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球变小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这一课内容在本册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接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可以说整体世界的形成是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影响,同时也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而“地球变小了”这一框内容又分为三个层次:整体世界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整体世界的表现和整体世界何时形成的。教材图文并茂,通过大量具体事例着重让学生感知什么是整体世界。世界不仅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而且在交通、人口流动、文化交流、体育活动等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都是一个整体。2.教材重难点:根据课标的要求,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整体世界的具体表现和原因。对于难点,整体世界的形成原因要联系前课学习,相对学生来讲这方面内容牵涉到的知识面非常广。3.教学目标:1)、了解整体世界的形成在社会各个领域的表现,通过归纳概括,理解整体世界的含义。2)、通过分析,认识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出现又提供了很必要的条件。3)、初步认识整体世界的形成对不同国家造成的不同影响;4)、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初步树立全球意识和竞争意识。二、教材处理:遵循人类认识的规律,先看到现象,再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所以把书本学习的内容稍作调整,先讲整体世界形成的表现,再分析整体世界形成的原因和时间,再稍微引导学生分析整体世界的形成对不同国家造成的不同影响,既为下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又使本堂课学习趋于完整。三、教学过程:以新闻或者近期的国际大事,导入新课,拉近学习和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整体世界的表现:由于此内容是书本的重点,书本对于这些内容有很多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为突破这一重点,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所以先教师讲述,再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四人一组,完成预先设计好的表格,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整体世界形成原因既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整体世界形成的条件比较直观,从当时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来看,已经具备了全球联系的条件,而这些都是工业革命的成果,从而得出工业革命是整体世界形成的根本原因。通过设问:英国是一个面积较小的国家,为什么能生产出那么多的商品销往世界各国?通过学生的思考加深对整体世界形成原因的理解。整体世界的形成时间:依据整体世界形成的原因,很容易得出:1900年工业革命的新阶段已经基本完成,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地球显得越来越小,世界各地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到二十世纪初,世界最终形成了一个整体。情感升华:让学生自己说:我们处于一个整体的世界,面对越来越“小”的地球,你想到了什么?(全局意识和与世界竞争的意识,加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古代,中国人民利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了无数灿烂的文化,在今天我们还能不与外面世界联系、交往只靠自己的双手建设富强的新中国吗?课堂练习:1、材料: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提问]你觉得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问题?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状况?(此练习主要起巩固作用)2、整体世界的形成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对世界各国的影响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此练习既为下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又使本堂课学习趋于完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