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课程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结题公开课教案主题: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开课班级:九年级(7)班开课时间:2006年10月 日开课教师:赖春荣一、课程标准列举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若干重大转折时期。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二、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及设计思路分析(一)、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确定本课的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1840~1949年百年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并了解它(他)们在历史变革中的突出作用;(2)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收集历史资料,初步掌握获取有效信息、理解信息并重现这些信息有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分析】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百年历程;正确掌握进行历史归纳的基本技能。2、过程与方法目标(1)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事件和人物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2)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式学习的方法。【分析】落实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课堂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百年历程。引导学生在进行讨论、交流的同时,体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培养其乐于探究的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会在世界大背景下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认识到走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2)通过探索百年历程,让学生充分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3)通过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弘扬,升华爱国主义情感。【分析】通过落实该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体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观点。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以及爱国主义的情感。(二)教学策略1.本课内容决定了本节教学应采用情境引导式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其模式为:创设情境或启发引导—探究知识—归纳总结。2.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采用综合分析的教学方法,把握“1840~1949年百年历程”是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并了解它(他)们在历史变革中的突出作用。3.让学生通过大量、具体的史实的学习,分析中国人民探索独立和进步的历程,并初步总结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本课教学主要围绕“中华民族百年历程”来展开。关于“中华民族的百年历程”,可以以学生汇报为主;对“以史为鉴、展望未来”,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或通过活动的形式深化对历史的再认识。(三)设计思路分析本课不仅是第七单元的阶段性总结,而且也是对本册书的总结。本课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和浮雕为切入点,回顾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上所经历的被动挨打的屈辱岁月以及中华民族为反对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多进行的伟大斗争的历史,总结百年来的经验教训,探索历史规律,让学生充分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史为“鉴”,要求本课的落脚点应放在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借鉴作用上;同时,通过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弘扬,升华爱国主义教育。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本课应着重加强学生情感价值目标的落实。所以不需要过多的设计和花样,让学生在史实中直接达到情感上的冲击和感悟就行。教学重难点突破本课重难点是“如何从对百年历史的回顾中去总结历史教训和经验,并能分析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借鉴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汇报等自主学习,掌握“中华民族百年历程”主要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通过活动的形式深化对历史的再认识,得出走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的结论和进行,并分析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借鉴作用。本课教学程序框架:分析拓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前准备 在课前将学生分成4组,分块收集近代史上在中国发生的大事和近代史上著名人物的相关资料(文字、图片或影音)。 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通过查阅资料,学生学会从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虎门销烟》,说说所反映的场景。 学生观看视频,自由回答。 视频能直观导入本课主题,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汇报“中华民族的百年历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收集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点评、总结。 两位学生主持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资料。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学会全面地分析历史问题。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只须进行适当的指导 两位学生主持利用多媒体完成P128页的表格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提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技能。让学生加深把握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内容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学会解决问题。合作讨论 教师出示问题“了解了中国近代百年磨难史,你有什么感想?”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讨论:1.落后就要挨打!2.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3.我们要居安思危,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不会落伍。 学生分组讨论,进行思考、归纳。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以及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回顾历史情景再现展望未来 播放视频,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反抗侵略、追求进步而进行的斗争的结局如何?2.中国人民探索独立和进步,追求解放和自由的历程,为什么早期一直都不成功,而后来能取得成功?引导学生结合现实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学生观看视频,分组讨论,结合课本内容、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回答问题。 通过观看几个视频资料,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近代历史,从而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爱国主义的情感。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救中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中国的建设一定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课堂小结 与学生一起诵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与老师一起诵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使学生再度感知中华民族百年历程,提升爱国主义情感和革命精神。板书提纲 一、回顾百年历程时 间重大事件与人物1840~1859年林则徐、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1860~1879年洋务运动、李鸿章、张之洞1880~1899年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1900~1919年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孙中山、五四运动1920~1929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南昌起义、毛泽东1930~1939年九一八、长征、西安事变、抗战1940~1949年抗战胜利、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二、让历史告诉未来1、“了解了中国近代百年磨难史,你有什么感想?”2、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反抗侵略、追求进步而进行的斗争的结局如何?3、中国人民探索独立和进步,追求解放和自由的历程,为什么早期一直都不成功,而后来能取得成功?4、中国的建设为什么一定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附:(一)中国人民探索独立和进步,追求解放和自由的历程,为什么早期一直都不成功,而后来能取得成功?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目的是通过近代史上中国不同革命运动不同的结局之间的对比让学生得出以下结论: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相继失败的结局告诉我们,在中国这样的国情下,靠旧式的农民起义、先进地主阶级分子改革、资产阶级改良、资产阶级革命等道路都是行不通的,他们无法带领中国人民真正获得独立和解放。而抗日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告诉我们,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寻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和斗争,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救中国!(二)【小结】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为什么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救中国。虎门销烟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一百年来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以史为鉴、展望未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