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多媒体课件《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制作和使用说明沅陵三中郑家村分校 杜长青一、课件简介:本课件系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本课件是以一课时为单位设计的。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回顾台湾的历史和分析海峡两岸关系的现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责任感,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决心。二、课件说明:1、课件结构:本课件主要由三大模块,18幅图片、三道习题链接构成。2、作者利用声、文、图于一体,为学生提供多种认知途径,符合现代教育的认知结构,也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案。三、课件的风格:1、本课件结构严谨,教学思路清晰,中心突出。2、界面美观、大方,流畅性、交互性好,操作方便。3、克服了传统教学说教缺陷,使信息呈现多形式、非线性网状结构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多重感官的认知。四、运行环境:PIII机型以上,WINDOWS98以上,Microsoft PowerPoint XP或以上。五、《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课堂媒体组合教学实施方案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知识经济浪潮的悄然兴起对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是一个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将完全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教育信息化也将成为一种必然。下面为《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课堂媒体组合教学实施详细方案:模块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本模块含4个小模块:1、历代伟人对祖国统一大业做的大量工作;2、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3、1984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4、最后这“一国两制”构想通过人大作为一项国策实施。看影片结合教材后,说一说什么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又是谁、哪年提出来的?,最后让学生讨论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模块二:港、澳回归。本模块含4个小模块:1、香港问题的由来;2、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声明: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3、澳门问题的由来。4、1987年,中葡签署《联合声明》,声明:中国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回归意义:港、澳回归洗雪了港澳分别被英、葡长期侵占的历史耻辱,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步骤,港澳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模块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本模块含4个小模块:1、台湾问题的由来;2、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重要讲话,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的八项建议和主张。3、“台独”分子活动猖獗;4、王辜会谈。对推动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小结:历史表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台湾和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实验进程:㈠引子。运行课件,进入以香港、澳门、台湾图为背景的界面,在《七子之歌》音乐中进行教学。㈡主界面。一、渲染气氛:在《七子之歌》中让同学们感受香港、澳门、台湾繁华的气息。祖国在加强民族团结的同时,党和政府也在努力实现祖国统一的途径和方式,从而有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二、新课(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多媒体显示)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探寻实现祖国统一的途径和方式,最终提出了什么构想呢?学生讨论,老师引导:1、什么是“一国两制”?2、“一国两制”是怎么形成的?3、“一国两制”是谁、哪年提出来的?:(二)港澳回归;(多媒体显示)1、阅读空间:快速阅读教科书第82页“港澳回归”。简述港澳问题的由来。2、算一算;香港和澳门分别离开祖国多少年?谈谈你对港澳回归的感受。(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多媒体显示)1、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日益密切,但少数“台独”分子却顽固坚持“台独”立场。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2、汪辜会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董事长辜振甫于1993年4月27日到29日在新加坡第一次会谈。到1998年10月止,汪辜会谈进行了7次,对推动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总结1、为了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构想?2、“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是怎样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四、课堂拓展(一)、谈谈你对港澳回归的感受。(二)、少数“台独”分子却顽固坚持“台独”立场,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六、教学实验的效果本课件在教学的策略和教法、学法的选择方面,突破了传统的线性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和个别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1.良好的集成性、交互性,体现了较强的实用性、操作性。众多模块的组合,充分考虑到多种教学构思,为教学者和学习者留下足够的、灵活的思维创造空间,使用者在教学或学习中,能灵活自主地选择教学或学习的路径和方法,发挥自己的个性创造。一些思考练习题、对比阅读题的设计,既考虑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考虑到学习中的及时反馈、评价,使教学或学习过程的及时调控成为可能。2.本课件充分注意到教学活动的主体——“人”,不让“人机对话”充塞全课堂。“课堂教学”部分运行约需15分钟,留下大部分时间空间用于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使课堂中的动态交流,不仅仅是知识的流动,还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这样,就避免了以“人机对话”,淡化甚至替代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七、课堂板书《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学过程流程图(一课时)开始港、澳图片投影课程结构投影层层推进投影讲授新课“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港、澳回归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板书小结投影课堂拓展投影结束港澳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祖国统一大业“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