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社会政治专题复习巨化中学 贵云岳《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一、课标要求:2-1 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形式。2-2 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3 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国应有的态度和行为。2-4 描述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说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意义。2-5 了解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知道知道问题的解决需要自身努力以及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2-6 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二、教材分析:本专题在整个九年级的教学及学生升学学业水平考试中地位突出。它简单勾勒了世界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基本轮廊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并以此为背景,进一步把问题聚焦在我国,探究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使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三、学情分析1.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并不陌生。但要正确从理论上去认识,这些问题及其成因,却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他们虽然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但是要从本质上去系统地认识一个问题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该巧妙地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去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2.本课有很大的联系实际的空间,而作为九年级的学生是完全有能力很好的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的。这为本堂课向“活动型”课堂发展提供了条件。3.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存在一些错误观点,因此对于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中学生来讲学习本课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意识。四、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特点及其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了解计划生育政策的理由及其意义;了解我国解决资源危机的措施。联系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热点,引导学生关注并参与社会现实生活;了解我们国家现在的主要环境问题。防治和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明确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又一项基本国策;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的背景;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理解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三大基本国策及可持续发展战略。2.过程与方法:在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从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培育理性的思维方式,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同时,培养选择、运用、分析材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求实的科学态度,明确三大基本国策及一大发展战略。关注人类与自然相协调的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和人口老龄趋势及其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树立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掌握几种节约的小窍门并在生活中实践之;了解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认识PRED四者的矛盾及关系;初步形成关注人类与自然相协调的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2.教学难点:理解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资源问题并参与社会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小主人责任感;如何努力解决当前日益恶化的环境;初步形成关注人类与自然相协调的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六、教学方法以活动教学为主的模式开展教学,体现“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培养发挥学生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七、教学流程将全班同学分成四部分,每个同学可利用自己手头的教学资料(如2007年浙江省初中学业考试说明及社会政治复习新导航等),查找本单元各部分内容的相关知识点,在课堂相应的时段内,任选若干名学生回答问题。具体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同学回答、说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二部分同学回答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措施;第三部分同学回答解决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第四部分同学回答关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最后全班同学共同完成若干练习。(一)说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我国的人口现状:人口数量大,净增人口多;人口素质低;人口老龄化加剧影响:对自然、社会和经济都会带来沉重的压力,影响我国经济的展,阻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业压力加大,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破坏环境等。2、我国资源的现状:总量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时空分布不平衡;自然资源的质量不高;利用率低,破坏与浪费损失严重。影响:(1)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类生存之本;(2)资源短缺会导致资源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经济建设的步伐,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3、我国环境的现状: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污染)影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二)理解我国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1、人口问题(1)措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发展教育;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计生内容: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4)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5)既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措施,又是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关键:提高人口素质(6)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人口出生率下降;提高了人口的文化素质;节约了大量资源和资金;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资源问题(1)措施:开源与节流(重要措施);跨区域调配;立法。(2)基本国策:保护和节约资源。(3)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义: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4)在资源问题上,青少年做到:宣传;树立人均观念和节约意识;遵守资源的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同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做到节水、节电、节地、不吃野生动物,不使用一次性用品。(5)启示:树立节约意识,创建节约型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3、环境问题(1)措施:保护环境(基本国策)(2)环保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3)具体措施:①“三北”防护林的建设;防治荒漠化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和退耕还牧工程。②重点治理大江大湖的水体污染;治理重工业地区和城市的大气污染(三)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1、关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人口是关键因素,实质是发展问题,正确处理上述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2、用图示说明三者的关系3、可持续发展(1)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遵循三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3)如何实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控制人口,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选择。(4)中学生该怎么做宣传;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课堂总结:课后练习:八、设计说明:通过分组合作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实现师生互动的课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时间紧又是复习课,在课程内容的深度的挖掘上,感到有些欠缺。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遵循新课改要求的“互动”原则,以学生为本,重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因此,本“教学设计”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便是一堂成功的课。反之,在平时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不强,养成了“听讲”的习惯,那这个教学设计将比较难以实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