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史前时代教案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教案集

资源简介

课题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第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与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思考人与自然的联系,知道历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活动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能力目标:能大致描述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线索,明确农耕、畜牧、定居是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
认识目标:能够从岩画、器物等反映人类早期文化成就的实物资料中观察先民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新石器时代世界不同地区先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几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
教学准备 投影仪、教学挂图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与学过程
投影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图片,如:粟堆和稻谷遗存、半地穴式和干栏式的房屋、彩陶和黑陶、磨制石器等图片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内容,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通过直观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同时通过比较,使学生初步了解与旧石器时代的不同:①原始农业、畜牧业产生②生产工具的改进③开始了定居生活,农业村落形成1、原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播放影片: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①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如何产生的?放映影片资料,转换学习方式,通过观看影片、学生描述了解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产生的经过生产工具的改进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生产工具有了什么改进?出示新石器和旧石器的图片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有什么区别?出示陶器的图片陶器有什么用途?③ 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相比,新在哪里?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定居生活、农业村落投影《新月沃地》和《古代西亚村落想象图》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哪里?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古代西亚村落的情况与到处漂泊相比,定居有什么好处?结合地图,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能力。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投影反映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地理位置的地图让学生熟悉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地理位置,把它们同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联系起来。投影反映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生产和生活的图片 半坡和河姆渡居民的房屋分别有什么特点?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半坡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活动有哪些? 半坡和河姆渡居民的艺术创造体现在哪些方面?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为什么会不同?结合地图和图片,分析比较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类型。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精神家园从艺术成就、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科学萌芽四个方面分别设计若干问题,开展小组间的竞赛(可由小组间相互给对方选题)转换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兴趣小结:让学生用图表的形式归纳总结本课内容总结归纳形成图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系统化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第1页课题 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第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与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大禹治水的传说,了解我国古代人民同洪水等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史和抵御灾害的措施。
能力目标:理解古老的神话传说也是先民精神世界的体现和文化成就的反映。
认识目标:通过比较传说故事及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考证和推测,了解传说故事体现出的史料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以及人们抵御灾害的措施。
教学难点:描述社会生活中某种制度的延续与变迁。
教学准备 影片、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与学过程
教学导入播放影片《特洛伊》影片中的故事可信吗?在这一课中,我们将从人们的传说故事中,进一步了解史前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影片激发学生兴趣,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新课教学:1、指导学生阅读《吉尔伽美什》,《荷马史诗》中的传说故事①你认为故事中有可信的成分吗?②这些成分得到考古证实了吗?③如何理解传说故事和考古学家发掘证实之间的联系?④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英雄传说?中国的有吗?对比传说和现代考古发现,让学生了解传说故事体现出的史料价值。2、观看《炎帝和黄帝》视频,指导学生阅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故事①找出传说中炎帝和黄帝对当时及后世的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所做的贡献②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出土文物资料这些文物印证了炎黄传说中的哪些内容?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什么意义?③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④出示黄帝陵及人们拜祭黄帝陵的图文资料人们为什么要祭拜皇帝陵?皇帝陵在陕西、甘肃、河北和河南都有,说明了什么?对比传说和现代考古发现,让学生了解传说故事体现出的史料价值。通过学习炎帝和黄帝的故事,理解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人文初祖的原因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①黄帝以后,黄河流域又有哪些的历史传说?②什么是禅让制?谈谈你对禅让制的看法。③大禹治水反映出当时哪些社会情况?通过评论,感悟我国古代的原始民主制度。通过分析,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情况。4、课外拓展了解本地的传说故事,探寻传说与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课内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小结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传说故事、考古发掘、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第2页课题 综合探究一 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第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与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某处文物古迹现状的了解,切身感悟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产生关注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发展的历史使命感。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去看待、分析保护文物古迹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自觉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认识目标:掌握基本的社会调查方法,增强社会实践能力,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
