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航路的开辟》5:3-1教材分析《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是通过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过的介绍,说明新航路开辟为加强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创造了条件。教材首先以《马可·波罗游记》为切入点,引出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接着讲述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作用,鼓舞了更多的人开始海上探险;随后列举了其他一些当时比较有名的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案例;最后点明新航路开辟的积极意义。教学目标1.通过再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使学生对航海家的探险精神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2.通过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条件学习,使学生学会从可能性和必要性两方面把握历史过程、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3.通过课堂上各小组同学的分工合作交流,培养其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肯定自我价值和学习的潜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点难点1.重点是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培养不畏艰险、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2.难点是通过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条件学习,让学生学会从可能性和必要性两方面把握历史过程、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还在课前把学生分成四组,并给各组布置相应的任务。指导学生分类搜集、整理所需资料,以书面的形式做好在课堂上交流和展示的准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两幅地图,让学生观察分析两幅图,思考回答两个问题:①“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②“如果你生活在15世纪初的欧洲,想进行航行你最最担心的事是什么?学生:前者认识的世界范围很小,后者认识世界范围大得多;如果我生活在15世纪初的欧洲想远洋航行,最担心的事是从地球边缘掉下去。教师:在长达200年的时间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原因就是新航路的开辟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使人类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也正是基于此世界从原来相对分散隔绝的状态走向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由此引出课题: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地图,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很自然地引入新课。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新课教学1、新航路的开辟过程⑴ 资料共享:由一组推举出代表向全班展示本小组搜集和整理的资料。迪亚土:1487年,迪亚土遵葡萄牙国王之命,从里斯本出发,沿着非洲西海岸航行,探索通往印度的航道,当船队由大西洋转到印度洋时,遇海浪袭击,整个船队险遭覆没,因而将此处称为“风暴角”,葡萄牙国王后来将“风暴角”改为“好望角”。由二组推举出代表向全班展示本小组搜集和整理的资料。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从小参加航海活动,约1476年移居葡萄牙,1492年8月在西班牙国王资助下,随身带着致中国皇帝的信,率领121人,分乘三艘多桅轻快帆船,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后来,哥伦布发现一块陆地,哥伦布以为他已经到了印度,事实上是现在的“美洲”,后哥伦布到达古巴海地,哥伦布成为西班牙的贵族。由三组推举出代表向全班展示本小组搜集和整理的资料。达·伽马:出身于葡萄牙一个贵族家庭,自幼长在海边,喜欢听航海故事和非洲西海岸的见闻,1497年7月,从里斯本出发远航印度,1500年再次远航印度,建立了许多商业和军事据点,控制了这条通往东方的航路,1519年他受封为伯爵,1524年被任命为驻印度总督。由四组推举出代表向全班展示本小组搜集和整理的资料。麦哲伦:出身于葡萄牙没落骑士家庭,后寄居西班牙,1519年沿美洲大陆南下,发现了美洲南部的海峡,人们把这里称为麦哲伦海峡,经过28天航行进入浩瀚的“大南海”,“大南海”波平如境,麦哲伦的水手们称为“太平洋”,1521年麦哲伦到达菲律宾群岛,由于干涉岛上内部战争,被当地的土著人杀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倡导学习成果共享,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肯定自我价值和学习的潜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能让学生了解和感悟航海家的探险精神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⑵ 合作学习:① 让学生各小组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结合阅读卡及图5—31,描绘航海家出远洋航行的路线,并推荐代表讲述船队的情况。在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点评和归纳,肯定各组成绩,指出不足。② 学生合作完成以下表格时间 1487-1488年 1492年 1497-1498年 1519-1522年人物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国别 葡萄牙 意大利 葡萄牙 葡萄牙航线 西欧-好望角 西欧-美洲 西欧-好望角-印度 环球航行支持者 葡萄牙 西班牙 葡萄牙 西班牙将各组完成的表格向全班同学展示,鼓励学生一起参与评价,评出优胜组。设计意图: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形成,同时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和表现的空间,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航海家们的航海路线和航海经历。2、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教师:以上我们共同回顾了新航路的开辟过程,那么,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呢?请同学们看阅教材,通过四人小组的讨论,归纳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然后在班上发言。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评和归纳,并展示要点:①对东方贸易的需要;②传播基督教的需要;③贵族和新兴的资本家掀起一股“寻金热”,想到东方去掠夺财富。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讨论和发言,能够加深理解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教师归纳后展示要点,是为了帮助学生记忆。3、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教师:假如你是当时的航海家,应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够出海航行?鼓励学生自由回答,然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进行小结归纳,展示要点:①西班牙、葡萄牙已经能够制造出适合远航的大船,并从意大利人那里学到了大量航海知识。②古希腊老人托勒密的地圆学说已逐渐被人们接受。③中国人发明的罗盘针普通使用。④哥伦布等航海家具有探险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⑤西班牙和葡萄牙国王对航海的支持。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使学生学会从可能性和必要性两方面把握历史过程、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课堂小结教师鼓励学生谈谈本堂课的收获,随后教师点评小结: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新航路开辟的成功打破了长期以来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反映了人类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趋势,与此同时,欧洲殖民者开始对亚、非、拉的殖民活动,造成了殖民地落后与贫困,改变了东西方关系。◆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上的练习题。PAGE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