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一课 工商业的兴起工厂从这时发展而来1、时间:14世纪 地点:意大利2、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有哪些不同?所有者 劳动者 生产方式 场地与规模 相互关系 效率手工作坊 作坊主 作坊主与家人、帮工 封建式 小 作坊主与学徒、帮工的关系 低手工工场 手工工场主 手工工场工人 资本主义性质 大 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高最根本的不同:手工工场存在雇佣关系3、作用:(1)改善了人们的生活(2)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3)促进了社会阶级、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A、商人的变化:成为资产阶级的前身 经营方式:由单纯的经商改变为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 经济地位:实力超过王公贵族 政治地位:甚至可担任市长变化原因:16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君主为了富国强兵,大力发展工商业,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B、贵族的变化:经济上陷入了困境之中,走向没落C、农民的变化:一部分失去土地,成为手工工场的工人。成为工人阶级的前身4、其它知识点:(1)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2)西欧手工工场发展,但西欧还处在农业社会中(3)中国明清也出现了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二课 冲破思想的牢笼蒙娜丽莎的微笑 (文艺复兴运动)1、时间:14世纪 地点: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 对象:天主教会2、原因:(1)新兴的资产阶级认为自己能创造财富,也应该享受生活。要求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 (概念)(2)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3、代表人物及作品: 意大利 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英国 莎士比亚 《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四大悲剧)文艺复兴美术三杰: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亚4、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从人出发,最终一切为了人,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5、评价: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愚昧中解放了出来6、中国同主题的文艺作品:汤显祖 《牡丹亭》二、“教皇奶牛”的解放(宗教改革)1、领导人:马丁路德 兴起国家:德国 时间:16世纪 对象:天主教会2、主张:在信仰问题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信仰,不要教会3、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的比较: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不在话下教会,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汲取养料,寻找经典依据,人文主义通过恢复古希腊文化的形式,宣传人文精神,而路德也从基督教的经典中寻找理论支持 4、结果:宗教改革运动席卷了整个德国,各地的教会纷纷独立,瑞士、英国等西欧国家也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宗教改革运动,相继摆脱了罗马教会的控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5、评价:突破了传统宗教的束缚,永久地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于西欧的封建统治,是一次政治上的解放,又是一次思想解放,它为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三、近代科学的诞生1、时间:15、16世纪2、知识就是力量(培根):指出只要认识自然,掌握自然的规律,就能够征服自然,让自然界为人类造福。3、原因:(1)生产力提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素材和研究手段,是自然科学发展的根本原因 (2)新航路的开辟拓宽了人们的研究视野 (3)文艺复兴,人的认识和创造能力被确信4、评价:为未来工业文明的昌盛奠定了第一块,也是最重要的一块基石,为科学的振兴铺平了道路。 使自然界不再神秘莫测,人们逐渐找到了自然界跳动的脉搏,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类迎来了技术发明的高潮。5、对于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启示:科教兴国 重视知识的作用 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环境保护)等6、代表人物:波兰 哥白尼 日心说 科学革命的开端意大利 布鲁诺 宇宙是无限的 英国 牛顿 万有引力定律(物理学领域) 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7、科学的作用:可以帮助人类认识自然,提示自然界的奥秘,从而以科学理发的态度看待世界。四、理性之光(思想启蒙运动)1、时间:17、18世纪 国家:英法等2、含义:激烈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3、原因: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社会的思考。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4、代表人物: 法国 伏尔泰 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有追求自下而上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的,不能被剥夺。(政治自由)法国 卢梭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思想。(在法国大革命中体现。《人权宣言》)法国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事件 首先兴起 主张 代表 斗争对象文艺复兴 意大利等 以人为中心 文学三杰、艺术三杰 封建神权宗教改革 德国等 信仰上人人平等 马丁路德等启蒙运动 英法等 理性、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伏尔泰 卢梭等自然科学 意大利等 知识就是力量 哥白尼 牛顿等第三课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一、“发现新大陆”(新航路的开辟)1、原因:(条件) 最根本的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1)对东方商品的需求,东方的丝绸、瓷器、宝石和香料等奢侈品辗转运往欧洲,在欧洲人看来,东方非常富裕(2)在资本主义萌芽影响下,对货币需求量增加,“拜金狂“们希望在欧洲以外的地方能够攫取黄金。《马可波罗流氓》中关于东方遍地黄金的描述广为流传后,更激起了人们对东方的向往(3)土耳其人阻断了传统的通商道路,需要开辟一条直接通往东方的新商路。(4)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能够制造适合远航的大船,亲从意大利人那里学到了大量航海知识。葡萄牙国王拥有一批来自各国的船员。(5)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已经传入欧洲,并在这个时候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地球仪、航海地图、以及与航海有关的图书为航海准备了技术条件。