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提纲第一单元 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第一课 战后世界新格局“两极”与“冷战”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第二课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一、巩固新生政权进入社会主义三、失误与挫折2、文化大革命四、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精神永驻第三课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一、改革开放的年代二、“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第四课 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一、“冷战”后的和平主题二、“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新世纪的中国:机遇与挑战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第一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一道难解的题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三、资源出现短缺四、失去平衡的环境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口警钟须长鸣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环境亮起“黄牌”第三课 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二、应对资源危机三、重建我们的家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单元 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第一课 人权的历程一、人权的足迹人类争取人权的奋斗历程人权的历程 剪 影 说明的内容古代社会 残忍的娱乐 王权对人权的残踏神权的威严 神权对人权的奴役近代西方社会 人的发现 对人权的尊重《独立宣言》 第一个人权宣言五一国际劳动节 对劳动权的追求妇女选举权 争取男女平等权“我有一个梦想” 追求种族平等二、中国人权的百年巨变1、克林德碑的故事: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2、百年奥运历程:人权的发展系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3、长江百年洪灾:只有新中国才能真正保障人权结论:生存权、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第二课 人民当家作主一、国家的主人人民的公仆三、守望公共家园第三课 在法治的国家中以法律为准绳二、我是中国公民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尊严第四单元 与经济成长、科技进步同行第一课 置身于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三、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四、角色与选择第二课 感受科技之光科学技术之光专题探究:改变世界的科学技术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三、学习型社会专题探究:终身学习的选择第三课 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二、伴随科技进步四、“君子以厚德载物”含义:除军事手段外的一切手段2、“两极”形成1、“冷战”“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战时同盟的破裂标志时间:1949年4月为首者: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目的:联合西欧,对抗苏联“北约”的建立时间:1955年5月为首者: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目的:与美国和西欧抗衡“华约”的建立“两极”对抗:如建立起柏林墙展开军事竞赛:如存有核弹头5万枚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8月越南战争:20世纪60年代3、“冷战“表现美苏争霸(主要形式)越南、朝鲜和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47年印度独立(最大的殖民地)亚非万隆会议的召开亚洲1952年埃及的首先独立1960年为“非洲独立年”1956年苏伊士运河的收回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1、殖民体系的瓦解非洲战后20年是资本主义经济的“黄金时代”六七十年代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发展“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1964年)中东的“石油危机”(1973年)2、各国现代化的追求50年10月入朝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原因:保家卫国P12经过1、抗美援朝结果:1953年7月朝鲜停战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中朝军民的英勇战斗胜利原因2、镇压反革命时间:1950年12月开始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意义时间:1951年12月意义:标志着中国大陆全部解放3、西藏和平解放4、国民经济的恢复时间:1949年~1952年意义:增强了国有经济时间:1950年6月~52年9月意义: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5、土地改革1、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工人:发扬“孟泰”精神社员:发挥饱满的劳动热情知识分子:毅然回国作贡献民族资本家:带头响应号召2、劳动者建设热情高涨工业恢复和扩建鞍钢建立新的工业部门3、“一五”计划的成就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西藏三条公路的建成交通运输业时间:1958年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恶化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们思想:急躁冒进、假话盛行1、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影响时间:1966年5月~76年10月做法:破四旧、贴大字报、开批斗会后果:民主法制遭到残踏奉献为民廉洁奉公精神雷 锋焦裕禄1、时代的楷模拼博精神艰苦奋斗科学求实2、一个神话的消失:”铁人”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3、身在大漠,魂系中华:“两弹一星”精神”1、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1978年12月主要内容: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意义: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首先在农村展开方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方式:设立四个经济特区2、改革开放深圳浦东的变化生活用品的变化休闲方式的变化产生变化一国:一个中国1、“一国两制”的含义两制大陆:实行社会主义社会(主体)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社会(非主体)意义P26第四段第一二行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2、实践台湾历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一部分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反对台独:制定《反分裂国家法》3、盼统一,反台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1、初期外交“三原则”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10月)美军侵入台湾海峡(1950年)“小球推动大球”(1971年4月)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中美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1月)2、新中国外交成就中美外交史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时间:2001年意义:P29最后二行时间:20世纪90年代前后标志“冷战”的结束标志“两极”对抗的终结出现两次“北约”东扩世界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1、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影响意大利举行反恐游行德国人举行反战游行祁盼和平的表现2、祁盼和平挑战和平北约轰炸南联盟(霸权主义)“9·11事件”(恐怖主义)巴以冲突(领土争端)伊拉克战争(霸权主义)挑战和平的表现西方殖民侵略和掠夺旧经济秩序的存在(主要)“二战” 