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3古代印度一、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初步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2.掌握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与发展。二、课前自主学习1.古代印度的兴起与发展(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位于南亚次大陆的______、______流域,温暖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和丰沛的河水使得这里发展______的条件十分优越。(2)______的出现: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进入文明时代。(3)______的入侵: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南亚次大陆,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2.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1)产生时间:______进入印度后。(2)基本内容等级名称包含的社会阶层职权与义务第一等级______祭司掌管祭祀第二等级______由国王、武士和官吏组成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______广大的农民、牧民、商人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______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3)主要特点:不同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之间不得______。(4)重要影响:激化了社会矛盾。3.佛教(1)产生背景①______激化了社会矛盾,日益引起人民的不满,反对______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②古代印度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2)产生时间、地区: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3)创始人:______,后来被人们称为______。(4)教义①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婆罗门的特权。②宣扬“______”,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答案:1.印度河;恒河;农业; 城市国家;雅利安人; 2.雅利安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通婚 3.种姓制度;婆罗门;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摩尼; 众生平等三、问题探究1.阅阅读教材P7、P8,图1-10以及资料,思考:(1)印度的种姓制度分为哪几个等级?各等级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答案提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国王、官吏、武士,把持国家军政大权;吠舍:农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从事最低贱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能通婚。(2)哪些等级是统治阶级?哪些等级是被统治阶级?答案提示:婆罗门、刹帝利是统治阶级,吠舍和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3)种姓制度与印度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答案提示:种姓制度逐渐成为印度社会前进的障碍,激化了社会矛盾。种姓制度虽已废除,但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根深蒂固的影响。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征服印度原始居民并建立国家的是( )A. 苏美尔人 B. 希伯来人 C. 犹太人 D. 雅利安人2.下列选项中,属于古代印度统治阶层的有( )①法老 ②商人 ③贵族 ④国王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②③3.古代印度社会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而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这种制度被称为( )A. 世袭制 B. 分封制C. 种姓制度 D. 中央集权制度4.下列有关佛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B. 主张忍耐顺从,刻苦修行C. 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D. 公元前6世纪传入中国5.下列有关古代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古代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上,与现在印度的疆域一致B.印度河和恒河流经古代印度C.公元前3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D.印度是伊斯兰教的诞生地6.“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制度( )A.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C.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D.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 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l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l头公牛。请回答:(1)以上材料是古代什么地方的法律条文?(2)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存在着哪几个等级?此等级制度史称什么?根据材料判断最高的是哪个等级?最低的是哪个等级?你判断的根据是什么?答案:1.D 2.C 3.C 4.D 5.B 6.B答:(1)古印度 (2)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种姓制度。 (3)最高等级为婆罗门;最低等级为首陀罗。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受罚最重;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l年,并交出l0头母牛和l头公牛,处罚最轻。1-1-3古代印度 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初步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掌握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与发展。2.过程与方法尝试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途径收集历史资料,用历史的眼光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印度河和恒河在古代印度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教学重点】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及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教学难点】体会印度河和恒河在古代印度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知导入 (材料式导入)大河流域产生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除了中国、古代埃及、古巴比伦以外,还有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明古国。早在唐朝时,就已有人去那里探险。《西游记》中唐僧历经艰险到西天取经,你知道“西天”是指哪里?取的是什么“经”吗? 我国唐代著名僧人玄奘,在公元7世纪西游印度,并居住多年。他返回唐朝以后写成的《大唐西域记》中就记载了古印度的繁荣。二、新课学习(一)地理环境1.地理位置: 地处南亚次大陆,濒临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丰富河流: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但河水流量不稳定>>> 多媒体课件播放印度地图文明历程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城市国家。其中,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最著名。