(6)古希腊人托密的地圆说逐渐被人们接受。(7)国王支持(8)航海家具有探险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2、人物与事件时间 1487-1488 1492 1497――1498 1519――1522人物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玛 麦哲伦国别 葡萄牙 意大利 葡萄牙 葡萄牙航线 西欧-好望角 西欧-美洲 西欧-好望角-印度 环球航行支持者 葡萄牙 西班牙 葡萄牙 西班牙其中:哥伦布到达美洲被欧洲人称为“发现新大陆”时间:1492年 意义:人们深受鼓舞,越来越多的航海家加入海上探险的先烈,去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促成美国等“移民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又使印第安文明遭到毁灭。哥伦布发现美洲不是个人的功劳,新航路的开辟势在必行,即使没有哥伦布和西班牙的探索,也会有其他国家和别的航海家进行探险,并发现新大陆,哥伦布发现美洲,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当时的许多客观条件所造成的,而哥伦布只是根据这些客观条件第一个实现了这个伟大任务的先行人物。3、作用:欧洲航海家的这些活动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二、全球联系的加强三、黑人是怎样来到美洲的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或新航路开辟的评价)(如何评价哥伦布)积极影响:(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人口的迁移(欧洲人来到美洲)(2)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物种的流动(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美洲)――亚欧)(3)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扩大(荷兰(17世纪最发达的商业国家之一)――海上马车夫)(4)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文明的交融(5)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传播(佛郎机和鸟嘴铳)消极影响:(1)方便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殖民国家对美洲、非洲、亚洲进行殖民扩张,野蛮地屠杀当地居民,掠夺土地和财富。(掠夺黄金等)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的落后与贫穷。(2)屠杀土著(印第安人、印第安文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3)贩卖黑奴,给非洲造成了惨重的损失(16世纪开始)其它: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属拉丁语系。第四课 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英国、法国、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间:1640――1688年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条件:(1)利用地处大西洋航路要冲的有利条件,积极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2)圈地运动积累了巨额资本,使得资本主义迅速发展。(3)随着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掌握政治权力,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3、过程:(1)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集军费,召开议会(导火线)(2)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了内战(标志)(3)1649年,查理一世被押上了断头台(4)1688年,资产阶级发动政变,采取不流血的方式推翻了复辟王朝(5)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由议会制约国王权力的政体;英国开创;日本、泰国、比利时、西班牙、瑞典、荷兰、葡萄牙等国也先后采用了君主立宪制)4、领导人物:克伦威尔5、人民群众(议会组织军队很多农民、手工业者参加议会军队作战,大大增加了议会军队的战斗力) 说明杰出人物是历史的推动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民族独立战争)1、时间:1773年――1781年2、领导人:华盛顿3、根本原因:英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及其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同英国对殖民地的经济压制和殖民压迫统治相冲突。4、过程:(1)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线)(东印度公司的茶叶便宜,为何北美人民要拒绝呢?) (2)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3)1776年7月4日,通过了《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独立宣言》:是世界上第一次以纲领形式提出的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自下而上,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同时宣告美利坚合众正式诞生。) (4)1781年,独立战争胜利5、胜利原因:北美人民对独立的渴求,战争本身所具有的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性以及资产阶级的推动。6、1787年,美国制订宪法,确定了共和政体,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根据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美国创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埃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先后采用。)7、美国国旗、版图的变化说明:独立后的美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三、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法国革命前的三级等级制度:国王拥有最高的权力“朕即国家”――路易十四第一等级:教士第二等级:贵族(第一二等级被称为是特权等级)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工匠、城市贫民、农民2、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法国资本主义发展3、导火线:1789年,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4、巴黎人民的三次武装起义: (1)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狱(标志、国庆纪念日),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人权宣言》:“主权在民”、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的成果之一,是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核心内容是阐明资产阶级的人权要求和以法治国的主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启蒙运动的关系:伏尔泰认为人生下来就应该是自由和平等的,《人权宣言》宣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可以说,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聊备一格姝思想准备,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一次伟大实践。 (2)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举行起义 废除和君主制,建立共和制,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法国国歌诞生 《莱茵军战歌》――《马赛曲》 (3)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 罗伯斯庇尔掌权,实施革命政策――革命达到顶峰5、意义:法国大革命结束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也沉重地打击諆遥封建制度。法国大革命是总也给 ,但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共和正体最终确立起来了,并延续至今。 三次革命中都突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次革命后都建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这也是西方先进的原因之一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最后的盛世(经济)1、明朝、清朝的建立:1368年 朱元璋 1644年 皇太极2、盛世的表现:人口众多:17世纪初,中国人口已近两亿;19世纪超过三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商品经济发达:江南农民种桑养蚕,从事丝织业;松江一带棉纺织业发达(明清时“湖广熟,天下足”)手工业繁荣促进了商业的发达:徽商、晋商、工商业市镇的出现(农村――城市)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王宫的“瓷室”,对中国茶叶的需求)经济的繁荣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服务性行业、茶馆、酒楼、戏院等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仍然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西方经济状况:西方各国的工商业逐渐兴趣,手工工场逐渐取代手工作坊,商人的地位不提高,思想领域,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从近代科学的诞生到启蒙运动的兴起,人们的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与此同时,西方殖民纷纷开始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在上述变化的基础上,资产阶级日益壮大,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革命的爆发,西方一些国家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度。正确的消费观念: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1、明清民族政策:明修长城(今天看到的长城大多是明朝修建的),清修庙 (明:以防为主,比较被劫的防御政策 清:积极主动,采取怀柔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2、清民族政策:在河北省承德市修建避暑山庄,(是统治者避暑,围猎的场所,更是他们实行“怀柔政策”、笼络少数民族首领的场所,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接见土尔扈特部的回归。西藏:赐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后设驻藏大臣(18世纪前期),实行“金瓶掣签制”,(保证确定转世灵童的公平性,防止一些地方分裂分子利用这个机会制造分裂。使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西南:改土归流,从中央派遣官员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直接管理清统治者对破坏国家统治的分裂势力予以狠狠打击(粉碎准噶尔贵族的分裂势力;平定天山南路的回部贵族叛乱)3、意义:这些措施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连续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疚,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4、清代疆域版图基本与现在相似5、雅克萨之战(康熙、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三、专制帝国1、明清时期,中国的专制皇权高度加强,表现:(1)明:朱元璋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2)明:设特务机构:东厂和西厂、锦衣卫(可以经过不正常的法律程序,肆意侦察、逮捕、审讯臣民)(3)清:设军机处(雍正)(4)清:兴文字狱(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等)(5)明清:八股取士(禁锢人心,科举制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6)明清:修建贞节牌坊(7)明清:禁止世俗生活2、西方的君主专制与中国的专制皇权有什么相同之处,各自的发展轨道如何: 王权至上,由统治者牢牢掌握着国家政权,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加强对臣民的监控。西方君主专制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许多国家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度,中国依然维持着皇帝专制的国家体制,在西方国家变革的历史大潮中,逐渐趋于落后。3、反对专制皇权的思想家:黄宗羲(批判君权神授、“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四、来自海上的挑战1、郑和七下西洋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1)时间:1405――1433 明成祖 郑和(2)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而是为了宣扬国威(3)意义: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早半个多世纪,船队的规模也大得多,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助于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4)结果:遭到官员们的反对,被禁止。2、天主教传入:(1)明:意大利 利玛窦 (学习汉语,熟悉儒家经典,带来了新的科学知识和机械制品,翻译了《几何原本》介绍欧洲流行的数学理论,绘制世界地图)(2)清:德国 修改中国历法,医学 意大利 郎士宁 宫廷画家,参与了圆明园西洋风格建筑的设计(康熙帝)带来了西方文明,也预示着西方的商船和炮艇即将接踵而来。3、葡萄牙人侵占澳门: (1)时间:1553年 (2)澳门妈祖庙:包含着一种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助人为乐的信念,由此形成的妈祖精神将全世界华人紧紧地联系到一起,有助于祖国的统一。