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5课 干旱的宝地-丝路明珠[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第5课 干旱的宝地-丝路明珠[上学期]

资源简介

《丝路明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新疆作为干旱地区发展绿洲农业的措施、特点和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对地图、图片和多媒体资料的学习,学会利用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习运用景观图等资料描述干旱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具有特色的生活方式;通过归纳、比较等方法学习干旱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会运用归纳、比较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到在干旱地区,水是生命的源泉,因此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是干旱地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教学重点:新疆发展绿洲农业的措施。
教学难点:对坎儿井开凿和利用的理解。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45分钟
[导入新课]
[师] 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大家来猜一下,这是我国哪里的景观?(展示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元阳梯田、内蒙古草原、东北平原的图片)
[师] 那么这又是什么呢?(展示新疆沙漠、葡萄的图片)
[生] 沙漠。
[师] 我国沙漠比较多的地方在哪里?
[生] 新疆。
[师] 不错,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去新疆看一下,对新疆作进一步了解。来看我们今天的新课:干旱的宝地——丝路明珠。
[新课教学]
[师] 要了解新疆,就首先要知道新疆在我国的地理位置。大家来看《中国地形图》,新疆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生] 西北方。
[师] 那里有什么地形特点?气候条件又如何?
[生] 地势较高,分布着许多盆地、沙漠,气候干旱。
[师] 从新疆的地理位置看,为什么这个地方气候干旱呢?
[生] 新疆深居我国内陆地区,离海洋远;新疆位于非季风区,不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少。
[师]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新疆不仅降水量少,而且气温高,蒸发量大,这些都是导致新疆干旱的原因。也因此形成了新疆沙海连绵的景象。
[过渡] 但是,这里有一幅图片让我感到很困惑,大家可以看到,气候干旱、沙漠连绵的地方分布着点点的绿洲。困惑1:沙漠的地方怎么会有绿洲?困惑2:沙漠与绿洲相邻,沙漠会不会淹没绿洲?
[学生讨论后回答] 沙漠与绿洲相邻,会淹没绿洲,因为我国的沙漠化已经越来越严重了;沙漠与绿洲相邻,只要沙漠里有绿洲,就能抵挡风沙的袭击,这样沙漠就不会淹没绿洲。沙漠里有绿洲是因为有水可以灌溉。
[师] 不错。沙漠会不会淹没绿洲,关键在于人类自身。如果人类不懂得保护自己生活的环境,沙漠会进一步加剧,最终还会淹没绿洲;但人类如果懂得保护自己生活的环境,沙漠是不会淹没绿洲的。
[师] 至于沙漠的地方为什么会有绿洲,显然是有水进行灌溉。但这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 雪山的融水,还有沙漠里的地下水。
[过渡] 是的。但是,在这干旱的、水贵如油的地方,当地人们是如何把有限的水资源灌溉更多的土地呢?
[生] 用坎儿井。
[师] 对,中华民族的先辈们于2300年前,结合当地水文地质的特点,创造出了这种特殊而古老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
[展示] 坎儿井与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并称我国古代三大工程,是我国最长的地下灌溉系统。
[讨论分析](1)坎儿井是一口井吗?读“坎儿井剖面图”,说一说坎儿井的结构。(2)试分析坎儿井这种特殊水利工程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教师小结] 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和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天山山脉的冰雪融水在下渗过程中通过暗渠截引并汇聚,让水在其中由高处向低处自由地往下游流,流入明渠,最后流入蓄水池,来灌溉绿洲。
[展示] 为了躲避烈日、高温的烘烤和戈壁沙漠沙质的强烈渗漏,人们科学地利用吐鲁番盆地地形坡度大和水往低处流的原理,在吐鲁番地区开凿坎儿井。
[展示视频资料] 大家看,坎儿井这样设计有哪些优点?科学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思考后回答] 减少蒸发,节约水源;避免污染,保证水质;没有暴晒,水温清凉;自流灌溉,不需动力。
[过渡] 不错,天山雪水通过坎儿井滋养林草、灌溉农田、提供动物、牲畜及人们的饮用水,给干旱、燥热的吐鲁番盆地带来了勃勃生机。正是由于有了坎儿井这样伟大的发明创造,新疆的绿洲农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提问] 大家吃过或者听说过的新疆的水果有哪些?
[生] 葡萄、哈密瓜、石榴……
[师] 新疆有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水果。其实吐鲁番盆地气候独特、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水利资源丰富,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提问] 绿洲上的人们发展什么产业呢?
[生] 人们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和少量水稻等农作物,当然还有大量的瓜果。
[提问] 新疆的哈密瓜和葡萄特别香甜吗?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 由于新疆气候干旱,日温差变化很大,水果糖分含量高,所以新疆的瓜果特别香甜。
[过渡] 其实,大家吃的这么甜的葡萄和石榴最初确是一个叫张骞的人从西亚带来的,他在出使西域时开通了誉满全球的古代丝绸之路。下面我们就到这条有着悠久历史的路上去看看。
[播放视频“丝绸之路”] 大家知道这条路是怎么走的吗?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提问] 大家看这条路有什么意义吗?
[生] 它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师] 这条路的形成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密切联系?
[生] 水是绿洲的生命之源,绿洲为丝路的客商提供宝贵的水源。
[师] 今天,我们提到了“干旱”、“水”、“坎儿井”、“绿洲农业”、“丝绸之路”,大家能否来谈谈他们之间的联系?
[生]干旱之地发展绿洲农业需要水,水是绿洲的生命之源;丝绸之路的形成也需要水,而绿洲能为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旅提供宝贵的水源,可以这样讲,没有水就没有丝绸之路。
[师] 对,干旱的地方正因为有了坎儿井这样的灌溉工具,使水资源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灌溉绿洲农业,也为丝绸之路上的往来商旅提供宝贵的水资源,使干旱之地也成为一块宝地。
[过渡] 干旱的土地,沙漠连绵,曾被人们称为:“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不但没有被自然征服,反而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创造了不朽的历史文明:新疆人民利用坎儿井使干旱的新疆成为了宝地,创造了绿洲,开辟了丝绸之路。一直来新疆人民用他们独特的歌舞歌颂了他们的智慧、勤劳和丰收。但人们的生产、生活也逐渐的在吞噬着自然,请听来自塔里木河的呼救声。
[展示]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从源头叶尔羌河到台特玛湖,全长2300公里。它穿越世界最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里木河流域养育了新疆总人口的44%,沿岸分布着8个县市十多个农场,近几十年来,塔里木河流域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建成了全国的重要商品棉及果品基地。
人类活动的加剧,对于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塔里木河最终从它的归宿台特玛湖萎缩到了现在的大西海子水库,下游320公里河水从70年代起就像梦一样地消失了。
塔里木河的萎缩,河水的减少,断流正改变着塔河流域特别是下游的生态环境。
同时,被喻为“生命之泉” 的坎儿井随着地下水补给量逐年减少,加上过度的地下水开采,使水位下降,导致坎儿井逐渐干涸,目前能够正常出水的坎儿井约为100多个 。塔里木河与坎儿井所面临的绝境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学生讨论后回答] 启示1: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节约用水。启示2:保护坎儿井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启示2:保护坎儿井及周边的生态环境。
人们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充分地、合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更要保护自然,这样人和自然才能和谐共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