔬菜,了解它们的外形特点,能够正确区分它们;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条件;了解它们的生长、栽培过程。通过和家人一起种菜、收菜、吃菜,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感受收获的喜悦。?
3、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孩子们动手收集各种资料的能力,了解了各种农事活动与“节气”的必然联系,感受“二十四节气”是劳动人民长期劳动经验的总结,是劳动人们智慧的结晶。更深的热爱中华民族,以“我是中国人”为骄傲。?
4、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合作交流、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明白了:哪怕是做一个农民,也同样的需要各种各样的知识,如:各种果实最佳的采摘时机;各种果实的不同保鲜方法等等。懂得努力学好知识的重要性,下定决心努力、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今后的生活、工作夯实的基础,为将来更好的建设祖国,做好充分的准备。?
5.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了农村生活的质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懂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更加地热爱大自然,热爱自己生活的的故乡和故乡勤劳的父老乡亲。?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
没有完全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个别学生成了“旁观者”。
2、活动的组织还要加强等等。?
我相信只要努力,以后我们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