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课 永远面对的选择(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本课时讲述的是个人和家庭的消费怎样在时尚与未来之间做出选择,怎样对消费活动做出动态规划。消费方式的变化取决于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时代的进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收人的增加,人们都在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但同时消费中也要注重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本课主要讲述三个问题:其一,消费方式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其二,人们总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其三,消费既要珍重今天,更要选择未来。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消费层次的不断提高,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通过对比明确消费观念存在现实的差异,但消费方式也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相应变化;通过生活体验知道家庭消费分为不同层次,人们总在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消费;人们在消费中要注重环保、节约资源。(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两位老人晚年的感慨,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不同消费观念,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培养既要“量入为出”,又要适时变化的消费观念;不断提高消费水平的同时,还要树立环保的意识,保护资源和环境。●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消费观念随时代的进步而发生变化,消费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教学难点:消费活动中要注重环境保护。消费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影响,但人们不可能因此放弃消费。因此,消费中应选择正确合理的方式,既能.满足自身需要,又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分析与讨论的教学方法,在师生的互动活动中得出本课的重要结论。●教学准备制作PowerPoint课件。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叙述】在我国浩瀚无际的南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展示PowerPoint课件),但在开采时需耗用大量的资金。如果采用合资经营的办法,我们可以快速实现资源的利用,但是会损失大量的资源;如果等到资金充裕时再行开发,又会延缓我国工业化的进程。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作出什么样的选择?(新课教学)【提问】这个事例告诉我们,经济活动中应有动态规划。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承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资源是稀缺的,人们又要用这些稀缺的资源来满足多种不同的需求,因此必须做出合理的安排和动态的规划。国家要规划经济发展,家庭和个人同样如此,尤其在消费方式上能够体现出人们对待“规划”在观念和实际操作上的差异。【活动】观察课本第69页图8—6“晚年的感慨”,完成相关练习。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形成结论。两位老人的感慨形象地表现出中西方消费观念的不同: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习惯于贷款消费,而在我国向别人借钱是不太光彩的事情。消费方式由个人选择,本无所谓优劣,但消费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选择正确的消费方式,既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结论】消费方式的差异是现实存在的。对待这个问题应该这样认识:一方面,消费方式是个人选择,别人无可厚非;另一方面,消费方式也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叙述】一般情况下,拉动一国经济发展有“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外贸。根据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应该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因此我国将“扩大内需”作为长期的战略方针。可以预见:适当地提前消费将成为未来消费的主流。【承转】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总要不断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消费。事实上,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清朝的胡澹庵编的《解人颐》一书中有一首《不知足》诗: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拴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提问】虽然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但是消费是有层次之分的。大家知道生活消费分为哪些层次吗?【结论】人们的消费分为满足生存需要、满足发展需要和满足享受需要三个层次。其中,满足生存需要的消费是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用于衣食住行方面的花费;生活中用于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消费属于满足发展需要的消费;享受性消费是人们为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而进行的消费。可见,人们在满足了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之后,往往会有更高的追求。在收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人应当适时转变自己的消费方式、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从中获得更多的满足。课本第70页的思考题提示我们:人们从消费中不仅能够获得物质满足,而且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叙述】经济学家的研究证明: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于食品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会不断下降,用于发展和享受的消费的比重会增加。