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中国古代官僚体制(江苏省常州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课 中国古代官僚体制(江苏省常州市)

资源简介

第七课 中国古代官僚体制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目标:
丞相,三省六部制,郡县制,监察制度,著名清官,贪官,世袭制,察举征辟制,科举制,进士科,八股取士
2、能力目标:
(1) 通过教学中清官、贪官的学习讨论,培养学生对古代官僚制度的利弊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2) 通过科举制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举制优点的概括能力,对八股科举的危害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古代官僚机构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庞大的官僚机构是维持统一国家管理的重要保障。
(2)通过科举制的学习,使学生到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方面的一大创举,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皇权专制下古代的官僚机构和科举制,最终会腐败盛行,扼杀人才,与专制制度一起没落,树立对“官本位”批判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官僚制度的变化
科举制
【课时安排】
2课时
【板书设计】
一、官僚机构
1、 官僚机构的概况 中央官制
地方官制
监察制度
2、官僚制度的作用
3、清官和贪官
二、科举取士
1、选官制度的变化
2、科举制的概况
3、科举制的评价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略。
(新课教授)
一、官僚体制 (结合地图册)
中央:
秦汉时期:1、三公九卿制
隋唐时期:2、三省六部制(重点)
中书 尚书 门下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吏部
练习:隋朝时,户部为“民部”,为什么唐朝时改名了呢?
——避讳
各部都管什么事务呢?
为什么说是体制的进步?
(生答)略。
地方:
1、郡——县
2、州——县
3、元明清地方官制
省 道 府 州 县
(提问)官僚体制不断完善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监察:结合书本小字。(以阅读为主)
二、清官和贪官
1、人物事迹介绍
包拯:(999—1062),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
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后世则把他当作清官的化身。
〖举例〗
1、结合电视剧中“包公”的形象。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
2、结合图片,介绍“包公祠堂”和有关“廉泉”的传说。
3、结合书上的包拯家训来看待他对家族的影响。
海瑞:(1514—1587)举人出身。
明朝著名清官。历任知县、州判官、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尚书丞、右佥都御史等职。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为人正直刚毅,职位低下时就敢于蔑视权贵,从不诌媚逢迎。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谏,曾经买好棺材,告别妻子,冒死上疏。
海瑞一生清贫,抑制豪强,安抚穷困百姓,打击奸臣污吏,因而深得民众爱戴。他的生平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经演义加工后,成为了许多戏曲节目的重要内容。




〖第二课时〗
科举取士
一、历代选官制度
1、沿革:西周:贵族世袭
汉:察举 自下而上
征辟 自上而下(东方朔)
结合电视剧《汉武大帝》做一定的联系解释。
东汉末年:民谣
魏晋南北朝:出身门第
隋唐:科举——按成绩 进步
2、科举概况
(1)童试即童生试,是明清两代取得生员的入学考试,是读书士子的进身之始。应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统称童生。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院试录取者即可进入所在地、府、州、县学为生员,俗称“秀才”,生员分廪生、增生、附生三等。生员经科试合格,即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
(2)乡试是地方考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明清两代在各省城举行。每届三年,考期在子、午、卯、酉年的秋八月,称“秋闱”(秋试),为正科。遇新君登极寿诞庆典,加科为恩科。考三场,每场三日。由钦命的主考官主持,凡属本省生员、贡生、监生等经科试合格,方准应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可于次年春进京应会试,即便会试没取中,也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3)会试与殿试是中央考试。乡试翌年,即丑、辰、末、戍年春季,举人汇集京城,先应由礼部举行的会试,又称“礼闱”、“春闱”,考三场,每场三日。取中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会试后贡士再应由皇帝亲自御殿覆试、决定取舍、等第的殿试,试期一天,依成绩分甲赐及第、出身、同出身,然后释褐授官。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初称“榜首”,亦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一名称“金殿传胪”,三甲一名称“玉殿传胪”。
3、作弊情况
清代微型作弊书《经艺五美》是他不久前从安徽歙县一富商后代家中购得的。该书长9厘米,宽6.5厘米,厚0.4厘米,全套计有9万余字,内容以五经中的句子为题作注解精选,均注有作者的姓名,字体极小,一粒米可盖6个字。
据专家介绍,像这类微型作弊书目前国内只发现数种,且都是单本,其中最珍贵的一本现珍藏于南京江南贡院,该书长7.5厘米,宽5厘米,每页540字,共30页,全书1.6万字,被称之为“压库之宝”。
〖资料补充〗
1、孔庙大成门内明代进士题名碑: 大成门内古树参天,虬枝缠绕。甬道两侧陈列一排排明清进士题名碑,计198块,记载了51624位进士的名字,现仅存自明永乐十四年(1416)丙申科至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77座(块)。它是研究明清科举制度的珍贵资料。
2、"五子登科"铜镜 : "科"是指中国封建时代的考试制度,"登科"是文科考试及第之意。《三字经》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之语。后周时,渔阳(今蓟县)窦禹军才学出众,唐天年间,曾在幽州任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等官。他家法严格,教子有方,五个儿子仪、俨、侣、、僖先后都考中了进士,便为"五子登科"。
二:学习探究
我们应如何看待古代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和我们今天的考试制度有相同之处吗?
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学生活动)略。
〖总结〗略
〖布置作业〗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