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冀教版三年级音乐课《报灯名》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 报灯名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教学 背景 响应教育部号召,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逐步了解国粹京剧。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普通课堂教学。教材分析 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将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课标要求聆听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及曲艺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并且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片段。而本单元《梨园乐》正是学生接触戏曲文化的开端,在今后的学习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情 分析 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求知欲强。通过第一堂课的亲密接触,他们已经对国粹京剧产生了兴趣。丑行是他们都比较喜欢的行当,相信在这一课的学习中他们还会取得很多收获。 教学方法 采用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教学方法。由节奏引出锣鼓经,由锣鼓经导入《报灯名》表演,由戏曲中的《报灯名》拓展为让学生创编属于自己的《报灯名》。孩子每一步都在获取和提升。学习 目标 通过欣赏《报灯名》,了解京剧丑角的表演方式及特点,激发学生对京剧这一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初步了解京剧锣鼓经的基本知识。 能够用京剧数板的方法边表演边念唱《报灯名》。 愿意与同学合作,比较自信地表演创编《报灯名》。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京剧锣鼓经基本知识。指导学生用京腔念出京剧念白的韵味,带上动作表演《报灯名》。使学生对京剧艺术感兴趣。 难点: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表演《报灯名》,并能够小组创编出属于自己的《报灯名》。教、学 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小木鱼若干、京剧《报灯名》视频音频、幻灯片课件。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国粹京剧,知道了很多有关京剧的知识。今天呢我们还要通过自己亲身的学习和表演来进一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聆听老师的导语,进入课堂情境。 京剧节奏 教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下节奏练习。注意听,(拍节奏X X I X X I X X I X I)谁能来模仿一下?(一名学生模仿,全班模仿。)谁能把这段节奏读出来?(一名学生读,全班读。) 同学们,在京剧中也有自己的节奏,也有自己特有的打击乐。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这是京剧中的锣鼓伴奏,谁能说说它都用到了哪些乐器?(简介板鼓、大锣、小锣、镲(铙钹)。) 教师:(幻灯片)同学们,这是我们刚才练习的节奏。你们想知道它如果出现在京剧中应该怎样读吗?我们来看一下,(幻灯片)节奏变成了文字,台台I才台I衣台I仓I 京剧中的打击乐记谱被称为锣鼓经,(幻灯片)是京剧打击乐各种不同形式打法的通称,实际上是可供口头诵读的锣鼓谱。它是用一些近似于打击乐器发声的文字来记谱的,不同的字代表不同的含义。比如:台代表小锣单击,才代表铙钹小锣同击,衣代表板单击,仓代表大锣、铙钹、小锣同时重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教师:再看这一段锣鼓经,(幻灯片)它是四一拍的,就是每小节只有一拍,每一拍都是重拍。谁能来读一下?为学生播放此段锣鼓经音频。 1、模仿教师拍出的节奏,读节 奏。大大I大大I大大I大I 2、观看视频,了解京剧打击乐的四种常见乐器。 3、了解京剧锣鼓经基本常识。 4、单人读锣鼓经。全班齐读,读熟练,为后面做准备。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表演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报灯名》视频。) 