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工业革命的新阶段一般将工业革命的发展分为早期工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新阶段两个阶段,其中早期工业革命为蒸汽时代,这一时期动力机器不断更新。到了第二阶段,电力代替了蒸汽动力,使工业动力结构发生了重大改进。发电机的问世和电力的广泛应用使工业赖以发展的动力更强大、持久和稳定,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1、发电机的发明和应用①发电机的发明:法拉第、西门子和格拉姆○引导学生回忆工业革命兴起时的主要发明,想想蒸汽动力的局限性。○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图6-10了解发电机发明的情况。接着可介绍法拉第、格拉姆、西门子的事迹,②特点:效率高、污染小、应用范围大、使用便利。③广泛应用:电灯、建立发电厂、电力铁路、电影放映机爱迪生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和企业家。1877年他发明了留声机,1879年发明了耐用的电灯泡。他为实现集中供电进行了许多工作,制成当时容量最大的发电机,建立了第一所中央发电厂。1883年,爱迪生发现“爱迪生效应”,即热电子发射现象。他一生共获得1 000多项专利,在电影技术、矿业、建筑、化工等方面也有不少著名的发明,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大王”。④影响:提问:“电力的广泛应用有什么影响?”(电机、电话、电灯这三大发明,照亮了人类实现电气化的道路。电力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和内燃机的改进。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制造汽车和飞机解决了发动机装置问题,引起一次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活动]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界的一种活动,它的成果是科学理论的发现;而技术则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成果是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发明。科学理论常常可以转化为技术原理,从而启发新的技术发明。科学理论促进技术发展,技术发明又为科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理论的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通过活动设计中的故事与问题,可让学生了解科学理论与技术发明之间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也可让学生体会到发明家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⑤电能的优点接下来,结合图片,让学生讨论交流:电能的优点。(传递速度快,传输损失小,能远距离输送,并能按用户需要科学分配能量。电站可建在水源、燃料、交通各方面条件适合的地方,便于集中生产、集中管理、电能无污染。)○然后让学生在阅读图6-14和活动设计的基础上,讲述爱迪生的发明故事及其主要发明,认识科学发明的伟大和艰辛。图6-14生动地再现了爱迪生在实验室刻苦钻研的情景。爱迪生每天大部分时间呆在实验室进行科学实验,而且他常常连夜工作,废寝忘食,这也是他为什么能成为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的一个重要原因。活动设计中以人们纪念、感谢爱迪生的特殊方式,表明了他对人类的重要贡献。[活动]教师可讲述2003年8月14日下午,包括纽约、底特律、新泽西等地在内的几乎整个美国东部地区和加拿大东南部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大断电。通讯、交通一片混乱,曼哈顿街道上的红灯全部熄灭,道路上拥堵着装满乘客的汽车和奔跑着追逐汽车的人们。这说明现代工业生产、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也可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说一说:“如果没有电,生活将会怎样?”2、一些重要发明○教师可利用图片,了解汽车和飞机试制成功的过程。还可引导学生回忆火车的发明,说出重要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变化。在电力工业出现的同时,一批近代工业如雨后春笋,纷纷兴起,汽车工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发源于欧洲,最早出现的是蒸汽机车,到19世纪末才出现内燃机车。图6-15是安装内燃机的早期汽车,现代汽车工业的形成开始于美国。本茨德国工程师,汽油机的发明者和改进者之一。他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实用的内燃机汽车。19世纪80年代,内燃机问世,它使用轻液体燃料,在汽缸内燃烧,从而使汽车的试制获得成功。1885年,本茨制成一辆用内燃机驱动的三轮汽车(现保存在慕尼黑),1886年,本茨获得汽车制造的专利。1893年他制造出四轮汽车。1899年,他生产出第一辆赛车。汽车发展迅速,成为陆上重要交通工具,因此本茨被后人称为“汽车之父”。到1900年,本茨公司已售出装有3马力发动机的汽车4000辆,成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制成的“飞行者”1号试飞成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重于空气的航空器的动力飞行。尽管这次试飞时间不到1分钟,行程260米,却把人类借助机械翱翔蓝天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应说明汽车和飞机的发明与应用虽然不是电力应用的直接结果,但它是本阶段工业革命的延伸和扩展。○接下来,让学生看图6-17,想想新的信息传递工具有哪些?然后指出这些新技术的发明,为信息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电报电话的发明为信息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此后,世界各地之间的往来更加密切和接近。贝尔电话的发明者,1847年生于英国的爱丁堡,后来移居加拿大,再移居美国,从此在美国定居下来。他对语音学有着很深的研究,在1873~1877年担任波士顿大学生理学教授期间,进行了利用电流传送声音的试验。贝尔经过长时间艰难的试验,终于在1876年研制成功第一台有线电话。1876年3月10日,贝尔不留心打翻了瓶子,他马上叫他的助手道:“沃森先生,快到我这里来。”沃森在卧室里清清楚楚地听到了这句话,这就是通过电话传来的第一句话。1876年7月他们的通话表演,成为1876年费城博览会上一件最令人惊异的事情。1880年贝尔电话公司成立,它就是今天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前身,从此人类的通讯事业飞速发展起来。