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百家争鸣

资源简介

百家争鸣(第四课时)
一中实验学校 陈海旺
教学目标:
认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条件);了解百家争鸣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典型思想;理解与掌握孔子的核心思想和教育理念。
通过具体事例,配以图片、活动,让学生自己感受、思考各家的思想主张
能够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体会孔子、墨子、孟子、韩非子等重要思想家的主张及其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诸子百家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儒、法、兵家思想对后世(现实生活)的影响
学与教的过程:
(导入新课)
师:战国时期,有几个大国?(七个)
战国七雄各自生平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灭掉各国,自己统一天下,即夺天下)但我认为他们的目光都还应该像刘邦那样更有远见,他曾说:“骑马夺天下易,骑马治天下难”(不仅要夺取天下,还应计划夺取天下后如何治理天下,即保天下)
师:其实,战国七雄无论谁夺得天下都不用太担心治国无法,也许还会烦恼主意太多,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生: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他们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课本P76-78页的想关内容
呈现主题―――百家争鸣(板书)
师:找一找,想一想:为什么百家争鸣会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生: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革,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为百家争鸣创造了客观环境
2、周政权衰落,富有学识的士人流落社会底层并传播知识,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士人阶层,为诸子百家的形成和争鸣提供了人才(依据课本回答即可)
师:“百家”,是否说这一时期,是否指这一时期涌现了一百家学派?(不是,涵指学派数量多)在众多学派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哪几派?
生:课本查找,完成下表
学派 创始人、代表人物 生活的时代 思想主张
(师生交流)
师:从各派的各自思想主张上可以看出,各派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你能不能简单概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治国要领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生:儒家:孔子――仁和礼,孟子――仁政和重民
道家:老子、庄子――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墨家:兼爱,非攻
法家:严刑峻法,中央集权
师:你比较认同谁的治国主张?为什么?
生:
(师:你们的争论让我浮想联翩,…班很像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个地方――稷下学宫(见课本介绍)
师呈现:当时各派思想家都四处游说,孟子到处劝说诸侯实行仁政,争取民心,结果,同孔子一样,始终未被重用。老子的思想则备受冷落。而法家却受到秦国统治者的青睐。
联系当时的社会形势,想一想,为什么法家的思想在秦国会受到重视?
生:1、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适应当时社会形势的需要
2、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如废除“无功受禄”),强化国君专制权利(如,商鞅变法中“国家直接任免官吏)
3、为了应付战争,统治者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兵役、徭役,阶级矛盾激化
师:我们现阶段的国家内部环境总体上如何?(稳定)我们适宜借鉴哪家的治国主张?
生:儒家(以德治国) 法家(依法治国) 道家(建设和谐社会)
师:从现实可以看出,儒家、法家、道家都对中国社会发展发挥着作用。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在百家争鸣中,各派的主张都有合理的一面。并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共同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师:能不能从课本中再举一些例子:证实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对社会发展其他方面所起的作用?
(杂家、阴阳家、农家、名家、纵横家暂不列)
1、老子的朴素辨证思想(列举)
2、孙武、孙膑――武圣人:列举《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众击寡;攻其不备,出其不意;避实击虚(声东击西)等(三十六计)
3、孔子――先师,夫子,在教育方面所做的贡献(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
师:孔子有哪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代表作?《诗经》《书》《春秋》《论语》)
生:有教无类(教育平等思想) 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程度高低,有针对性的教育) 广开私学
师呈现:例子(略)
师:后人如何评价孔子的学说?
生:为后人留下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孔子的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如今的很多传统美德都源自他的学说。当然,孔子思想中也有糟粕“如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师:比一比,关于儒家的言论,谁列举的多?
生:
师:考考你,谁的眼力最好?(图片)
生:
师:学以致用:
1、时间:2005年11月03日07:08 来源:现代快报
某中学初三(5)班:两名同学遭体罚 众学生课堂上对老师拳脚相加!
2、我校有的同学不爱护学校公共财物。怎样来改善不良班风校风,使同学们自觉去保护好学校的公共财物呢?
3、 孔子:子路,何以如此匆忙,是否有要事找我?
子路:先生,有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请学生去当大夫,学生不知去否?
孔子:请三思而行,考虑清楚再去。
曾参:我有一件事想请教老师,有一个诸侯国的国君,想找学生去当大夫,学生不知是去还是不去?
孔子:(毫不犹豫)快去,快去,不要耽误了时间。
子路:我和曾参的问题一样,为什么您的答复却不同?
孔子:(面带微笑,点了点头)曾参性子慢,做事诸多犹豫,我叫他快去,是不想他错失了良机。你的性子急,做事匆匆忙忙,不假思索,我叫你三思而后行,是不想你因太性急而误了大事。
子路和曾参:我们明白了。
小结:这堂课,我有很多的发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百家争鸣的景象同样在今天的课堂上展现,我为同学们的争鸣意识叫好,同时希望,在你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多尝试运用诸子百家的先进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教后随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