4、荷兰人侵占台湾: (1)时间:17世纪初 (2)台湾历史:230年,吴王孙权派遣卫温将军、诸葛亮率领1万名官兵“浮海求夷洲” 607、608年,隋将军朱宽横渡台湾海峡,到达流求 610年,隋炀帝 1335年,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 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郑成功收复台湾 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都反对外来民族压迫,都有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的光荣传统清闭关自守政策:原因:西方国家的侵略,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受到外国的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频繁的交流会引起统治的不稳政策:反四个通商口岸减少为广州一处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马戛尔尼访华) 明清中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而西方国家则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中国的思想控制十分严密,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西方国家则在手工工场产生和工商业发展的基础上,诞生了新的阶级,从而引起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诞生,启蒙运动都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中国闭关自守,西方不断向海外探索,开拓海外的殖民地。19世纪以后,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可见,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先进,与时俱进,抓住机遇,置身于世界的大潮,才能立于世界之林。 综合探究五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1、比较:规模 目的 手段 部分结果郑和下西洋 航空母舰 宣传国威,厚往薄来 和平亲善 造福亚非,促进亚非人民的往来哥伦布航海 小渔船 东方金梦 殖民扩张 祸殃美洲,对印第安人进行殖民统治,实行种族灭绝但哥伦布航海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区民族的联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继承和弘扬郑和精神爱国献身精神、科学创新精神、睦邻友好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3、郑和为何没有发现新大陆 伟大的郑和航海显示了中国有强大的远航能力,但由于在动因,大地观,地图等方面,明初中国远远不具备西欧人完成地理大发现那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中国未能进行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最根本的条件还是经济动因,如果明初中国资本主义有迅速的发展,从而产生强大持续的经济动因,那么封锁的海洋政策,皇帝的主观意志(行为),狭隘的大地观以及传统地图的缺陷等不利条件都会改变,并按经济要求而顺向发展的,那么中国人也会完成地理大发现的。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随着商业的发展,小作坊的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小作坊就发展成为手工工场(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手工工场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以后扩展到西欧的其它国家。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的比较表格手工作坊 手工工场所有者 作坊主 工场主劳动者 作坊主、家人、帮工、学徒 雇佣工人生产方式 共同生产(作坊主全程工作) 工人分工合作生产关系 不存在雇佣关系 存在雇佣关系16世纪农业仍然是西欧的主要产业,西欧还处于农业社会。手工工场的出现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1)提高生产效率(2)改善人们的生活(3)促进了贸易的发展。(4)促进阶级结构和国家政策的变化。手工工场出现以后,哪些阶层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变化?出现了哪些新的阶层?发生变化的阶层有:商人、贵族和农民变化情况:①商人的变化: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经商改变为双重身份,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经济地位发生变化,经济实力超过王公贵族;政治地位发生了变化,甚至可以担任英国伦敦市长。②贵族的变化:开始走向没落;一些贵族开始经营工商业。 ③农民的变化: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手工工场的工人。这些变化促进了新的阶层的产生,即早期资产阶级与早期工人阶级。(16世纪前后,工业文明曙光首先出现在西欧)冲破思想的牢笼(1)蒙娜丽莎的微笑时间、地点 14-16世纪,发生在意大利,后传播到传播到法国、德国、英国等西欧一些国家。发生背景 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文艺复兴”运动 14-16世纪,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代表人物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家。被称为“文艺复兴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画中的妇女神态自然,口角含着一丝微笑,恬静之中带有隐约的哀伤 ,富有生命的活力。)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奥赛罗》《哈姆雷特》(课本P10哈姆雷特的话,是对人在宇宙中的价值与地位的肯定,是对人的理性与 智慧的褒扬)性质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文精神含义 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从人出发,最终一切为了人。意义 资产阶级的依次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愚昧中解放出来(2)教皇奶牛的解放——宗教改革改革背景 16世纪罗马天主教会日益腐败。千方百计掠夺人民的钱财。(因为德国受罗马教会剥削最严重,被人称为“教皇的奶牛”。)马丁路德主张 主张在宗教问题上是人人平等的。(认为教皇不是上帝的代表,权力是人为的,教皇应该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力、财产、身体和灵魂。)改革影响和意义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席卷全国,各地教会纷纷独立。这一时期,瑞士、英国等西欧国家也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宗教改革运动,各国相继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3)近代科学的诞生主要科学家及成就 哲学 英国科学家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物理 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天文意大利 托勒密“地心说”。哥白尼“日心说” 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布鲁诺(宇宙是无限的,没有中心)为捍卫真理被教会烧死。科学的作用 科学可以帮助人类认识自然,揭示自然界的奥秘,从而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世界。(4)“理性之光”——启蒙运动何为“启蒙” 就是打破“蒙昧主义”(迷信和无知)兴起时间 17、18世纪,18世纪后半期,该运动在法国达到顶峰。兴起的原因 根本原因:西欧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欧先进的思想家们为了张扬理性的力量,发动了启蒙运动,他们著书立说,激烈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条件:“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科学革命等。