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综合探究一 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课 时 教学 目 标 1.了解文物古迹现状,切身感悟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激起学生关注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发展的历史使命感。2.理解和分析贫富差别的出现、社会的逐渐分化。3.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分析保护文物古迹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自觉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4.掌握基本的社会调查方法,增强社会实践能力,解决现实社会问题。教学设想 教师借助课件,采用阅读法和讨论法,帮助学生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分析保护文物古迹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自身做起,自觉保护国家的各类文物、名胜古迹。教 学 程 序 与 策 略新课导入教师用提问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要点。接着展示幻灯片,引入新课,展示课题:综合探究一、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新课学习教师播放幻灯片,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谁来保护北京人的家园(提出问题);怎样评价他们的做法(分析问题);我们的行动(解决问题)。一、谁来保护北京人的家园(提出问题)教师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材料:某中学生北京文物古迹考察夏令营营员大伟,在自己的第一天考察日记中,只用了三个标点符号来表达自己考察参观后的感受:“!”、“?”、“!”。请同学们猜一猜大伟所要表达的含义。鼓励学生小组讨论,积极猜测发言。在学生猜测发言的基础上,教师点评小结,并展示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三个标点符号所表达的含义。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尽情地观赏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图片,并作适当的解说,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丰富资源。接着引导学生看阅课文内容及图片,了解文物古迹遭到破坏的实际情况,不得不惊叹 “世界文化遗产”将成为“世纪遗憾”,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保护文物古迹的责任感、使命感。教师点击课件,展示图片《在周口店发现的兽骨》,引导学生看图思考:①我们以前把这块兽骨叫做什么资料?(实物资料或第一手资料)②如果“用火烧过的兽骨”没有保存下来,教 学 程 序 与 策 略我们能否知道北京人会使用火?(不知道)在学生思考答题后教师稍作点评,让学生认识到第一手资料对于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价值,进一步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二、怎样评价他们的做法(分析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三个材料:①埃及金字塔体现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②平遥古城体现了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③尼罗河沿岸古迹体现了文物保护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接着教师点击课件,出示问题:你觉得他们处理这些问题的做法可取吗?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并组织学生讨论, 发表各自的看法,启发学生思考、发现问题的关键。随后教师点击课件,展示思考题:在保护文物古迹时,还可能与哪些方面发生矛盾冲突?在学生回答后教师点击课件,展示参考答案:城市建设、旅游开发、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能源开发。三、我们的行动(解决问题)教师展示幻灯片,让学生看补充材料及图片,帮助学生明白:文物创造不易,文物保护更难,传到我们手中的文物,是文物的幸运,更是我们人类的幸运!文物的脆弱性,及其不可再生性、可枯竭性的特点,就要求人们善待文物、珍惜文物、尊重文物、敬畏文物!这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是我们的神圣使命!教师点击课件,出示思考题:①你知道萧山有哪些文物古迹吗?他们是国家级、省级、还是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②它们的现状如何呢?③它们的保护遇到了哪些困难?该如何解决?④为保护本地的文物古迹,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接着让学生小组讨论,畅谈自己的观点,自由回答问题,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点评小结,展示要点:萧山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葛云飞墓、茅湾里印纹陶陶窑址、衙前农民协会旧址(包括李成虎墓)和越王城遗址。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新课小结 教师鼓励学生用简要的语言,谈谈自己在本堂课中的感想与收获,随后教师作点评小结,对发言的学生给予肯定。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和《填图册》上的相关练习题;针对本地区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某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调查的情况和讨论的结果,提交一个方案。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