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华民族的觉醒》课堂教学设计浙江省瑞安安阳实验中学 洪万安一、课程标准4-4: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本课时通过列举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这两件重大事件,列举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爱国学生、工人阶级等重要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面貌的。)4-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本课时通过两件重大历史事件的学习,认识到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思想领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中华民族的觉醒(从制度到精神层面的觉醒))二、教材分析本课时着重展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新变化,主题是民族觉醒。本课时选择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来凸现民族觉醒这一主题。辛亥革命后,儒家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为此,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掀起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同时,教材把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结合在一起,妥当处理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五四运动中,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广泛参与了这场爱国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又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举例说明中华民族觉醒的表现,举例说明先进知识分子为促进民族觉醒而作的努力。(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要不要彻底打倒儒家思想的辩论,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和社会问题,提高辨别重大是非的能力。学会如何分析历史事件及对两个以上的具有可比性的事件进行比较的学习方法。(3)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学习先进知识分子的爱国精神,关注现实,树立民主和科学意识和以天下为已任的社会责任意识,能够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对中华民族觉醒的理解,何谓“觉醒”?教学难点:如何历史的、辩证的看待历史事件;如何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五、教学与学习的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资料。七、教学流程整体构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音乐《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与哪一时代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呢?” 学生唱,然后回答。 利用学生身边熟知事物,激发学习兴趣,作情感铺垫。合作探究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引导学生感受:五四时代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时代?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自学课本材料进行说明。 学生自学教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思考并回答问题。 可能从经济政治思想方面回答 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初步领悟: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民族觉醒的时代,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等。 自主学习 要求学生从新文化运动五个方面去看书,找答案。 自学并回答 激发学生主体地位课堂辩论 辩题:新文化运动要不要彻底打倒孔子和儒家学说?结合教材第100页男女生的两种不同观点,将学生分为正(女)方和反(男)方展开自由辩论。 学生分为正(女)方和反(男)方展开自由辩论。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情感体验 欣赏电影《我的1919》问题:有何感受?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主权受损说明什么?有何启发?五四背景? 学生欣赏,情感发生变化。 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突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突出背景的分析。交流讨论 新闻发布会:请你以一名小记者的身份,为五四运动写一篇报道。(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合作,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意义等要素。) 撰写表达 突出五四的各阶层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小结 〇根据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请大家思考一下这里的“觉醒”是什么含义? 思考、讨论、回答。 由学生小结突出觉醒主题。情感升华 〇探究历史,关注现实。学了今天这一课,同学们在思想上是否也有所觉醒呢? 畅谈自己的感悟。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验情感感悟,升华主题。作业 试比较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学会对具有可比性的事件进行比较学习,注重方法指导,提高归纳能力。八、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师:我们班有不少同学是团员了吧,下面请位团员同学给大家唱团歌,好吗?生:唱歌。【提问】〇“五四的火炬,唤醒了民族的觉醒……”这句歌词与发生在哪个年代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呢?学生回答:是五四运动,它发生在1919年,属于20世纪10-20年代。师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20世纪10-20年代的中国在思想领域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活动一:合作探究】〇探讨20世纪10-20年代的中国在思想领域方面的变化,感受那个时代的特征。你知道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吗?要求:自学教材P99-101页,可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可以各抒己见。学生回答:可能从经济,政治,思想各方面来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认为?让学生初步感受当时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叙述】 认识一个时代的特征,我们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来分析,当时的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之下,政治上黑暗,经济上落后。但是,从思想上来看,当时的中国可认为是中华民族觉醒的时代。为什么这样说呢?那些历史事件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呢?学生回答:列举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等相关内容。【板书】中华民族的觉醒【提问】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两件重大历史事件。那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把握历史事件呢?