性质 资产阶级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代表及其主张 伏尔泰:启蒙运动旗手,提倡天赋人权(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的,不能被剥夺。)卢梭:人民主权思想(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直至有权举行起义,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受此思想影响)狄德罗: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160多位思想家和科学家编撰了《百科全书》,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启蒙运动影响 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7、为什么人们给哥白尼的学说以很高的评价:(1)哥白尼的观念在今天是错误的,但是它的观念不是武断的,而是建立在观察和证据的基础上(2)哥白尼的学说从客观上动摇了中世纪神权统治的思想基础,对人们冲破神学思想的束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8、新航路的开辟(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原因 1、手工工场的发展增加了欧洲人对黄金的渴求。2、东西方传统商路被阻断使对东方有贸易需求的欧洲人迫切需要寻找一条新的商路。条件 1、航海技术的进步。(①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已普遍用于航海事业②造船技术的进步。③已经拥有了丰富的航海知识。)2、地圆学说的流行。3、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4、航海家探险的精神影响 (1)正面影响:加强了全球的联系,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①方便了人口的迁徙,形成新的民族(如18世纪中叶,美利坚民族的形成);②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③促进了不同区域文化和科技的传播和交流。(2)负面影响:掠夺土地和财富,毁灭印第安文明;贩卖黑奴。总之,造成了亚、非、拉美长期的落后与贫穷。 (抢占殖民地最多的是英国,被称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主要航海家 时间 1487-1488年 1492年 1497-1498年 1519-1522年人物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国别 葡萄牙 意大利 葡萄牙 葡萄牙航线 西欧—好望角 西欧—美洲 西欧—好望角—印度 环球航行支持者 葡萄牙 西班牙 葡萄牙 西班牙(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这以这些地区受属于拉丁语系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早期殖民统治有关。)9、由议会制约国王权力的政体被称为君主立宪制,这一政体首先在英国确立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并被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如日本、西班牙、丹麦、荷兰、比利时、泰国等。10、美国独立前的13个州是英国的殖民地。独立后的美国,通过战争、赎买等方式,夺得英国、法国、西班牙和俄国在北美的大片殖民地,领土不断扩大。11、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1)美国独立战争具有正义性。(2)人民渴望独立,积极应战。(3)外国的援助。12、17、18世纪,英国、法国、美国先后爆发了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国家 英国 美国 法国革命背景 君主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英国殖民者压制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君主专制使得阶级矛盾尖锐,同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法国启蒙思想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开始标志 1640年议会的召开(议会要求限制王权) 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年) 巴黎人民攻占巴斯底狱(1789年7月14日)过程 (1)1640年,议会限制王权,标志革命爆发;(2)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3)1649年,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4)1688年,资产阶级发动政变;(5)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1)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线(2)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3)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4)1781年,美国打败英国。(5)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6)1787年,美国制订宪法,确定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1)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封建专制的象征)——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法国颁布《人权宣言》(2)1792年,巴黎人民举行第二次起义,废除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国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3)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举行起义,大革命达到顶峰。(〈马赛曲〉后来被定为法国国歌。)重要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第一任总统,也是历史上第一位总统) 罗伯斯比尔拿破仑重要文件 《权利法案》在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影响深远。 《独立宣言》(标志美利坚合众国诞生(1776年7月4日)《1787宪法》确定了美国的共和政体 《人权宣言》(主要内容: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自由平等的。)革命意义 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欧洲、拉美革命 结束了法国革命的封建专制;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确立了共和政体。13、北美人民为什么要拒绝饮用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英国统治者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作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这不仅损害的北美人民的利益,也使得他们无法享受到独立国家的各种权利。法国的三个等级是:第一等级是国王、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工匠、城市贫民、农民)美国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它可以使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权力相互牵制。