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国家的形成(第一教时)[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早期国家的形成(第一教时)[上学期]

资源简介

课 题 第二单元 第二课 早期国家的形成(第一教时)
课 时 教学 目 标 1、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即两河流域的乌尔城、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和中国夏朝的都城二里头遗址等早期城市。2、了解作为权力象征的金字塔、九鼎等,充分认识王权的实质。3、认识和理解国家的出现和形成,城市和国家的出现都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教学设想 教师借助课件,运用启发、提问、分析、引导和学生听讲、思考、讨论、答题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认识和理解国家的出现和形成;理解难点:王位世袭制、禅让制等名词,充分认识王权的实质。
教 学 程 序 与 策 略
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大河流域的文明,还记得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国家吗?”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四大文明古国是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早期国家是怎样形成的。”由此引出并展示课题:早期国家的形成。新课学习教师展示幻灯片:本课主要内容结构图,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即从城市的出现、王权神圣、分化的社会、军队与刑法等四个主要方面来认识早期国家的形态。 。教师提问: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什么?学生作出回答之后,教师展示答案。同时讲述:早期城市主要是城墙、宫殿、作坊、神殿、街道等组成。一、城市开始出现:1.乌尔城教师先引导学生看课文,想象乌尔城是怎样一个城,并在四人小组中发言,接着教师点评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乌尔城居民的生产、生活、信仰。随后教师展示有关乌尔城遗址的资料和图片若干,加深学生对乌尔城的印象。2.摩亨佐·达罗教师展示《古代印度》图,让学生明确摩亨佐·达罗的地理位置,接着引导学生看阅课文,启发学生描述该城市的规模、布局、设施。在此基础上,教师展示摩亨佐·达罗考古遗迹的资料与多幅图片,让学生对古代城市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同时帮助学生对城市中所表现出来的阶级分化有初步的认识。3.夏朝的都城二里头遗址 教师引导学生看阅课文的文字说明和《二里头宫殿复原模型》图片。接着展示有关夏朝的都城二里头遗址的材料和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夏朝的都城――二里头。
教 学 程 序 与 策 略
教师展示幻灯片,帮助学生明确:早期城市有城墙、宫殿、祭坛、神殿、街道等组成。由于生产力发展,人类开始过定居生活,往往在交通便利的大江大河流域形成集市,成为区域之间的贸易集散地,集市逐渐演化为早期的城市。随后让学生看课文中的思考题:同现代城市相比较,它们有什么异同?启发学生小组讨论,从城市的布局、规模、功能等方面来回答问题。并让四人小组用集体的智慧,画一幅古代城市想象图,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比较好的作品,教师给出适当评价,以此鼓励学生。二、王权神圣1.神秘的埃及师讲:埃及是个遥远、古老、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度,有关法老的统治、法老的陵墓──金字塔的修建等等,都充满神秘的色彩。接着展示神秘埃及的相关资料,随后展示思考题:①你知道金字塔是用来干什么的吗?②法老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③法老的金面具和金棺说明了什么?④法老手持太阳杖又有什么含义?让学生各抒己见,讨论答题,教师点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法老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及统治。2古巴比伦的王权教师指导学生读《阅读卡》,接着展示思考题:①汉谟拉比是如何确立对王国的绝对领导的 ②汉谟拉比为什么要称自己是天神地神的宠人 启发学生小组讨论,口头回答,教师点评,帮助学生体会统治者利用神权来巩固自己的统治。随后出示汉谟拉比法典石碑,并提问:①请描述一下石碑上的雕刻。②这个雕刻有什么含义?借助图片,再一次加深学生对古巴比伦王权的认识。3.从“天下为公”到“家天下”教师出示大禹的图片和思考题: ①他是谁?你知道他是通过什么方法当上部落首领的?②当上首领后,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他的权力?③禹死后,王位传给了谁?他是怎么当上首领的?这种方法有什么意义?④他又是如何进一步加强王权的?引导学生讨论答题,教师点评小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从“天下为公”到“家天下”的过程。教师出示图片:九鼎——中国王权的象征。师借助幻灯片分析,帮助学生明确: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确立了统治者的绝对权力,这是中国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新课小结启发学生说说本堂课的最大收获,随后教师点评小结,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本堂课的重点,理解难点。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和《填图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PAGE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