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远古文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參考資料。远古文明

资源简介

燧人氏
古代传说中人工取火的发明者。相传远古人“茹毛饮血”,他钻木取火,教人熟食。关于燧人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火进化到人工取火的情况。神农氏
古代神话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相传他“所木为耜,揉木为耒”,制作了这些生产工具,教给人民进行农业生产,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生产阶段的情况。神农还被传说为“医药之祖”,史记中记载:神农氏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后世传言神农是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因能化解药毒,又传说神农因尝百足虫,不能解其毒而致死。传说他还曾教人治病。另有传说神农即炎帝。伏羲氏
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又作宓羲、包牺、庖牺、伏戏,也有人称太昊伏羲。古书上称“伏羲人头蛇身”。传说与女蜗是兄妹。中国古文化中的发明创造,多数与他有关。传说,上古之时,有龙马负图出于河,伏羲降服龙马,观察龙马身上的图纹,画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种悬封符号,叫做“八卦”,以示天地万物之种种变化。他模仿蜘蛛结网,制作捕鱼网,并教给劳动人民。他制作琴瑟,创作《驾辩》之曲。还传说伏羲制嫁娶之礼,教人狩猎。这些都反映出中国原始时代开始渔猎畜牧的情况。伏羲的神话在中国民间流传也十分广泛,影响深远。又传伏羲、女娲为婚,繁衍人类,被奉为人类始祖。炎帝
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传说,昔少典氏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居姬水流域,炎帝居姜水流域,故黄帝为姬姓,炎帝为姜姓。历史上往往炎黄并提。战国以后有些学者认为炎帝即神农氏。把炎帝奉为农神,可能是因为炎帝与农业部落有关。炎帝部落定居在西北高原一带,后来东进,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被黄帝击败后,两个部落进行合作,结成强大的炎黄部落联盟,战胜蚩尤。黄帝、炎帝并不是两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历史时代的化身。炎黄部落的进一步融合使其名声更为显赫。随着历史的发展,炎帝、黄帝便人格化成为传说中的华夏族的首领,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大禹治水
根据文献记载和古代传统,尧、舜之时,鲧奉命治理水患,失败被杀,其子禹(约前2033~前1989)被推举继承父业,平息水患。禹不辞辛苦,排除万难,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疏川导滞,治水成功。
禹吸取其父失败的教训,改变方法,不采取修堤筑坝、壅防百川的办法,而是开沟修渠,以导为主,依据地势高低排除积水和疏浚滞淤,使原来的沼泽“渥地”改变成“桑土”良田。
结合河南豫西地区的考古发掘材料看,原始氏族社会末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早期的文化,还多分布夜浅山区和丘陵地区河谷两岸的台地上,而龙山文化中期与晚期的聚落遗址,不但数量较前显著增多,而且在靠近河岸两侧地势比较低的地带,特别是在河南豫东大平原地区,也多有分布。这很可能和禹治水成功,使农业生产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地域发展有关。黄帝
中国古史传说时期最早的宗祖神,华夏族形成后被公认为全族的始祖。上古时期约在姬水一带(即东起渭水西迄湟水之间今陕甘青地境的古齐家文化区域)形成的较为先进的黄帝族,即由这位杰出的始祖而得名。黄帝族和住在姜水(在今陕西岐山、武功附近注入渭水)一带的姜姓炎帝族世代互通婚姻。后黄帝族后裔中的一支进入今山西南部,创造了夏文化,遂称夏族。夏族进入中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国语·晋语》及《世本》和《大戴礼记》中的《帝系》,都说黄帝是少典之子。《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姓公孙,名曰轩辕”,其国号为“有熊”。《易·系辞》、《世本·作篇》等各种文献都盛称黄帝时期有许多发明创造。属于生产技术方面的,有穿井、作杵臼、作弓矢、服牛乘马、作驾、作舟等;属于物质生活方面的,有制衣裳、旃冕、扉履等;精神文化方面则有作甲子、占日月、算数、调历、造律吕、笙竽、医药、文字等。其中当然有不少是黄帝以后的发明创造,但也反映了黄帝族获得的辉煌成就。《战国策·秦策》记苏秦把“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与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夏,武王伐纣并称,表明这是黄帝一生中主要的战绩。黄帝族经过夏、周两代与其他各族的冲突、交往与融合,到战国时期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族。《世本》及《大戴礼记》的《帝系》将各族的宗神和祖先编排成黄帝一系的分支,构成了完整的血缘世系。从此人们总把黄帝与炎帝并举,来表示华夏族从炎、黄开始已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尧舜禅让
传说尧选拔舜做继任人,是通过选贤任能的原则选拔的。
尧,号陶唐氏,帝喾之子,黄帝后裔,建唐国,都平阳(山西临汾),尧当部落联盟首领时称“帝尧”。据说尧16岁即位,在位70年,有心让四岳替代自己,对四岳说:你能顺应天命用事,可入处我位。四岳认为自己不够条件,如替代尧,有辱帝位。于是尧在所有贵戚、疏远、隐匿者中间选拔继任人。大家说民间有个光棍叫虞舜的人可以。四岳介绍了舜能以孝道处理父母兄弟之间的关系等等情况,尧表示可以试试看。在以后的三年中,尧经种种试验,认为舜确实好,让他摄行政事。这时,舜把“四凶族”首领的罪行报告给尧,在尧同意下,把他们流放到边远地区,以惩戒做坏事的人。从此,天下人都服了。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材,所以就把天下授给舜去治理。尧死后,舜为让位于尧子丹朱,自己迁居到都城南边。然而,诸侯不朝拜丹朱而朝拜舜,打官司的不找丹朱而找舜,人们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在此情况下,舜接替了尧的职位,称“帝舜”。舜,号有虞氏,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出身于低微的庶人。舜继尧位后,通过部落联盟议事会,进行了改革。他任用高阳氏才子“八恺”管教化、高辛氏“八元”管土地、商朝始祖契管人民、皋陶作刑、禹治洪水等等,使部落联盟出现了新气象。舜61岁代尧,在位39年。舜的儿子商均也不成材,所以在征询部落酋长们的意见后,让禹摄行政事。舜死后,禹也让位于舜子商均,然而诸侯都归服于禹,这样禹就继承了舜的“帝位”。
尧、舜弹让,古代有不同的传说。有的传说讲“舜囚尧”,不让尧与其子丹朱见面。有的又说,舜凭借实力“南面而立,尧率诸侯北面而朝”,尧向舜屈服,舜夺得了“帝位”。而禹替代舜则是“禹逼舜”的产物等等。
尧舜禅让的传说,反映了部落联盟首领还没有国王的权威,所以在选择继任人时,要征询部落酋长意见,按才干、贡献和各部落实力大小等等因素来选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error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