2、教师:谁知道这是京剧哪个行当的表演?(介绍丑行,介绍文丑和武丑。让学生说说刚才看到的表演属于什么?)这个戏曲片段的名称叫什么?(出示幻灯片) 3、教师:《报灯名》选自传统京剧《打龙袍》。讲的是北宋年间,清官包公查看民情,遇到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人告状。原来,这位老妇人就是当今皇帝的亲生母亲。许多年前,她被别人陷害不得不逃出皇宫,现在她希望包公能够为自己伸冤。包公回朝后,趁元宵节观灯,借“雷击张继保”的故事让皇帝知道了真相。经过几番波折,最后皇帝终于把亲生母亲迎回皇宫尊为太后。太后回宫后责备儿子不孝,命包公用紫金棍杖打皇帝。但是包公身为臣子怎能责打自己的国君呢?于是他请皇帝脱下龙袍,打龙袍就代表了打皇帝。剧名《打龙袍》由此而来。我们刚才看到的视频《报灯名》表现的就是剧中元宵节时,灯官为众人介绍花灯的情景。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遍。(出示幻灯片,播放音频,带领学生打节拍。) 4、教师:灯官的这段表演是说的还是唱的?这种表演形式在京剧中叫“数板”,(幻灯片)只念不唱,字句长短不限,有韵脚。字音强弱分明,节奏性很强。下面我们就来一边打节拍一边跟读。注意由于演员表演的版本不同,录音中是妻财子路灯,我们读七擒孟获灯,这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这段念词中从一到十每一个灯名都是一个有趣的典故和历史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去查一查。好,我们一起来读。(再放音频,带领学生跟读。) 5、教师:刚才录音中有这样两句:三阳开泰灯(是)四季平安灯、五子夺魁灯(是)六国封相灯。一些灯名的前面加了一个是字,这是演员为了使句子显得有变化而临时加上去的,我们可以读也可以不读。咱们初学还是按照这个标准的版本来读。好,老师敲木鱼来为同学们伴奏。(敲木鱼带领学生读) 6、教师:读这段数板就和语文朗读课文一样,要读出句子的抑扬顿挫感,要读出京腔京韵,表现出灯官机灵幽默的性格。比如:……(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再读) 7、教师:大家读得差不多了,那请你想想还能怎样让我们的表演更丰富一些呢?好,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可以怎样加动作?大家的提议都很棒,那下面老师来加动作表演一下。(教师结合动作表演《报灯名》)好,同学们和我慢慢来做一下。(边做边给学生讲解)谁来替我敲一下木鱼?我们把一开始学的锣鼓经节奏加上去,共同表演《报灯名》。(找一名节奏感好的学生敲木鱼,教师带领其他同学共同表演《报灯名》,把锣鼓经节奏加在前面。) 8、教师:谁愿意自己为大家表演一下?(学生展示,全班为他打节奏、读锣鼓经。表演后教师评价。) 1、认真观看《报灯名》视频。 2、回答:“丑行。”“文丑。”“报灯名。” 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了解《报灯名》背后的故事。 4、回答:“说的。”跟老师边打节拍边读词。 聆听介绍,跟着老师木鱼的节奏齐读《报灯名》。 听老师的示范,加强语言表现力再齐读一遍。 7、回答:可以加入动作。展示一两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认真观看老师的表演。 全班跟随老师一起加入动作表演《报灯名》。 找一名做得比较好的学生来展示。 合作研学拓展延伸 教师:在这段《报灯名》中,灯官儿从一到十讲了十盏灯,每个灯名都是一个故事或俗语吉祥话。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这样的词语,比如说一字打头的,除了一团和气灯,还可以怎么说?……(教师提示学生说一说其它数字打头的灯名。)下面到了我们的小组活动时间,今天的活动就是要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创编属于自己的《报灯名》,并把它声情并茂地表演出来。老师在这儿为大家提供了一些词语,你也可以用老师没有想到的。我还为每组提供了一个小木鱼,希望可以帮助到你的表演。好的,请组长安排布置起来吧! (教师要巡视各组,指导他们的创编,观看他们的排练,提出自己的建议供学生参考。) 3、好的,下面我们请几个组到前面来展示一下。(找三个组)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喜欢刚才哪一组的表演,你觉得他们好在哪里? 教师总结,提出改进意见。5、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京剧《报灯名》,也创编了属于自己的《报灯名》,同学们的表现都很精彩!希望你们回家后能把今天的学习成果展示给爸爸妈妈看,让他们也来感受一下我们国粹京剧的魅力,好不好? 1、回答:“一帆风顺”灯, “二龙戏珠”灯等。 2、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先创编戏词,再全组排练。