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自主提问 积极探究 培养能力——《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课程标准】1-3 尝试从不同种类的地图和图表中获得所需要的社会信息。【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地图的种类;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阅读、逐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地图中获得信息。3、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学习重点】:正确阅读地图,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难点】:比例尺大小的区分。【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是一节综合探究课,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体现综合探究课的特点,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获取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设情境,揭示主题:先用学生感兴趣并切近学生生活的北京旅游导入新课,让学生当导游,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联系阅读,主动提问:在新课的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小组合作,以三幅地图为载体互相讨论,提出问题。筛选问题,自主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讨所提出的问题,比较三幅地图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学以致用,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地图,引申到课外,能够从不同种类的地图获取不同的信息。自评互判,升华主题:互相评判本节课的收获,升华本节课的主题。【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去过北京吗?假如你去过,请你当一次导游,给我们介绍介绍北京的主要旅游景点。生:北京的主要旅游景点有故宫、长城、天安门、天坛、十三陵等。师:还有哪些好玩的地方?生:还有很多公园、动物园。师:老师现在很想去北京的动物园游玩一下,大家说我应该通过哪些媒体先了解一下北京动物园的情况?生:通过上网、看电视、报纸、看地图、听别人说(这是什么媒体)……师:看来我们了解信息的方式很多,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地图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如何通过地图获取信息。(板书)既然我们要探究怎样通过地图获取信息,我们就先来看看地图。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上的三幅地图,六人为一小组,提出你们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看图思考)师:同学们思考的怎样?可以提出你们小组的问题了吗?生:可以,我们组先提。师:好,第四组同学先提,请课代表作好记录。第四组:这三幅图哪个图的比例尺最大?第一组:这三幅图有哪些相同之处?第六组:这三幅图有哪些不同之处?第二组:我们组的同学想知道地图都有哪些?第三组:比例尺的大小如何区分?第五组:为什么说比例尺越大,它所反映的范围就越小,内容也就越详细?……师:同学们的问题提的都很好,你们所提的问题,也正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重点问题。刚才提问的时候有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急着想回答问题了,下面我们先来探究第一组同学提出的问题:这三幅地图有哪些相同之处?哪位同学先发表他的高见呢?生1:我觉得这三幅地图反映的都是北京地区的。生2:这三幅图都有比例尺。生3:这三幅图一样大。师:刚才这位同学说这三幅图一样大,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生(一部分):同意生:(个别):不同意。师:不同意的同学请说说你们的理由。生甲:我认为这三幅图不一样大,很明显第三幅图小,第一幅图大。师:第一幅图大,怎么个大法?第三幅图小,又怎么个小法?你能具体说说吗?生甲:第一幅图表示的范围大,不仅显示了北京城,还有周围地区,而第三幅图只表示的是北京动物园,它的范围比第一幅图小多了。师:这个同学说的非常清楚,我们在表述某事物的时候应该表述准确:这三幅图表示的范围不一样。下面我们再请同意这三幅图一样大的同学说说他们的看法:生乙:这三幅图应该是一样大的,首先它们都是长方形,而且长和宽都是一样的。其次它们的面积一样大,都是20平方厘米。所以说它们是一样大的。师:这个同学非常认真,他拿出了各种科学的数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中严谨的精神值的我们每个人学习,不过我们应该说这三幅图是图幅大小相同。这是我们探究第一小组的问题得出的结论,下面我们来探究第六小组的同学提出的问题:这三幅图有哪些不同之处?生1:比例尺不同。师:是的,我们从图例上就可以看出比例尺不同,你能说说这三幅图的比例尺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吗?生1:第三幅图的比例尺最小,第一幅图的比例尺最大。(有学生不同意)师:刚才老师听见有的同学不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我们请不同意的同学起来说说他的观点和意见。生2:应该是第一幅图的比例尺最小,第三幅图的比例尺最大,比例尺就象分数一样,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师:这个同学真了不起,他把怎样区分比例尺的大小给同学们讲的非常清楚,其他的同学要注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还有不同之处吗?生3:这三幅图所表示的范围大小不同,第一幅图表示的范围最大,包括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第三幅图表示的范围最小,只是北京动物园。生4:这三幅图表示的内容详细程度不同,第三幅图最详细。师:还有吗?生:……(学生沉默)师:通过我们刚才的探究,通过这三幅图的比较,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生5:比例尺不同,所反映的范围也不同,内容的详细程度也不同。生6:应该说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不同,所反映的范围不同,内容的详细程度也不同。师:还有不同的表述吗?