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一、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英国走私鸦片:清闭关锁国政策和自给自足经济形态抵制英国工业品倾销1、林则徐禁烟 鸦片的危害: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禁烟措施:令外商交出鸦片;不禁止正当贸易;1839年6月虎门销烟。借口:中国禁烟原因:打开中国国门,把中国变为英国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2、鸦片战争 开始:1840年6月侵入中国广东海面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影响: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杰出代表。4、魏源与《海国图志》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作用: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1月原因:英不满足即得利益,扩大侵略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 侵略者:英国、法国1、列强入侵 罪恶:火烧圆园明1858年《瑷珲条约》:60万多俄国侵占的领土: 1860年《北京条约》:40万多1864年戡分西北界约记:44万多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等:7万多建立:1851年洪秀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太平军(太平天国) 1853年定都天京,与清朝对峙。2、抗争: 痛击洋枪队: 上海青浦上海太仓浙江慈溪(华尔)新疆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收复新疆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1895年)1、战况2、《马关条约》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战况2、《辛丑条约》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一、近代化的兴起1、洋务运动2、3、爱国知识分子二、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改良运动)1、维新变法的兴起和发展三、辛亥革命1、孙中山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3、中华民国的成立:四、新文化运动:1915年---1920年1、基本情况五、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1、文化教育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19年---1937年)一、伟大的开端1、五四运动2、中共的诞生二、国民革命的洪流1、黄埔军校2、北伐战争3、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南昌起义2、革命摇篮井冈山3、长征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一、局部抗战的开始二、全面抗战的开始1、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2、永远记住-----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用六周的时间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人。三、全民族抗战的表现1、国民党---台儿庄战役:1938年 徐州会战 李宗仁 抗战以来重大胜利2、共产党---百团大战:1940年 华北 彭德怀 最大规模的战役3、各种志士:四、抗战的胜利1、中共七大2、第五单元 解放战争(1946年---1949年)一、全面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2、全面内战的爆发二、走向战略进攻1、陕甘宁解放区粉碎重点进攻2、战略反攻的开始三、国民党政权的崩溃1、大决战(三大战役):战役名称内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时间 1948年9月—1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指挥官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林彪、聂荣臻、罗荣桓作战部队 东北解放军 中原、华东解放军 东北、华北解放军作战战术 关门打狗 中间突破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关键地点 锦州 徐州 北平著名战役发生地 塔山、黑山 碾庄、双堆集、陈官庄 张家口、天津战果 解放东北;第一次人数上占优势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为渡江作战奠定基础 解放华北地区2、渡江战役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二)内容: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车(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三、解放大陆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第二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土地改革1、时间:1950--1952年底 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爱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2、总司令:彭德怀 英雄人物:黄继光 邱少云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第三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二、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 (2)倡导:中、印、缅(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周总理“求同存异”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一五计划:(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时间:1953---1957年;(3)内容:重点发展生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改动的内容 改造的途径 结果及历史意义 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 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主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遗憾:被中断,没有坚持。二、重大失误1、探索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失误的表现(1)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大炼钢铁运动。(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3、失误的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一、发动1、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2、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二、经过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2、最大冤案:刘少奇案。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评价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2、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第8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1964年10月:原子弹 1966年:导弹 1967年:氢弹 1970年: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1949年:海军和空军 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第9课 新国中走向世界舞台一、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二、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上海《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开始1、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2、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包产到户(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发展。三、对外开放1、经济特区(广东、福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海南省(1985年);2、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连(云港)天(津);江(湛江)海(北海、上海)通(南通)南北;宁波三州(广州、温州、福州)。3、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一、科技1、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2、1986年3月“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二、教育1、战略思想:科教兴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2、普九: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发展高等教育:1977年底恢复高考。