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文化的交融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农牧文化的交融

资源简介

第一课时——农牧文化的交融
一、教材分析:本课时介绍了五代十国后至元朝不同民族建立的政权更替的大致概况。其中重点讲述了当时农牧民族之间的战与和以及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同时也为后面5课时内容的展开预设了时代背景。
二、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知道宋元时期政权并立及其更替概况;知道“澶渊之盟”、岳飞等基本的历史事件与人物;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了解中国文明发展的区域多样性(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相互影响)。
过程方法:学会阅读课本和搜集、分析、运用历史资料等方法;学习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古代民族间的战与和是农牧文明交融的途径之一;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流、交融。
难点——农牧文化交融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阅读法:观察阅读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合作、探究学习法:搜集、分析、运用历史信息,思考、讨论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同学间相互交流、分享。
五、教学活动建议:
导入新课: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说说在宋元之前,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和主要表现,以此导入宋元时期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又一高峰;或者教师可以举一些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的趣味性的例子导入。
澶渊之盟:1、通过地图,看宋辽政权的分布,简要介绍契丹族的情况,了解澶渊之盟的背景。
2、引入有关历史故事,增强学生兴趣。
3、组织学生活动,分析讨论澶渊之盟的性质。
4、可以从澶渊之盟的作用说明宋辽之间的战与和也是民族交流、融合的途径之一。
宋夏、宋金关系:1、通过地图了解政权分布情况,简要补充党项、女真族的知识。
2、以岳飞的抗金事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但要注意中华民族的概念。
3、宋夏、宋金议和情况可与澶渊之盟对照。
农牧文化融合:
1、可以利用宋与辽、夏、金议和后,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的生动史例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
2、说明文化交流的双向性,但不一定对等。
3、说明各民族均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元朝的建立:
适当补充成吉思汗的功绩或展示元朝疆域图使学生对元的大一统有感性认识。
六、教学设计(学与教的过程):
师:(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岳飞的故事吗?岳飞是什么朝代的人呢?我们语文书中学到的《沁园春·雪》中提到的成吉思汗又是什么时候的人物呢?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
生:自学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农牧文化的交融
师: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中国的封建社会到唐朝已经到了最强盛的时期。唐朝后期的政治已经是相当混乱。历史上常见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情况又出现了,中国重新回到了分裂的局势。唐朝以后中国的黄河流域先后出现过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而中国的南方也相继出现了十个政权——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统称“五代十国”。但是这种四分五裂的形式并没有维持多久。那么你知道后来中国的历史上又发生了什么大事吗?
生:回答
师:有没有同学听说过“陈桥兵变”?
生:回答,讲“陈桥兵变”的内容。
师:在此之后,北宋重新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教师在此补充“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但是当时的北宋并没有完全统一中国,为什么呢?
生:回答
师:对,在当时的中国除了北宋,还有好几个政权和北宋并存,是哪些政权呢?(教师多媒体给出当时的政权图,和学生一起对当时中国的形势进行分析。)
中原——北宋——汉族——东京(开封);北方——辽——契丹——上京;西北——西夏——党项族——兴庆;东北——金——女真——中都。当时中国的多个民族建立的政权就在神州大地上“较量”,都想一统天下。所以各个政权之间就有了摩擦,其中在北宋时期较重要摩擦结果的是“澶渊之盟”。谁来讲一下“澶渊之盟”?
生:讲述“澶渊之盟”订立的前因后果。
师:(组织活动)我们怎么看“澶渊之盟”?当时的北宋政府是否该签这一协议呢?如果你是北宋的皇帝,你会怎样?
生:进行讨论问题,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中讨论以后阐述自己组的观点。
师:对“澶渊之盟”的订立我们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而是要把它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如果当时两个政权没有订立协议,那么结果就是战争,战争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最终受害的还是老百姓,因此协议的订立对双方都有好处,再说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多个民族的和平相处对整个中国的发展绝对是有好处的,而且对于我们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生活的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使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师: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地域那么广阔的北宋竟然“胜而不胜”呢?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吸取以前唐朝后期节度使权力太大的教训,北宋在建立没多久就“重文轻武”有关,与上面提到的“杯酒释兵权”联系起来。也正是因为整个原因,整个宋朝老是受到少数民族的“欺负”。北宋如此,南宋也如此。那么北宋是怎样灭亡的?南宋又是如何建立的?
生:简述两个政权交替的过程。
师:我们许多同学都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其中有一部叫《射雕英雄传》,其中提到的“靖康之耻”讲的就是那个时候的事情。南宋的统治者到了南方以后,并没有想要恢复北方被少数民族占领的失地,而是天天花天酒地。教师给出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也直接造成了南宋最后的灭亡。
师:南宋前期主要对其造成威胁的少数民族政权是金,而在所有的抗金斗争中最有名的就是岳飞了,关于岳飞大家知道得很多,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生:(活动)说岳飞。
师:到了南宋的后期,北方蒙古高原上兴起的蒙古族逐渐强大起来了,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最终逐渐地吃掉了中国好几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到他的儿孙一代的时候,蒙古兵的铁蹄踏到了西亚,同时吃掉了南宋,建立了元朝,使当时的元朝成了世界上的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也在经历了大小的分裂后真正地重新统一起来了。(给出成吉思汗等的图片)
师:你觉得在中国各民族竞争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生:讨论,然后分组回答自己的看法。教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问题。也以此作为本堂课的小结。
七、教后记(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