>>> 多媒体课件播放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遗址 公元前15世纪后,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南亚次大陆,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 多媒体课件播放雅利安人入侵路线种姓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称为“种姓制度”。>>>多媒体课件展示表格等级名称社会阶层职责和义务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吠? 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一、二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此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多媒体课件播放印度贱民身份的穷苦百姓图片思考一下,印度种族制度有哪些特点?①等级制度十分严格,不同等级之间有严格的界限;②不同等级的人不得相互通婚;③下一等级的人不能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阅读课文第8页资料1、2,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 ①婆罗门的目的在于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②理发师儿子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不同种姓之间的壁垒分明、等级森严的社会状况;③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激化了社会矛盾。思考一下,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是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对印度的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佛教1.佛教的产生:产生背景: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民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产生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被称为 “释迦牟尼”。>>> 多媒体课件播放乔达摩·悉达多降生人间图佛教教义:①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②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的动机是什么?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有什么意义?答: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只是虚幻的信佛得救的平等,实际上是麻痹广大群众的斗争意识 三、课堂练习1.古代印度位于( D )A.东亚 B.西亚 C.北非 D.南亚2.古代印度社会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而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这种制度被称为( C )A. 世袭制 B. 分封制C. 种姓制度 D. 中央集权制度3.下列有关佛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B. 主张忍耐顺从,刻苦修行C. 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D. 公元前6世纪传入中国四、作业布置1.背诵本课知识点2.做练习册【板书设计】 古代印度 课件22张PPT。第一课 亚非大河文明 ——古代印度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新知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师徒四人到何处取经吗? 我国唐代著名僧人玄奘,在公元7世纪西游印度,并居住多年。他返回唐朝以后写成的《大唐西域记》中就记载了古印度的繁荣。一、地理环境新知讲解地理位置:气候:河流: 地处南亚次大陆,濒临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丰富恒河与印度河流量丰富 定期泛滥喜 马 拉 雅 山新知讲解二、文明历程摩享佐·达罗哈拉帕 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城市国家。其中,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最著名。新知讲解 公元前15世纪后,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南亚次大陆,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新知讲解三、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称为“种姓制度”。新知讲解婆罗门刹帝利祭司和贵族 国王、武士、官吏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的人 掌握神权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 几乎没有权利,受上层阶级的剥削和奴役,从事最苦、最低贱的职业。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吠 舍首陀罗新知讲解 此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不同种姓的男女所生的子女被看成贱民(或叫不可接触者),不包括在四个种姓之内,最受鄙视的,婆罗门如果接触了贱民,则认为是件倒霉的事情,回去之后要举行净身仪式。新知讲解思考一下,印度种族制度有哪些特点?①等级制度十分严格,不同等级之间有严格的界限;②不同等级的人不得相互通婚;③下一等级的人不能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阅读课文第8页资料1、2,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自主学习?婆罗门的目的在于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理发师儿子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不同种姓之间的壁垒分明、等级森严的社会状况?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激化了社会矛盾1、说说婆罗门贵族宣扬造物主等级说的目的是什么?2、理发师儿子的故事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3、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新知讲解思考一下,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是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新知讲解种姓制度对印度的影响:新知讲解四、佛教佛教的产生:产生背景: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民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创 始 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被称为 “释迦牟尼”。产生时间:公元前6世纪新知讲解乔达摩·悉达多降生人间图新知讲解佛教教义:①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②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新知讲解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的动机是什么?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有什么意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 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只是虚幻的信佛得救的平等,实际上是麻痹广大群众的斗争意识课堂练习1.古代印度位于( )A.东亚 B.西亚 C.北非 D.南亚 D2.古代印度社会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而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这种制度被称为( )A. 世袭制 B. 分封制C. 种姓制度 D. 中央集权制度C课堂练习3.下列有关佛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B. 主张忍耐顺从,刻苦修行C. 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D. 公元前6世纪传入中国D课堂练习课堂总结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课 第3课时——古代印度(学案).doc 第一课 第3课时——古代印度(教案).doc 第一课 第3课时——古代印度(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