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来自海上的挑战》教学设计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南城中学 张海江[教材分析]本节将明清时期的中国融于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之中,以郑和下西洋、传教士来华、欧洲殖民者东来和马戛尔尼来华等案例,展示同一时期中外统治者在海外拓展上的不同态度。通过描述明清统治者海外探索的尝试与拒绝,西方文明的东来与野蛮的侵略,和中国人民英勇反抗的史实,揭示古老的中国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学目标]1、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后传教士与欧洲殖民者东来史实的学习,知道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对海外探索的态度,分析东西方在这一时期产生差距原因。2、学习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传教士东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3、通过感受明清时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传教士来华、马戛尔尼来华等事件的分析,理解同一时代中外统治者在海外拓展上的不同态度。难点:如何理解古老的中国在明清时已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大家好!探索历史,关注社会,让我们一起学习历史与社会。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套邮票,我们一起来欣赏。(展示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为什么当今的人们如此关注和重视纪念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去重温这段中国航海史上最为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诗篇。讲授新课:一、郑和下西洋(播放音像资料:郑和下西洋)师:谈谈你所了解的郑和?生答:略。师:郑和率领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到底航行了哪些国家和地方?让我们仔细观察航海图来寻找答案。(出示《郑和远航路线示意图》)生答:从刘家港出发,到达马六甲、印度、西亚、红海、非洲东海岸。最远是到达肯尼亚。师:同学们的读图能力很强,那么你们可以确定当时“西洋”的范围吗?生: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师:(展示资料)提问:①从资料看,郑和下西洋是出于什么目的?②根据资料,你知道郑和下西洋的结果吗?为什么会这样?生答:略。师:(展示资料)其实,明王朝官员关于郑和下西洋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应该禁止;另一种认为不应该禁止。下面同桌之间就郑和下西洋禁与不禁展开一分钟辩论。老师要抽查一对同学。生:辩论(略)。师:(抽查一对同学)最后给正反方各30秒的时间,分别用课文中一句话作总结陈辞。承转:辩的好啊!遗憾的是当时的统治者缺乏真正的远见,忽视了海外贸易,最终下西洋被禁止,成为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千古绝唱。就这样中国海上对外交往大门开了又关上了。但在郑和停止航海的半个世纪后,西方却兴起了航海的热潮。二、传教士东来师问:①有哪些航海家进行了新航线的探索?②他们都受到过谁的支持?③这说明了什么?生答:略。师: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不断东来,传教士更是捷足先登。(展示资料)请大家找出传教士带来的西方文明的史实,并思考对当时中国的影响?生:分组探究。承转:自从有人类文明以来,文明之间就有交流、交汇。传教士带来了西方文明,也预示着西方的商船和炮舰即将接踵而至。三、抗击侵略者与维护祖国统一师:我们来看资料(闻一多“七子之歌”和妈祖庙),介绍Ma-cau的由来。生:欣赏并感悟歌曲“七子之歌”。师问:澳门和台湾是怎样被葡萄牙和荷兰殖民者侵占的?生答:略。师问:澳门是在什么时候回来的?生答:1999年12月20日。师:那么,我们再来关注台湾。(播放音像资料:郑成功收复台湾。)师:从这段录象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有何启发?生答:略。(展示资料:历史上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师问:从中你悟出了一个什么结论?生答: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师:遗憾的是今天在台湾就有一小伙台独分子,妄图想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现在我们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目的就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可见,台独活动于史无据,于法不容,注定是要失败的。承转:我们再回到课文学习上来,在武力侵占屡遭失败的情况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其他措施来到中国。1793年,英国史臣马戛尔尼来华就是佐证。四、马戛尔尼来华(展示资料:英使觐见乾隆帝图和乾隆皇帝给英国国王的信)师:阅读课文,请大家思考: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又是怎样?生答:略。师问:乾隆皇帝拒绝马戛尔尼的依据是什么?生答:略。师问:由此可见,清朝统治者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生答:闭关锁国。(展示资料:乾隆皇帝和马戛尔尼的两段话)师:看过两个人的话后,站在今天的角度,你有什么话对他们说吗?请写在下面:乾隆陛下,我要对你说:马戛尔尼阁下,我要对你说:生:活动(略)。师:你们说的很精彩!当代政治家、学者、媒体也有许多精彩评论!(展示评论)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中国被侵略了……不开放不行。2、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评论:当年中国统治者没有将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转变为商业化、外交化的贸易和知识国家,留下历史遗憾,然而现在中国的发展完全有可能弥补这个缺陷。五、历史启示录师:从郑和下西洋对开放的尝试和拒绝,到明清统治者逐步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是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当我们面对中国崛起的良机时,历史可为我们提供什么启示?生答:略。师:要有危机意识。要有开放兼容的思想、开拓创新的勇气、自强不息的精神。只有把握住历史的机遇,着眼长远、吸纳推广,才能在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中发挥和平大国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