后经济的飞速发展1、发展问题原因南北差距大 (南北问题)对策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不等价交换(见数字对比)殖民掠夺和统治国内不稳定和战乱2、非洲:苦难的延续(原因)生产力水平低科技和民族文化素质不高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1、中国基本国情:初级阶段现阶段小康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概括为“六个更加”2、中国小康争取较长的国际和平环境科技革命突飞猛进3、存在机遇与挑战机遇国际竞争激烈(综合国力竞争)我国经济科技水平落后挑战古埃及的太阳神 —→崇拜弋射收获图 —→顺从长虹卧波 —→征服高峡出平湖 —→改造现代都市 —→协调1、从历史记载中考证:人与自然的关系98年的特大洪灾塔里木河的干涸现实2、从现实社会中感悟感悟: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1、人口增长的现状增长周期在缩短总量突破60亿现状:增长过快结果:影响经济发展如印度现状:增长过慢结果:带来老龄化问题2、不同国家,不同问题如日本结论:人口应适度发展可再生资源:土地、生物等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等分 类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基础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1、自然资源重要性城市缺水农民缺地工业缺矿产2、资源现状:短缺—→如何节约资源关于一次性筷子的问题关注海洋资源3、关注身边的资源史前社会:洪水、猛兽、林火、风暴农业社会:气象灾害、水土流失、环境退化工业社会:资源损耗和破坏、“三废”污染1、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水减少对沿海地区的影响:海平面上升2、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影响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调3、世界存在环境问题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低1、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均资源少就业困难老龄化加快2、产生严重的问题人口的数量应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3、如何看待“人口”与“人手”总量丰富人均量少1、我国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分布不平衡结构性短缺利用率低、损失浪费严重2、我国的资源问题水土流失荒漠化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废气废水废渣1、我国的环境环境污染:三废(主要)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和人民健康威胁民族生存与发展2、环境的影响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1、人口问题: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下降成人文盲率下降人们生活质量提高2、感受计划生育的成就开源节流重要措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解决资源问题调配立法:《土管法》、《森林法》、《草原法》“三北”防护林生态固沙封山育林1、保护环境已列为我国基本国策生态环境建设成就2、治理环境的成就三河: 淮河、辽河、海河三湖: 滇池、太湖、巢湖二区: 煤烟区、酸雨区环境污染防治成就公正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2、人权的内容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财产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劳动就业权、社会保障权、文化教育权等3、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结论:世界人权“路漫漫兮而修远兮”1、反思“历史周周率”“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跳出周期率的方法:发扬民主职权:立法、监督、决定、任免职能:产生各级国家机关全国人大人民代表产生方式:由人民依法民主选举产生职责:具体见P91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职能:为人民服务分类:行政、司法、教育、民政等部门作用:P92第三段1、政府机关2、政府如何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模拟”听证会”建立和完善各项民主决策机制3、专题探究:假如我是政府官员⑴遇到责任冲突的时候,应该选择重要的、紧迫的⑵遇到利益冲突的时候,应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的一票(探究)批评建议权:一项建议的产生(探究)检举揭发权1、公民的权利向人大代表反映并转达通过新闻媒体发表意见向国家机关反映情况2、行使权利的渠道和形式必须合乎法律程序生活在法治社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最高权威是人存在特权阶层1、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生活在人治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人治 与 法治——→要法治不要人治2、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3、做生活的主人:懂法、守法、用法1、中国公民的含义:具有中国国籍的人2、公民的特征:没有角色的差别3、珍重公民称号把握公民本质特征“公民”辨析小保姆与百万遗产1、正确行使自由和权利——→“言论自由”的辨认(探究)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合法权益平等受法律保护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用了我的剪纸?儿童能申请专利吗?王兵的大学梦实现了吗?3、保护社会弱势群体(专题探究)1、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价格传递——发现“看不见的手”获取信息的手段:报纸、电视、网络——关注“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的好处:(具体见P112)——受惠于“看不见的手”2、市场经济结论:只有遵循市场规律,才能促进经济发展计划手段——“以港兴市法律手段——制定法律法规行政手段——“靠山养山、吃水治水”1、市场经济的缺陷:滞后性、自发性、盲目性——“一哄而下”2、政府调控的手段3、宏观调控的原则:必须要遵循市场规律结论:“两只手”要结合中国内部世界范围1、商品经济发展:导致贸易范围扩大2、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充分生产各自的优势产品提高整个区域的总产量3、发展区域经济贸易的作用计算:如何优势互补讨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是与非“西气东输”,我们期盼什么4、绘制家乡经济发展蓝图(专题探究)1111、消费者权益: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2、劳动者义务:爱岗敬业——最基本3、经营者原则:依法经营,艰苦创业4、专题探究:自尊、自立、自强之路如何维权维权的意义⑴走上维权之路⑵就业创业之路就业素质:改变观念、勤奋学习创业素质:有干劲、讲信誉为什么出现“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呢?如何择业?转变观念,提高素质。⑶路在脚下引起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使人类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使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了发展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科学产生技术,技术也产生科学2、科学与技术的关系18世纪中后期的蒸汽机发明和应用19世纪末电力的广泛应用20世纪中叶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3、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1、知识经济的产生:20世纪90年代2、人类经济发展三阶段可以重复使用多人共享,不受时空限制便于传播和处理3、知识经济的特点4、知识经济的地位:决定国家或民族的强弱专题探究:跟随知识经济的脚步为不断学习创造新的条件需要不断学习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形成学习型社会1、等价交换 平等精神2、市场规则 法治精神3、市场竞争 进取精神:“风险投资”的范例消费者的权利1、科技进步对世界观的影响:如电报2、科技进步对价值观的影响:如“效率”一词的使用达尔文的进化论电子检索3、科技进步对思维、行为方式的影响电脑绘画数字化生存4、科技进步对文化生活的影响1111、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2、科技发展的消极影响3、市场与科技带来道德危机4、如何应对专题探究:我们选择什么?道德和法律加强法制建设加强道德建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