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身边的历史[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探寻身边的历史[上学期]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社会生活的变迁
综合探究五 探寻身边的历史
教材分析:
探寻身边的历史,课本涉及三个问题:(1)收集资料;(2)资料的分类、整理,分析资料提供的信息;(3)如何根据各方面的资料,自己动手去写历史。本课属于综合探究课程,要求选择和利用必要的工具、技术和方法,识别、获取和整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如何从各种途径去搜集、查找、分析相关资料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去正确认识和探寻身边的历史。
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传递发展历史的学习,掌握从各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
2、通过对各种历史资料的分析,了解我们身边历史的发展轨迹。
3、通过对社会调查和课堂探讨,感受现代邮政等对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培养协作精神和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尝试收集和分析历史资料。
教学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身边历史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保存、处理和评价社会信息是《历史与社会》课程的重要目标。本课通过尝试收集、整理历史资料,识别和运用各种图表,阅读和分析文字材料,促使学生通过自主的、合作的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逐步掌握初步认识社会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典型探究活动,通过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社会调查,不但要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悟身边的历史,逐渐形成一种探究历史事物的能力,而且要促使学生深入开社会实践,走入社会、融入社会、认识社会。
教学方法:
本节课属于综合探究活动课,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个体对课本知识的梳理,培养自学能力。
2、小组合作探究:加强生生合作,营造课堂探究氛围。
3、师生交流探究:师生共同质疑、探讨,创造民主、开放的学习气氛。
4、学生展示探究成果:学生将自己的调查情况汇取,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创设教学高潮。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从各种不同途径收集有关交通工具的发展资料和图片。
教师准备:查找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班级分组。
教学流程整体构架
教学事件 师生课堂活动步骤
说一说 学生说说交通工具的过去和现在,说说各类交通工具的来龙去脉,进行探索尝试,营造探索的氛围。
读一读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尝试学习。熟悉教材,感受邮政发展的历史过程,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问一问 学生回答课本题目,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议一议 针对四则资料,分小组开展活动,进行讨论,要求体现小组合作精神。营造课堂争鸣氛围。
辩一辩 围绕问题焦点,分小组现场辩论,体现合作探究精神。
评一评 教师对学生行为作出鼓励性的评价,与学生共同探究,体现教学民主。
学与教的过程
(说一说)
根据课前布置收集交通工具的有关资料,让学生个体或学生小组用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成果。学生可以用图片、文字资料、实物、音像资料等来说明。学生的说明可从身边开始,如汽车、飞机、火车、轮船、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等,追溯到马车、人力车、木排、竹排、帆船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说得有趣,说得生动,说得明白,充分探寻身边的历史。教师要因势利导,营造课堂学习主动探究的氛围。
(读一读)
在学生完成收集资料到自主探究的第一步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入课本,开始第二步教学活动。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
1、简要说明信息传递的发展历史。
2、我们通过哪些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历史。
3、除了课本所讲的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你能说出其他方式吗?其中常见的方式是什么?
4、请你设想将来人类将主要采用何种方式来传递信息?使学生带着问题去熟悉教材,去研究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问一问)
第三步进行学生的主动探究。让学生对上述设问和课本的问题进行回答,学生问答可以反问的形式由另一学生来回答。 一提出质疑,促使问题深入研讨。如:上述四则资料分别属文字资料、口头传说、实物资料中的哪一类?“鸿雁传书”、“春鸟传书”、“鲤鱼传书”等传说的真实性如何?能成为理性的传递信息的工具吗?这些美好的传说资料告诉我们什么信息,等等。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之间的互问,互相探讨,加深对课本的理解。
(议一议)
在学生、教师互动的基础上,根据班级不同的人数分成若干讨论小组开讨论。讨论建立在上一环节的问题上面。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要体现小组协作精神,充分展开讨论的话题,要在学习小组中初步形成带有导向性的观点。每个小组由组长牵头准备发言和汇报,其他组员进行有效的补充。这跟研究性学习中的汇报研究成果类似。这是一个合作学习的过程,关键在于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形成。
(辩一辩)
这是改进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的一种形式。给学生以足够的思维和空间来解决学习过程中较难解决的或者感兴趣的问题。可根据班级和辩论问题的具体情况来安排。如可讨论下列问题:(1)传说故事的可信度。(2)邮政的“制度化”对于信息的传递有什么影响?(3)假如没有传递信息的方式,我们的生活会怎样?(4)将来传递信息的方式将会发生何种变化,等等。教师可选择其中之一,或对其中之一加以改造作为辩论的主题。辩一辩可采用正、反两方辩论赛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因势利导,促使课堂合作、互助、民主、开放氛围的形成。
(评一评)
没有反馈的评价不能算是全面的评价。教师在评价反馈上述学生行为表现时必须尊重学生,要公正、公平、虚心鼓励、肯定和表扬等正面强化为主。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教师的总结评价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评一评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不是对结是的评价;
2、评一评是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评价,不是对功过的评价;
3、评一评是对本堂课的总结升华,不是对课本知识的重复;
4、评一评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去不断研究、探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