相互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权力流于专权。14、拿破仑——法国大革命后期执掌政权并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主要政绩有:制定法典;巩固革命成果;打败欧洲反法联盟等。失利于滑铁卢战役——1815年在滑铁卢被欧洲反法联军打败。15、法国大革命的时期巴黎人民的三次武装起义取得的成果。第一次:(1)攻克巴士底狱,掀开了革命序幕;(2)确立君主立宪制;(3)通过《人权宣言》第二次:(1)废除君主制, 1792年成立共和国(2)1793年处死路易十六第三次:罗伯斯庇尔实施一系列革命措施,使革命达到顶峰16、美国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议会、总统、法院三者的关系怎样?我们怎样看待三权分立?美国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原则。议会、总统、法院三者之间相互牵制、相互制衡。三权分立可以防止某一种权力的专断,保证了资产阶级民主、在当时具有革命和进步的意义。复习资料一:知识提纲第五单元 工业文明的来临课目 每课子目录 应该掌握的主要知识点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 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 1.、作坊与手工工场的区别;作坊、手工工场和工厂的关系;2、14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手工工场;中国明清时期也出现了;3、手工工场出现和发展的意义;但西欧仍处于农业社会商人的地位变了 1、16世纪商人地位的特点(经济地位显赫有较高的政治地位)2、利商政策与商人地位变化的关系(思考题)3、16世纪西欧的商人、贵族和农民地位的变化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蒙娜丽莎的微笑(文艺复兴运动)14---16世纪 1、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后影响西欧2、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达芬奇、莎士比亚3、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意义和人文精神的核心思想“教皇奶牛”的解放(宗教改革运动) 1、教皇奶牛称呼的由来 2、宗教改革领导人--路德3、宗教改革运动使得德国,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近代科学的诞生(近代科学革命) 1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2哥白尼日心说—科学革命的开端3、布鲁诺---宇宙无限论 4、牛顿-----物理力学(万有引力)理性之光(17-18世纪启蒙运动) 1、17—18世纪西欧启蒙运动的中心是法国2、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天赋人权)卢梭(人民主权)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发现新大陆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促成新航路开辟的因素和客观条件2、海上探险走在最前面的两个国家------葡萄牙西班牙3、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航海路线和贡献全球联系的加强(正面影响) 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为人们迁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产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总之,世界开始走向整体。(荷兰----海上马车夫)黑人是怎样来到美洲的(负面影响) 掠夺土地和财富;毁灭印第安文明;贩卖黑奴。总之,造成了亚、非、拉美长期的落后与贫穷。(英国—日不落帝国)第四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 议会对王权的胜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2、议会军资产阶级领导人-----克伦威尔;处死国王查理一世3、革命成果----《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历史上第一位总统产生(美国独立战争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1年 1、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2、来克星顿枪声---拉开独立战争序幕 领导人----华盛顿3、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的诞生4、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三权分立),确定共和政体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1793年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封建专制等级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尖锐2、巴黎人民的三次起义使革命达到顶峰(三次起义的成果)3、革命文件《人权宣言》 领导人—罗伯斯庇尔4、法国革命的意义;法国政体—共和制5、拿破仑1804年建立法兰西帝国,颁布《法典》,巩固了革命成果。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 最后的盛世 1、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36年清建立,1644年清军入关2、江南地区手工工场兴起棉纺织业发达,出现徽商晋商商帮3、对外贸易出超,经济实力世界第一,出口丝绸茶叶瓷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明修长城清修庙-----两朝民族政策的差异2、清---管理西藏、土尔扈特部回归、平定准葛尔和回族叛乱3、中俄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康熙)专制帝国(专制皇权高度加强) 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设厂卫 2、清雍正设立军机处----皇权强化达到顶峰 3、文字狱、八股取士---黄宗羲来自海上的挑战 1、1405—1433郑和下西洋规模和意义(今年是600周年)2、传教士来华---利马窦 郎士宁3、殖民者来华---澳门侵占澳门、荷兰侵占台湾(郑成功)4、清朝的对外政策------闭关自守,广州一口通商复习资料二:教材活动思考题和课后自我测评参考答案第五单元 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一课 工商业的兴起对比图5-1与图5-2,讨论作坊与工场的不同。场地不同、生产组织形式不同、生产的人数大不相同。从两幅图潜藏的信息反映出:①手工作坊学徒不领取工资,依附于师傅即作坊主;而手工工场的工人是人身独立的,靠出卖劳动力来换取工资。②作坊主进行全过程生产,手工工场主基本不参加生产劳动。③手工工场生产的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的最大不同是手工工场工人是被雇佣者,手工工场主与工人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种关系完全不同于农耕时代的作坊主与学徒、帮工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它的出现预示着人类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2、手工工场的出现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哪些方面的变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英国呢绒的产量,促使英国海外贸易发展到全球;还促使社会的阶级、阶级结构等发生了变化。)3、手工工场出现以后,出现了哪些新的阶层?发生了哪些变化?商人、贵族和农民发生了变化。