三、其它: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2、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 3、1991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4、1984年第23届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解决港澳问题------一国两制(邓小平):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地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二、两岸交流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1982年新宪法,又通过《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二、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邯郸钢铁总厂。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打破了“铁饭碗”。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建立,1991年加入。WTO四、高举伟大的旗帜1997年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第四单元 人类祖先的基业第16课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一、我们从哪里来人类起源于猿;非洲大草原的南方古猿是人类的始祖;现代意义上的人---晚期智人出现于三四万年前。二、种族: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自然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三、女人和男人的权力母系氏族是人类早期的社会组织(该亚);一万年前出现农业,父系氏族开始。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一、古代埃及尼罗河---BC3100年埃及统一-----法老的陵墓金字塔。二、古代西亚BC1894年叙利亚草原上阿摩利人建立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制定一部世界上体系完备的奴隶制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分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三、古代印度1、种姓制度(等级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2、佛教:创立时间—BC6世纪;地点----印度;人物---乔达摩 悉达多(后称释迦牟尼);教义:反对分为等级的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人生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佛教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消除欲望避免苦的因果。分布:东亚、东南亚 传入中国:汉朝第18课 蓝色的地中海文明(海洋文明)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希腊与罗马文明构成了地中海文明。一、海洋文明的特征经济上:海外贸易频繁;政治上实行民主政治(议会制);侵略成性。二、雅典(全希腊的学校)1、民主政治的由来: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及梭伦改革。2、民主政治的表现: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成为陪审员、议员、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事的公民发放津贴。------仅适用于雅典的男性成年公民。三、罗马1、共和国时期(BC510---BC31年)BC510年建立共和国,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与迦太基爆发了布匿战争。2、帝国--------BC31年屋大维第19课 日出之国和新月之乡一、日本的大化革新1、时间:646年2、内容:实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3、作用: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基础。二、阿拉伯1、伊斯兰教的创立:时间---7世纪初;地点---麦加;人物---穆罕默德。教义---安拉为宇宙天地间唯一的真神和造物主,只有信仰安拉的人死后才能进入天堂,否则坠入地狱,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通称“穆斯林”。2、穆罕默德建立和统一阿拉伯3、阿拉伯帝国的建立-------穆罕默德的继承者第20课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1、封建制的确立(查理 马特改革):封君封臣制---封土制2、等级制:公、侯、伯、子、男、骑士(有封地的职业武士)二、基督教1、创立: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地区;人物---耶稣(基督—救世主);核心教义---宣扬对人类的博爱。2、教皇国----丕平献土3、西欧最大的封建主----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上拥有西欧三分之一的土地;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思想文化上垄断文化。-------基督教文明成为中古西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中世纪的花朵-----城市琅城(争取自治权);城市兴起的意义:经济上城市是手工业和商业集中的地区,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政治上,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并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封建大贵族,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各种大学的建立,反映市民以态的城市文学也逐渐产生,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基础。第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一、强盛的帝国走向灭亡395年狄奥多西将罗马帝国分为西罗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1453年东罗马帝国为土耳其灭亡。二、启示:一个不善于学习和吸纳其他优秀文明的国家,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拜占廷帝国的灭亡,就是因为拜占廷人封闭保守,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之中。第五单元 古代文明的冲撞与文化成就第23课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一、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1、文明冲突的种类:农业文明----游牧文明;区域文明(东方文明----西方文明)2、文明冲突的表现: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斯海战)、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欧几里德、阿基米德)。3、文明冲突的作用:客观上传播文化、扩展文明,但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二、古代文明的和平交流意大利马可 波罗在元朝时到中国,写了《东方见闻录》--《马可 波罗行记》,对西方人追求财富,在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产生了很大影响。第24课 昔日的辉煌一、最早的文字1、楔形文字:BC4000年前苏美尔人创,是最早的文字。2、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创,有固定的发音。二、文学的基石1、史诗:对祖先英雄业绩的歌颂(含神话传说)《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2、悲剧:古希腊的文学成就代表。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期《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利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特洛伊妇女》。3、阿拉伯:《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三、艺术埃及---金字塔;希腊---帕台农神庙;罗马---圆形竞技场;法国---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沙特阿拉伯----麦加清真寺。3、《南京条约》阿古柏(浩罕国、天山)1881年收回伊犁—1884年建省1876年缓进急战阿古柏1871年沙俄伊犁1894年黄海海战(邓世昌)1895年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灭)赔款:白银二亿两1895年李鸿章—伊腾博文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1895—1945)]通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内容开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影响: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义和团兴起:山东、直隶抗击联军的地点:廓坊、杨村、东交民巷、西什库教堂联军侵华时间、目的、将领、国家白: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担保;禁: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内容 加反帝活动;、兵:清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馆: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列强驻兵保护,中国人不准居住。时间、国别:1900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影响:该条约是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副沉重的枷锁。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时间:19世纪60—90年代;代表:奕訢、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国防。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军事工业,建立新式陆海军、派遣留学生;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行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派的军事和民用企业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军事张之洞: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民用张謇:状元实业家;大生纱厂。