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文明的确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礼乐文明的确立

资源简介

《礼乐文明的确立》教案设计
石门中学 魏继发
本课处在本单元第一课时,是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社会和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的起始课,阐述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渊源,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根基和特色。教材先讲分封制度,在以“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过渡到宗法制,然后以“周朝通过礼乐制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与宗法等级制度衔接,层次清楚,内容简洁明了。但制度这类抽象概念,对八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较有难度,应充分利用大量的实例、具体图片、相关活动等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来理解制度的产生与作用.
本课重点:礼乐文明制度的基本内涵。礼乐文明制度的作用及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本课难点:礼乐文明的作用及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教学(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从地图、图片或各种资料中获取信息,了解礼乐文明的内涵。
2.过程目标:利用实物或文献资料分析礼乐文明在当时的作用。
3.情感目标:能够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体会礼乐文明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树立热爱中华
文明的感情。
教学(学习)过程
新课导人
教师首先自我介绍,接着询问几位学生的姓名,问他们的姓氏怎么来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展示几张有关姓氏起源的幻灯片,向学生介绍几个姓氏的起源,问:通过几个姓氏的起源可知,姓氏的起源与我国古代一种制度有关。这种制度就是分封制,那我们来了解一下分封制.由此导人新课.
展示幻灯片:礼乐文明的确立
二、探索学习
教师:分封制起源于夏商,成熟于周,跟周的建立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周是怎样建立的?周之前是什么朝代
展示几张有关周取代商的幻灯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来讲讲商纣王的故事及周部落怎样强大后怎样打败商朝、建立周朝的故事.
学生自己来讲故事.
教师:假如你是周王,如何吸取商王被战败的教训,你会利用什么制度来统治疆域比商朝要大得多的周朝
学生:通过分封制来管理.
(一)、分封制
教师展示幻灯片:分封制概况,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讨论:
受封者有什么权利?
受封者有什么义务?
这样分封对周王有什么好处?
分封制长期实行后对周王的统治有什么坏处?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
利是帮助周王守住疆土,管理国家,确保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不利之处可能诸侯国权力,土地的扩大会威胁周王……
承转:为什么周王传位时“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为什么封国的面积有大有小?其实周王分封也要以一种制度为基础的,这种制度就是宗法制。
(二)、宗法制
教师幻灯片展示:西周等级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由示意图可见西周的上层统治阶级是哪些人,底层的被统治阶层又是谁?
宗法制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
各等级是由什么决定的?不同等级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第(2)(3)两个特点对于周王的统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
统治阶层: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被统治阶层:平民、奴隶
等级分明。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决定的,不同等级间是领导与服从的关系。
加强了周王与诸侯的联系,巩固了周王的统治。
教师:在等级制度如此森严的西周,同作为上层统治阶层的贵族,等级也不同,怎样来区分规范他们身份地位?在生活方面有看得出来吗?
(三)、礼乐制
教师展示有关礼乐制的幻灯片资料:“不同等级对死的称呼”、“不同等级对服饰的要求”、“不同等级对音乐欣赏的规定”,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资料卡,思考下列问题:
以上资料反映了周朝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宗法制在什么方面的具体细化?
礼乐制,生活方面
教师展示幻灯片:“孔子气愤鲁国大夫的故事”,设问:
音乐不是供大家欣赏的吗,为什么孔子如此生气?孔子气愤说明礼乐制在等级方面能不能逾越?这个特点对周王和贵族有什么益处?对广大人民有什么坏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孔子生气是因为大夫享用了天子的乐舞礼仪,逾越了等级界线。不能。巩固了周王和贵族的统治。压制了人的发展。
(四)小结
作用:加强统一,巩固统治;压制人的发展.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文明连绵不断。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分封制
(1)封者与受封者的关系
(2)分封制的作用、影响。
宗法制
涵义
作用
礼乐制
涵义
作用
(四)小结
礼乐文明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