生7: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越大,反映的范围越小,内容也就越详细。师:那我们看看刚才我们分析的三幅图,哪一幅比例尺最大,哪一幅内容最详细?生:第三幅。师:看来我们看地图会有很多发现,能够从地图上获得很多信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14页图1—11A,图1—11B,你是否也会有类似的发现?生:图1—11A比例尺小,它所反映的范围比较大,内容比较简单;图1—11B比例尺大,它所反映的范围小,内容也比较详细。师:从这两幅地图上我们分别能够了解到什么呢?生:从第一幅图上我们可以了解台湾的相对位置,还可计算福州到台湾的距离。第二幅图可以了解台湾的铁路交通情况。师:那育鹏中学的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图1—11A呢?生:应该在没去之前。师:什么时候选1—11B图?生:达到台湾后。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到位,而且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很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地图,请同学们说说你们都见过哪些地图?生1: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浙江地图、宁波地图。生2:交通图、旅游图。生3:航空图、航海图。生4:地形图、政区图、城区图。生5:人口分布图。生6:水文图、气象图。生7:土地利用图、矿产勘探图。生8:游戏地图、迷宫图。生9:星球图、宇宙综合轨道图。生10:藏宝图。(学生笑)生11:元世祖狩猎图、康熙南巡图。(学生笑)师:同学们的知识面很广,知道这么多的地图,不过刚才在同学们说地图种类时,大家有过两次笑声,不知为何发笑?生甲:藏宝图不是地图,元世祖狩猎图、康熙南巡图也不是地图。师:哦,藏宝图不是地图,其他同学怎样认为?生乙:藏宝图应该是地图,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拿到藏宝图就可以找到宝藏的所在地,它当然是地图了。师:这个同学的理由倒很充分,我赞同他的观点,其他同学若有不同意见,我们课后继续探讨。那元世祖狩猎图、康熙南巡图是不是地图呢?生丙:不是地图是图片,书上117页有的。师:这个同学看书真是仔细,连后面的内容也都看了。我们经常说学习要讲究方法,其实预习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刚才我们说了各种各样的地图,其实每种地图都有其不同的用途,就象育鹏中学的林胜强一样,他收集了两张地图,我们来看看它属于什么类型的地图?生1:台湾国家图。生(个别):台湾是我国的一部分,不是一个国家,怎么能说是台湾国家图呢?师:说的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的领土,现在也是。台湾目前虽然没有回到祖国的环抱,但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相信:台独分子是不得人心的,台湾迟早会回到祖国的环抱,我们的祖国迟早也会统一的。看来我们不能把图A、图B叫做台湾国家图,应该叫做……生1:政区图生2:城区图。生3:我认为图A应是政区图,从中可以了解我国东南沿海的行政区划,而B图应该是台湾交通图,可以了解台湾的铁路干线。师:大家认为哪一种说法更好一些?生(全体):第三种。师:看来我们在不同的地图上可以获得不同的信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选择合适的地图,还要巧用地图。今天我们的课就要结束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还没有探究完,不过我们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继续探究。不知道今天的课同学们有没有收获?生(大部分):有。师:能否谈谈大家的收获?生1:知道了地图有很多种,每种地图都有不同的用途。生2:知道选择合适的地图。生3:知道从不同的地图上可以获取不同的信息。……师:大家有收获,就是老师最大的收获,通过同学们的发言,老师也增长了知识。谢谢!(下课)【教后反思】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综合探究课的特点。本节课最大的特色就是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知识、探究问题的指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三幅地图为载体,积极探究,层层深入,一步步得出结论,能够从不同种类的地图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社会信息,循序渐进地达到了课标的要求。课堂的设计和教学应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本。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指出,要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来教学,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广大历史与社会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教学,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是思维的表现形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比教师设计问题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本课的设计和教学就是首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以三幅地图为载体,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出本组的问题,各组都提出较有代表性并且比较有深度的问题。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一个人获取信息的能力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两幅地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两幅地图上获取不同的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对问题的探究,独立思考,提出独到的见解,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的教学非常突出地体现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三幅地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解决怎样选择合适地图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