教学难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教学准备 投影、材料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教与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指令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导入出示材料:某中学生北京文物古迹考察夏令营营员大伟,在自己的第一天考察日记中,只用了三个标点符号来表达自己考察参观后的感受:"!"、" "、"!"。请同学们猜一猜大伟所要表达的含义。概括得出三层含义:第一,惊叹祖国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惊叹有的"世界文化遗产"将成为"世纪遗憾"!第二,怎样解决在保护文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 第三,为保护祖国的古老文明遗产,我们必须行动起来!猜测通过三个标点符号,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望。新课教学1、投影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观看通过欣赏,了解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感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2、投影周口店发现的兽骨①我们以前把这块兽骨叫做什么资料?②如果“用火烧过的兽骨“没有保存下来,我们能否知道北京人会使用火?3、出示周口店遭到破坏及濒临危机的图文资料①看了周口店的现状,你有什么感想?分析阅读感悟通过对兽骨价值的分析,让学生再次认识到第一手资料(实物资料)对于了解历史的重要价值。同时通过对周口店现状的了解,增强保护文物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4、投影《破损的长城图》和 《完好的长城图》观察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进一步让学生明确保护文物的重要性。5、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三则材料①文物保护过程中会遇到哪些主要问题?②在保护文物古迹时,还可能与哪些方面发生矛盾冲突?阅读分析通过材料,明确文物保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示龙门古镇旅游开发方面的资料辩论:正方:旅游开发有利于龙门古镇的保护 反方:旅游开发不利于龙门古镇的保护辩论通过辩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文物保护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7、课外拓展(要求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完成一篇调查报告)①本地区有哪些重要的文物古迹?它们是国家级、省级还是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②它们的现状如何?③它们的保护遇到了哪些困难?应该怎样解决?④请你为保护本地区的文物古迹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课外活动课内向课外延伸,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小结说说这堂课的学习收获各抒己见教师和学生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所得。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第2页课题 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 第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与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
认识目标:分析有关资料,理解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
教学难点: 劳动的作用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分布情况、生产与生活情况的资料,知道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与学过程
教学导入:你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故事?人到底是怎么来的?学生讲述故事(如上帝造人说、女娲造人说),并进行评论(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评论让学生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新课教学:情景再现出示图1—1《攀树的古猿想象图》想象古猿在树上的生活情景?是什么原因促使古猿下地生活?古猿下地生活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观察、描述、思考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古猿的生活环境,并明确自然条件的变化是促使古猿直立行走的直接原因。模拟体验2、出示图1-2《从古猿到人类的形态变化》让学生模仿图中四种形态,体验每一种形态的四肢受力与活动、视眼范围等方面的差异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模拟体验小组讨论总结通过体验、讨论,总结出直立行走是古猿向人类迈进的重要一步。直立行走最直接的结果是手脚分工,促成人手的形成。分析比较3、出示图1-3《猿“手”与人手比较图》猿手与人手有什么区别?猿手到人手的演变过程中,什么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劳动对人类的诞生起到了哪些作用?你认为劳动在今天有什么意义?观察比较思考讨论通过对比分析以及提问,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明确“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观点。看图分析4、出示图1-4《史前人类打制的石器》这是史前人类使用的一件石器,假如让你来使用,你怎样操作?用它来干什么最方便?这种石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5、出示图1-5《古人类分布图》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我国境内有哪些已知的古人类?最早人类是什么?距今多少年?观察分析猜想观察分析查找通过观察尖状器的形状,分析其用途,使学生明确旧石器和旧石器时代,知道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通过看图分析,明确人类起源是多元的,中国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而自然气候条件又与人类的起源有着直接的关系。讨论归纳6、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小组讨论归纳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小组代表介绍北京人或山顶洞人的一天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讨论归纳,用图表呈现描述比较通过归纳比较,明确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既有共同特点,又有区别。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整合知识的能力结束与时俱进7、出示一些最新的有关人类起源方面的考古成就阅读弥补教材之不足,又可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学术成就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第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