其中①商人的变化: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经商改变为双重身份,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经济地位发生变化,经济实力超过王公贵族;政治地位发生了变化,甚至可以担任英国伦敦市长。②贵族的变化:开始走向没落;一些贵族开始经营工商业。③农民的变化: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手工工场的工人。这些变化促进了新的阶层的产生,即早期资产阶级与早期工人阶级。4、P7-8页的问题答案:P7这一时期商人的经济实力非常强大,地位显赫。他们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 P8○伊丽莎白女王重视工商业的政策不仅有利于商人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更使商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商人地位的变化,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对商业的重视,在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自我测评]1.略 2.此题正确答案的顺序是:A、C、B。 3.见作业本第二课 冲破思想的牢笼1、P10:○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 过文艺创作,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张一切以人 为本,要求一切从人出发,最终一切为了人。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 精神。2、P12:天主教主张除了信仰外,必须通过天主教的神职人员,才能得到上帝的 恩典;新教则认为,人只凭信心即可得救。天主教认为,教皇是上帝在人 间的代表,各级神职人员是上帝与人之间的中介;新教则认为,人人可以 直接与上帝沟通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 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 教会;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寻找经典依据。人文主义者通过“ 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宣传人文精神,而路德也从基督教的经典中 寻找理论支持。3、P14页对哥白尼的评价:虽然哥白尼的观念在今天看来是错误的,但是,他的观念不是武断的,他 不依据权威、不迷信权威,把自己的观点建立在观察和证据的基础上,而 不是直观和想象的基础之上。哥白尼的假说从客观上动摇了中世纪神权统 治的思想基础,对人们冲破神学思想的束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4、P14页科学的作用:科学可以帮助人类认 识自然,揭示自然界的奥秘,从而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世界。5、P15页伏尔泰的天赋人权:伏尔泰所追求的自由主要是政治自由,要把人们从宗教神权和君权的束 缚下解放出来,主张人人平等,人人都有追求生存与幸福的权利。○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有条件的,它不能超出法律 许可的范围。[自我测评]1.天主教耶稣会的章程规定人对神绝对服从,下级对上级绝对服从,反映 了等级森严的教会制度,体现了神权的威严。彼特拉克的话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人的需要的肯定,他重视 人世俗的生活以及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这就扫除了人在神面前的卑微心 态,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褒扬。这两段话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对神权的维护,而后者是对人性的肯定。2.正确答案是C。3. 达·芬奇的设计体现了一种理想,他想利用科学知识来改变人类的生 活状况,尽管他的设想当时没有实现,但是他指出了正确的思维方向。第三课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1、P21页读图:前者认识的世界范围要小得多,后者认识的世界范围大得多,多了美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等;前者看地球是扁平的,四周是茫茫大海,后者看地球是圆的,陆地、海洋已经联为一个整体。○产生不同的原因有:新航路的开辟,使人们发现了新的大陆和大洋,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使人类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完善着对世界的认识;此外,科技的进步和科学理论的发展等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2、P22页下活动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和科技、科学理论的局限性,使他们彼此间缺乏了解,只看到本民族文化,不能客观、理性地看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我们应该看到每种文化的出现都有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都有它自身的特点,既有优越之处,也会有不足,世界的文化是多元的,应客观地、辩证地对待世界多元文化,不同文化应互相吸收、共同发展。○接下来,看阅读卡,通过佛郎机和鸟嘴铳的发明与传播,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对科技传播的重要意义。○最后,可以通过让学生总结的形式,归纳:“新航路的开辟,使全球联系加强了,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人口的迁移;物种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文化的交融;科技的传播等。)[自我测评]1.新航路开辟后的正面影响: 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为人们迁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产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总之,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新航路开辟后的负面影响: 掠夺土地和财富;毁灭印第安文明;贩卖黑奴。总之,造成了亚、非、拉美长期的落后与贫穷。3.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当时新航路的开辟已势在必行,即使没有哥伦布和西班牙的探索,也会有其他国家和别的航海家进行探险,并发现新大陆。哥伦布发现美洲,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由当时的许多客观条件所造成的,而哥伦布则是根据这些客观条件第一个实现了这个伟大任务的先行人物。第四课 资产阶级革命P27页《权利法案》:国王不得随意征税;国王无权停止法律的实施或废除法律;国王不得建立常备军。P27页波士顿倾茶事件:东印度公司倾销的茶叶虽然便宜,但北美人民认为英国统治者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作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对北美人民来说是不公平的,这不仅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也使他们无法享受到独立国家的各种权利,因此拒绝饮用东印度公司的茶叶。P30页《人权宣言》: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认为人一生下来就应该是自由和平等的,《人权宣言》宣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可以说,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一次伟大实践。