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把这种现象归纳为“恩格尔定律”,内容见课本第70页“阅读卡”。【承转】消费方式是个人的选择,消费活动也属于个人的行为。但是个人的消费行为是否会影响到资源和环境?请大家举例说明。学生回答:个人的消费行为会影响到资源和环境。如使用一次性木筷、快餐盒、塑料袋、含磷的洗衣粉、使用氟利昂的空调和冰箱、汽车尾气等。【提问】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生回答略。【归纳】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不可能放弃消费或人为遏制消费水平的提高。应该合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地减少污染。只有这样做,才能在消费中兼顾现在与未来。【展示】我们来看一份材料:(中新社香港九月十二日电)中秋过后,吃罢应节的月饼,铁制月饼盒就成了垃圾场的常客,每年香港就大约有三百万个月饼盒被运往堆填区弃置。为提高市民废物循环再造的意识,香港环境保护署(环保署)今年与回收商首次合办“月光宝盒”回收计划。环保署署理署长助理邓建辉今日表示,回收的月饼盒可交由回收商循环再用,变身建筑钢筋。市民可在本月内将月饼盒送到全港十四个大型商场及一百六十多个大型屋村的回收箱。为鼓励参与,市民送交一个干净的月饼盒,将会获赠优惠券;于九月三十日或之前到指定餐馆,凭券可获九折或免费甜品等优惠。【承转】香港的“月光宝盒”计划,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在日常消费中,大家都应该从我做起、动手解决消费中的浪费与污染问题。请每一位同学提一条合理的行为要求。学生回答: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重复使用草稿纸、自制贺卡、重复使用水资源、采用风力发电、铅笔可以二次利用、不吃或少吃野味、用环保电池、尽量骑车上下学、减少马桶用水量、不用一次性筷子、使用再生纸、多用钢笔、出行乘坐公共汽车、减少生活噪音、不吸烟、使用无氟的冰箱和空调、不用含磷的洗衣粉、减少洗澡时间、坚持垃圾分类、多用纸袋和布袋。(课堂小结或总结拓展)【总结】从过去到未来,消费方式不仅存在着差异而且处于发展变化中。而同时,关注未来发展的消费方式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人类的消费会对自然资源和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它虽然是个人的行为,但也关乎社会与未来。我们应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选择正确的消费方式。教学提纲三、时尚与未来1.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1)消费方式是个人的选择(2)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随时代变化而变化(3)适当提前消费将成为未来消费的主流2.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消费(1)生活消费分不同的层次(2)适时适当转变消费方式、提高消费水平3.消费要注重环境保护与未来发展问题研讨关于本课时中“消费观点对消费行为的影响”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如果只是泛泛说明,学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内容中选取合适的角度来具体说明消费观念的现实差异:(1)有什么样的生产,就有什么样的消费。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消费观念的产生、形成、发展以及变化,首先取决于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也就是说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着改变。因此,人类消费观念的变化与社会发展是同步的,也就是说,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创造消费对象;同样,有什么样的社会文明,就有什么样的消费观念。(2)量入为出。作为消费者个体,其经济收入乃至整个家庭的经济收入,包括隐性收入,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的变化将产生制约作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是我国居民家庭消费的传统观念。即使是现代社会的消费信贷,这种“今天花明天的钱”的消费,实际上仍是“量入为出”的另一种消费形式,这种消费形式是消费者基于今天的收入,对未来收入的一种预测的“量入为出”,它反映了消费者对自己以及他所处的那个社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3)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很多,其中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习俗对消费观念的影响较大。我国西南的一些山地少数民族如侗族等喜吃泡菜,无论是蔬菜还是鱼肉,一般都泡制成酸味。其原因是侗族人居住在山下,他们日出而作上山干活,日落而息回到山寨,午餐吃的是糯米食品。糯米食品不易消化,而酸性菜有助于消化。因此,直到现在,侗族人仍保持着这一饮食习惯,就是有贵客来访,也以泡菜款待。再如草原民族习惯吃牛肉、羊肉、奶茶,这是与草原民族的生产方式分不开的。(4)消费者的文化程度。在现代社会,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她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结构决定了他/她在消费过程中,只要经济状况允许,除了考虑消费行为的质量外,还要考虑消费行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追求消费行为的个性化。而一个文化层次较低的人,更多注重的是消费行为的实用性或追求时尚。(5)宗教信仰。宗教对消费观念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信徒们在饮食和服饰等的消费过程中,要受到宗教习俗的制约。如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印度教徒不吃牛肉、佛教徒不杀生,这些信徒们的饮食消费也就受到了限制。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的妇女外出时,要头披纱巾,那么,流行时装在穆斯林国家和地区也就很难找到市场。(6)国家的消费政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家的消费政策对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如目前我国政府提出的“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等政策。此外,商业广告、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以及消费者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等,对消费观念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