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秦朝一统》教学设计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 童德新课程标准2-3选择中外不同时期典型的国家管理方式,描述其主要特点。4-2列举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教材分析“秦朝一统”承接“变革与争霸”和“百家争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秦统一天下得益于商鞅变法,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则是法家思想的应用和发展。教材重点描述了秦朝采取的中央集权的各种措施,突出了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秦的统一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秦始皇是顺应了历史潮流,完成了统一。国家的统一,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认识皇权专制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从而理解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的措施,启发学生讨论秦统一的原因、意义。引导学生概括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启发学生讨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引导学生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思想情感: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培养概括、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评价秦始皇的功过,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培养综合能力。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秦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对秦始皇功过的评价。教学方法活动教学 (1.扮演秦始皇、李斯颁诏;2.设特别法庭进行《千年审判》──论秦始皇的功过);讨论法(分组讨论秦为什么能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原因);讲授法。学生准备一、 扮演角色的学生:1.道具准备(如圣旨、击堂木)2.根据各自扮演角色准备相应材料二、全体同学(可侧重一点)1、收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的影响。2、收集资料,准备开展“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还是‘暴君’”的法庭辩论。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具体包括六个过程)即:创设情景,切入正题;小组讨论,引深主题;角色扮演,突出重点;教师讲授,画龙点睛;法庭审判,突破难点;课外拓展,思维发散。具体操作如下:(一) 创设情景【教师】今天有些同学有一点紧张,先欣赏一段音乐放松一下(播战国编钟影视乐曲)【提问】这段音乐是用什么时代的乐器演奏的?学生看编钟演奏,赏乐曲。答:这是战国时期的编钟。【教师】编钟古朴、圆润而又雄浑的旋律,是乎把我们带到了遥远而又充滿刀光剑影的战国时代,好!这堂课就从战国晚期开始。【投影】战国七雄。【提问】谁能说出战国七雄的名称和位置?同学思考,一个学生回答。【提问】在战国后期,七雄中间,哪个国家最强大同学思考,一个学生回答。【提问】强大起来的秦国,会做什么呢?学生答,灭六国。【教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秦灭六国的全过程。(课件演示)学生观察先灭韩赵魏楚燕,公元前221年灭齐。六国灭亡了,一个新的、强大的秦朝建立起来了。(课件演示,播放秦始皇开国大典的影视)学生齐读(秦朝建立时间、开国皇帝、都城),学生感受秦王朝的恢宏气势。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创设情景,渲染气氛。衔接前知,使知识系统化。(二) 小组讨论(课件演示)【提问】秦为什么能灭六国统一全国呢?四人小组讨论,代表相继发言:1.商鞅变法;2.秦国地理位置好;3.秦始皇雄才大略;4.顺应了人民渴望统一的历史潮流;5.六国软弱;6.秦国君臣一心;……集思广益,说得很全面。【提问】秦王嬴政采用什么称号,自称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学生看书)请基础差点的学生回答。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精神。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三) 角色扮演【提问】如果你是秦始皇下一步会做什么?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下来进行角色扮演。一个学生扮演秦始皇,一个学生扮演丞相李斯;“秦始皇”手拿圣旨宣读诏书(即巩固统一的六项措施),“李斯” 操作电脑课件,并作适当解释(特别是对货币,度量衡,驰道,文字,长城,灵渠作详细演示和解释)。 (具体内容见“秦始皇”诏书)(说明)表演过程中对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的利弊,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利:加强统治,巩固统一; 弊:专制主义,压抑自由。就焚书坑儒,让学生讨论评价:①巩固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②钳制了思想,摧毁了文化。“李斯”一边操作课件,一边解说: 采取了以上六条措施后,我朝疆域广大,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到南海,人口达二千多万!泱泱大国,何其雄哉!以上诏书,各地务必遵照执行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角色扮演,创设情景,以新颖的形式加深对秦始皇巩固统一 措施的理解,突出重点。(四) 教师讲授【教师】刚才,“秦始皇”君臣配合默契,演绎了他们的治国方略,使我们看到了秦始皇的威严,专横和霸气,也使我们了解了丞相李斯的聪慧,勤政和忠君。现在用掌声感谢他们君臣的出色表演。同学们,秦灭六国,实现了疆域上的大一统,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又在政治,经济,交通,文化,思想,军事上实现了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合起来就是今天我们所要掌握的“秦朝一统”,是这一节课的重点。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好大喜功,追求享乐,不惜动用 国的人力,物力,财力,采用酷刑,大兴土木。(播放修长城,阿房宫,骊山皇殿的影视和秦朝酷刑的幻灯片。)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看了这些以后,同学们有何感想呢?一个学生举手呈上一纸条。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教师适当讲解,使学生重点掌握秦朝统一的内容,点明课题。(五) 法庭审判【教师】宣读学生纸条内容:《状告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秦皇嬴政统治期间,残酷无比,大兴土木,我等实在无法忍受,希望早日把他推上被告席上。署名:秦朝人民。同学们,接到诉状,应该怎么办呢?学生答:审判【教师】好!我们现在就成立一个特别法庭,进行一次千年审判。秦始皇是对是错,是功是过,是千古一帝,还是暴君?等候审判以后发落。学生活动:特别法庭《千年审判》审判长:(学生一人)原告:(秦朝人民:学生二人)告修长城、阿房宫、骊山皇陵和秦朝酷刑──言秦始皇之过。(学生准备好这几项的状告词)被告:(秦始皇和律师:学生二人)反驳-----论秦始皇之功。(学生准备好反驳的理由)法庭调查:全班同学举手表态。1.功大于过;2.过大于功;3.功过掺半。法庭辩论:各方同学代表陈述理由。法庭判决:秦始皇功过掺半,既是千古一君,又是暴君。课件播放秦始皇功过顺口溜诗,学生齐读。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开展审判活动,主要是让同学们进一步明白秦始皇的功过。让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辩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六) 课外拓展拓展题:1.如秦朝缺少商鞅变法而没有强大起来,秦国也没有称霸,那么我们的历史会怎么发展?2.秦统一中国后,假如没有秦始皇,你认为会有那么多措施吗?3.你怎样看秦始皇这个人?4.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哪些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学生课后任选一题,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思维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巩固知识。教学后记能按计划顺利完成,学生的精神面貌好,课堂气氛能随教学情况的变化而高涨,但有个别同学准备不够充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