学生回答:可能从背景,经过,影响来回答。【叙述】对,至少要从三个方面把握:第一,这件事情发生的历史背景。第二,事件的经过(包括开始时间,相关人物和内容等);第三,事件的影响。【自学】要求学生从以下五个方面去看书,找答案。 【提问】出示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问:辛亥革命后,当时百姓的门户前仍然贴着这种对联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还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叙述】因此,中国需要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呢?主要代表人物又有哪些人呢?你能简单介绍这些历史人物作为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历史的贡献吗?学生回答:略【提问】从上面对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事迹介绍,同学们可以得出新文化运动包括哪些内容呢?学生回答: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反对儒家学说,“打倒孔家店”等。【提问】出示文言文:上邪诗与译文,两者对比你有何感觉?〇你认为,新文化运动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何意义?学生回答:白话文易慬,能为广大人民接受,便于新思想的广泛传播。【叙述】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之一。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就是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儒家学说,彻底打倒孔家店。新文化运动要彻底打倒孔家店,这样做是否正确呢?【活动二:课堂辩论】辩题:新文化运动要不要彻底打倒孔子和儒家学说?结合教材第100页男女生的两种不同观点,将学生分为正(男)方和反(女)方展开自由辩论。双方各推选3位辩手进行辩论。学生辩论:略教师点评:其实,辩题对反方有利,也就是说新文化运动不应该彻底打倒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今天,我不讨论双方同学辩论的技巧。但是,通过辩论,我们要学会如何去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什么是历史的眼光呢?比如说,新文化运动要彻底打倒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有合理之处,它能够冲破儒家思想的束缚,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什么是辩证的呢?就是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好的,也要看到坏的。比如说儒家思想或传统文化,我们要全面地看,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叙述】在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的时候,中国又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关于五四运动的背景,其实有一部电影――陈道明演的《我的1919》拍的很好,我们先来欣赏一下。然后思考五四运动的背景,以及电影给你有何感受?视频:陈道明《我的1919》【提问】1.看了这段电影,你有何感受?学生可能会讲到向顾维均学习,学习他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爱国精神。学生也可能对电影中顾维均说的一句话:“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联想到历史不容忘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等。总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2.“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呢?从历史当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学生回答出:国家贫弱常受欺凌,弱国无外交等,启示:中国要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这样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3.从刚才的视频中,我们还可以知道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主权受损,这是导致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联系当时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新文化运动,借以说明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爆发准备了思想条件。【活动三】新闻发布会:请你以一名小记者的身份,为五四运动写一篇报道。(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合作,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意义等要素。)学生活动:略【小结】〇根据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请大家思考一下这里的“觉醒”是什么含义?学生可以从各个角度小结,言之有理皆可。教师归纳: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中国民众的思想,也就是说广大人民群众没有真正意义上觉醒。因此,过去很多的仁人志士不断的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比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结果都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呢?主要因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侧重于对制度层面的反思,也就是说想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但这行不通,因为民众的思想没有解放,没有先从民众的精神层面进行反思。而五四新文化运动重在对精神层面的反思,唤醒了广大民众的民主和科学意识,工人阶级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把斗争的矛头对准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这就是觉醒。【情感升华】:〇探究历史,关注现实。学了今天这一课,同学们在思想上是否也有所觉醒呢?引导学生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得出以下历史的反思:1.新时代条件下要具有民主和科学意识。2.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勇于斗争的精神3.祖国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发扬五四爱国精神。……【作业】试比较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板书设计)九、问题研讨与反思在教学中应该突出主题──中华民族的觉醒。根据新课程强调以能力目标而非以知识目标为主导,根据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制定要优先考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一要求,本课时将突出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不再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教学中要注重以下二点:第一,引导学生认识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所起的巨大作用。第二,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关注现实,突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现实意义。本节课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比较深刻,并且通过三个活动的形式进行探讨,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但在课堂教学操作中感觉问题的设计较深,没有使全体学生得以“觉醒”。但总体上这样的教材处理方式能够突出重点,并使学生的情感和能力得以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