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改进自己小组的表演。(5分钟左右)可以用小木鱼做伴奏,加入锣鼓经节奏。 小组展示。 4、真实中肯地评价同学的表演。 5、聆听老师的结束语,回味今天的课堂。课下把《报灯名》表演给爸爸妈妈或亲朋好友看。课后 作业 回家后,把《报灯名》的前半部分和自己创编的《报灯名》表演给爸爸妈妈或亲朋好友看。课后 反思 这一课同时进行了视频录制,回来后观看视频归纳出以下几点问题,希望加以改进。1、PPT背景设置不太合理,在视频中有些图片一片白,根本看不清。 教师的随身麦克没有调整好,有时候有刺耳噪音。 锣鼓经没有明显地和下一段丑行表演结合起来,建议学生观看视频后让他们说一说在哪里听到了刚刚学习的锣鼓经。个别学生课堂习惯不好,需要提示。张晨宇表演时声音字正腔圆,很有京腔京韵,教师没有及时进行肯定和表扬。只注意了他没有动作、念词不熟的缺点,而忽略了他这别人很难做到的优点。看学生不能只看短处,值得反省!可适当缩短小组练习时间,留给更多的孩子进行展示。很多组特别想表演却没有时间了。灯名故事一团和气——民间的俗语、吉祥话,寓意待人接物笑口常开、气氛融洽。和合二圣——相传唐代国清寺的两个僧人寒山与拾得行迹怪诞、言语非常,是文殊和普贤菩萨的化身。民间年画常绘二圣,一持荷花、一捧圆盒,盒内盛满珠宝,并飞出一串蝙蝠,寓意财富无穷尽。“和合”取和谐好合之意。三阳开泰——三阳开泰图案一般由松树、羊和太阳组成,它即表示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也寓意兴旺发达、诸事顺遂。四季平安——民间俗语,指人们希望一年四季平安顺利、生活美好。五子夺魁——出自《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说的是古时有个姓窦的人很会教育子女,他的五个儿子个个都非常有成就。六国封相——讲的是战国时期苏秦的故事。苏秦年轻时发奋读书,钻研兵法。有时候读书又累又困,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还把头发用带子系起来栓到房梁上,读书一打瞌睡,头向下栽,带子揪得头皮生疼,他就立刻清醒过来。这就是人们说的“头悬梁,锥刺股”。后来苏秦到六国游说,宣传“合纵”主张。六个国家都采纳了他的建议,一齐拜他为丞相,苏秦成为了非常显赫的人物。七擒孟获——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首领孟获捉了七次,又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八仙过海——人们常说“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是指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和曹国舅这八位神仙。相传他们随身携带的法宝各有妙用。一次,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和,言定各凭道法过海,不得乘舟。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何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其他神仙也纷纷将各自的宝物抛入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遨游东海。人们用这个典故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殊才能创造奇迹或赢得成功的人。九子十成——“九子”是“紫色”的“紫”,指一年的运气大红大紫,相当于现代的心想事成。十成是事事成功、一切顺利之意,主要是指农业风调雨顺,能有个好收成。十面埋伏——来自楚汉相争的故事。讲的是楚霸王项羽被汉军大将韩信率兵包围,四面八方广布伏兵不得脱身,最后项羽兵败自刎乌江。昭君和番——是讲汉代宫女王昭君为了平息战乱,只身嫁入匈奴,维护国家稳定的故事。吕布戏貂蝉——源于《三国演义》。三国时期,奸臣董卓乱政。司徒王允利用连环计,把美女貂蝉先献给了董卓的义子吕布,又献给了董卓,用来离间他们父子的关系。最后王允与吕布合谋将董卓杀死。天雷打死张继保——取材自传统故事《清风亭》。讲弃儿张继保被卖草鞋为生的老人张元秀夫妻收养,辛苦抚育成人。后来张继保被亲生母亲带走,张元秀夫妻思儿成疾,每日到清风亭盼子归来。张继保得中状元,路过清风亭,张老夫妻赶来相认。但张继保忘恩负义,把老夫妻当成乞丐,不肯相认。两位老人悲愤已极,相继碰死在亭前。张继保的恶行激怒苍天,被暴雷劈死。灯官把这个灯名放到最后,是受了剧中包公的指示,借这个故事暗指皇帝不孝,不认自己的亲生母亲。数字词语一帆风顺 一马平川 一鸣惊人 二龙戏珠 比翼双飞 二月花开三顾茅庐 三足鼎立 三国演义 四海升平 四面楚歌 四平八稳五谷丰登 五彩缤纷 五光十色 六畜兴旺 六一快乐 六六大顺七星高照 七色彩虹 七擒七纵 八面玲珑 八面威风 八拜之交九九归一 九龙出海 九牛二虎 十全十美 十年树木 十指连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