第31页法国人民的三次武装起义及成果:第一次:1798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狱,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并颁布了《人权宣言》,建立君主立宪制;第二次:1792年,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第三次:1793年 ,领导者罗伯斯庇尔等实施了一系列革命政策,使大革命达到顶峰。说明:巴黎人民的三次起义,为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打退国内外封建势力的进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是人民的力量把革命不断推向高潮,进而展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由此得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真正动力。[自我测评]1. 赞同男生的说法,因为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的政治体制是专制君主制,议会是受国王的控制,议会有决定征税、颁布法律等的权力。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通过了许多法令来限制王权,其中最重要的是《权利法案》,这种由议会制约国王权力的政体,称为君主立宪制,所以英国的政治体制有了根本的变化。2.见作业本第21页16题。3. 现在世界上有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等国与英国的政治体制相同,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第33页民谚:南宋的时候,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江南地区。当时的苏湖地区农业十分发达,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明清时期,江南的先进棉纺织技术使得种植粮食的人数量减少,从事棉纺织业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从明代开始,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引进中国并逐步推广,为江南地区的农业人口流向手工业生产部门创造了条件。此时湖广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增长很快,除了满足本地粮食需求外,还销往江浙、徽州等地。所以,到了明清时期流传着“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第34页与西方的比较:这一时期,西方各国的工商业逐渐兴起,手工工场逐渐取代手工作坊,商人的地位不断提高;在思想领域,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从近代科学的诞生到启蒙运动的兴起,人们的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与此同时,西方殖民者纷纷开始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在上述变化的基础上,资产阶级日益壮大,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西方一些国家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度。[自我测评]1.相同点:手工业发达;商人地位逐渐改变或者可以说是商人资本十分雄厚;都出现了近代进步的思想家;不同点:明清中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而西方国家则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度;中国的思想控制十分严密,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西方国家则在手工工场产生和工商业发展的基础上,诞生了新的阶级,从而引起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诞生、启蒙运动都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中国闭关自守,西方不断向海外探索,开拓海外殖民地。2.清代统治者认为民族关系的处理重在以德服人,因此采取了比前代更加有效的怀柔政策。避暑山庄的修建,成为清统治者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政务中心;达赖、班禅系统的确定和驻藏大臣的设置,加强了中央与西藏的联系;改土归流的进一步实施,保证了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直接管理。此外,清统治者对破坏国家统一的分裂势力予以狠狠地打击。这些措施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并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3.从国家体制看,中国仍是皇权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皇权得到高度强化,人民没有民主与自由;从思想观念上看,掌握国家命运的上层统治者仍以中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自居,不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从对外政策上看,坚持闭关锁国;从经济发展来看,中国虽一度处于盛世的繁华,但旧有的体制与观念,没有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机制等。因此,当西方国家先后进入革命的时代,国家体制发生巨大变化,寻求向外拓展时,中国仍然按照自己的轨迹发展,这不可避免地使古老中国面临着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双重挑战。综合探究五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航海的目的比较: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有: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还有一种观点是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哥伦布航海的主要目的一般都从经济角度来解释,认为他直接目的在于寻找黄金。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欧洲对东方贸易的需要。15世纪中叶,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土耳其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使得运往欧洲的商品数量少而且价格贵,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贵族、商人、新兴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开辟一条新航路,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国。另外,也有人认为,掠夺土地是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结果影响的比较:西洋人开辟了新航路,航海事业进一步发展起来,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同时也给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明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和友好往来,但是,它所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造成巨大负担,最终导致航海壮举悄然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