3、工业革命新阶段的特点最后,教师可让学生思考,同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相比,“工业革命的新阶段有什么特点?”(首先,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其次,工业革命的新阶段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第三,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课后小结:“工业革命的新阶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它的重点是介绍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个时候,发电机逐渐取代了蒸汽机,并促使一系列科技成果的出现;像电动机、电灯的发明,发电厂的建立,推动了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同时,钢铁、化学等新兴工业部门纷纷兴起。伴随电气化的实现,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工业发展势头后来居上。四、人在工厂1、工厂○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蒸汽机发明后,工厂发生的变化。然后将图6-18和6-19进行比较,说出工厂发生的变化,由此感受蒸汽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图6-18是早期使用蒸汽机的工厂,那时的工厂规模很小,数量也比较少,有限的蒸汽动力使工厂并未形成规模。由于使用煤做燃料,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污染。图6-19表现了工业革命后期工厂林立的景象。那时的工厂厂房宽敞明亮,动力不受自然条件限制,生产规模大,生产效率也有较大提高。当时工厂数量非常多,各个工厂门口都聚集着上下班的工人,浓烟滚滚的烟囱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得资本主义工厂制度首先在英国确立。1840年前后,英国工厂基本上取代了手工工场,其工业生产占全世界的50%,被称为“世界工厂”。○提问:工厂与手工工场两者的生产有哪些不同?[活动]图6-20反映的是手工工场时代苏格兰高地妇女织布的情景,她们在户外工作,可以边聊天边织布,工作环境很轻松。而日本缫丝厂管理非常严格,对女工每天起床、早餐、午餐、下班的时间,甚至吃饭、休息的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并且在工厂内不能闲谈唱歌,不能离开工作岗位,不能干工作以外的事情。活动设计以对比的方式,展现了手工工场时代与大机器生产时代完全不同的工作场景和工作要求,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工业文明时代的认识。2、工厂管理制度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除了工厂规模、工人数量等条件发生变化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工厂管理制度日渐严格。与手工工场的工人相比,这时的工厂工人受到很多限制。○教师可通过活动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工厂管理制度的认识。如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制作小贺卡,有的组分工合作完成,有的组由每位同学单独完成,看看哪一组效率高。通过这个小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分工合作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认识分工合作是大工厂机械化生产的前提,总结大工厂制度的历史作用。3、生产方式的进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工厂的生产能力迅速提高,标准化生产、流水线生产等方法被创造出来,工厂的管理制度也进一步完善。教材中以滑膛枪的制造为例,说明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而福特采用的流水线生产更加完善了生产方法。阅读卡图文结合,介绍了这种对现代工厂生产有着重要借鉴作用的流水线生产方法。○让学生依据教材,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什么是标准化的生产方法。(标准化生产是为适应科学发展和合理组织生产的需要,在产品质量、品种规格、零部件通用等方面规定统一的技术标准的生产方法。它于19世纪后半期诞生在美国。)○然后让学生看教材中的“阅读卡”和图6-21,了解流水线生产方法,思考流水线的生产方法的作用和它对现代社会大规模生产的意义。同时,要结合活动设计中的图6-22和文字内容,阐述对流水线生产方法的看法。[活动]流水线生产方法,也叫福特制,1913年由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首创,最先在福特汽车公司采用,其主要特点是:在实行生产自动化和产品标准化的基础上,利用高速传送装置,把生产过程,组成流水作业线,连续不停地运转,强制工人快速操作,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迅速增加产品的数量,这是通过劳动组织形式和生产管理方法的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项成就。实行这种制度,由于简化了操作方法,降低了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可降低生产成本,但劳动强度增加。所以学生的两种看法都有片面性,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流水线。活动设计图文结合,讲述了流水线生产的一些不足之处。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客观、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自我测评]1、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 工业革命的新阶段主要技术发明成果和发明人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蒸汽机(瓦特) 蒸汽机车(史蒂芬孙) 电动机(格拉姆) 电灯(爱迪生) 汽车 飞机(莱特兄弟) 电话(贝尔)工业发展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主要工业部门 纺织业 机械制造业 冶金业 采矿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电力工业 钢铁工业 化学工业 石油工业 汽车工业 2、意在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大工厂制度历史作用的理解。可从工作环境、劳动纪律、分工合作的程度、工作效率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