实业救国。詹天佑:京张铁路(1909年通车)揭开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发展:严复《天演论》“进化论学说”——中国西学第一。2、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文化教育:创办报刊,兴办新式学堂,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内容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废除无用的官职。经济:发展农工商业。失败:触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其强烈发对;顽固派实力强大;采取的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近代化的进程。开始革命活动:1894年11月檀香山创兴中会“振兴中华”。时间、地点:1905年8月日本东京创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反对民族压迫。)创立民国(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三民主义 平均地权(民生主义)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意义: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终结。时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工和国宪法性质,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倡文学革命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2、主要人物阵地:《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胡 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打倒孔家店。鲁 迅:《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小说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影响:激发了广大新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风暴。照相术:19世纪40年代电影:1905年《定军山》2、社会生活《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第一个教育法令学制京师大学堂:1898年建,第一所国立最高学府剪发辫:1912年孙中山变服饰:西服、中山装、旗袍改称呼:追求平等废除科举制:1905年,教育史上一件大事《申报》:第一份商业性报纸,传媒先驱商务印书馆:1897年,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时间:1919年5月4日;性质:反帝反封建两个中心:北京(5月4日)、上海(6月5日)原因:中国的正当要求遭到巴黎和会的拒绝(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斗争方式: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结果: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标志:1921年7月21日中共一大的召开一大的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一大的内容党的机构: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党的当前任务: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一大的意义: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领导机构: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性质: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目的: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创建时间:1924年;地点:广州黄埔特点(与旧军校不同):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意义: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主战场:湖南、湖北时间:1926年7月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战果:将国民政府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时间:1927年4月18日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结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领导: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时间: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结果:一部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意义:南昌起义是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共党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湖南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意义: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工农红军第四军。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实行战略转移。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遵义会议:1935年1月;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重大事件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意义:这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1936年10月红二、四、六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陕北吴起镇。时间:1931年9月18日。经过: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所为。以此为借口,炮击东北军北大营,攻占沈阳。1、九一八事变结果:东北三省沦陷。蒋介石的态度:采取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令张学良及其东北军入关。发起人及其主张:张学良、杨虎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间:1936年12月12日2、西安事变意义: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结果: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中共代表及主张:周恩来;以民族利益为重,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聂耳: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民族战歌冼星海:1939年《黄河大合唱》----鼓舞抗战侯德榜:1940年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为抗战时期民族工业作出贡献徐悲鸿:创作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愚公移山》《奔马图》召开背景:抗战即将胜利召开时间:1945年4月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党在组织上空前团结。通过新党章,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内容8月美国向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日本投降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中国军民大反攻(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抗战胜利的意义:抗战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谈判的背景:国共两党影响政局,中共要求和平,国民党却想独裁。谈判的目的:国民党为内战准备时间;中共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谈判未解决的内容: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谈判的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订《会谈纪要》(《双十协定》)。谈判时间、地点:1945年8月、重庆。中共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结果: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中共作战战术:运动战。时间:1947年3月中共方针:诱敌深入彭德怀指挥西北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央转战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作战。时间:1947年6月标志:千里跃进大别山部队: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时间:1949年4月21日地点: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战果:4月22日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崩溃;国民党退往台湾。1948年11月1949年1月1949年4月1948年9月1947年6月1946年6月1945年8月1945年4月1912年1915年1919年1921年1925年1926年1927年1928年1931年1934年1935年1936年1937年1938年1940年1840年1842年1851年1856年1858年1860年1876年1894年1895年1898年1900年1901年1905年1909年1911年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