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六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2课时)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瓜达卡纳尔战役;阿拉曼战役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概括,分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不断扩大的讲述、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它的扩大在客观上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2)通过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教学重点、难点:苏德战争爆发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德军在英国的顽强抵抗下,于1941年5月放弃了进攻英国的计划,把矛头指向苏联。新课教学三、苏联卫国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爆发1.德军突袭苏联(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利用电脑课件《二战前期欧洲形势》图,边演示边讲述)到1941年夏天,德国已占领了欧洲14个国家。然后,希特勒先在苏联西部边境之外集结大量兵力,后来又侵入巴尔干各国,形成了从西南包围苏联的态势。1941年6月22日(星期日)凌晨,法西斯德国出动了包括意、匈、保、罗和芬兰等国军队在内的190个师,550余万人,4000多辆坦克和近500架飞机的强大兵力,分北、中、南三路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苏德战争的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由于苏军在战争初期准备不足,使德军在几个月里深入苏境内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控制苏联约40%的人口及大部分工业区。尤其是中路德军直逼苏联首都莫斯科,形势非常危急。莫斯科军民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展开了英勇的莫斯科保卫战。(演示影片《为祖国而战》中莫斯科保卫战的相关片断。莫斯科居民参加修筑防御工事;十月革命纪念日红场阅兵及斯大林进行鼓舞人心的演说,红军由红场直赴前线)第二年初,苏军从莫斯科的南、北两面开始反攻,经40多天激战,歼敌50万,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这次战役是德军在大战中遭到的第一次大失败,它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欧洲战场如此,此时的亚、太地区形势又怎样呢?2.日军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 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法西斯在欧洲的扩张,也刺激了日本的野心。1940年8月,日本公开提出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严重损害美国利益。对此,美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增加对中国的援助。英国对日本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美、日矛盾激化了。日本决定趁美国尚未准备就绪,发动突然袭击,取得战争主动权。这便演出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一幕。(显示《日本偷袭珍珠港示意图》,边演示、边讲述)珍珠港是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活动中心,它位于夏威夷群岛的瓦胡岛南部,水区面积33平方千米,可同时停泊各种舰艇几百艘。这里是太平洋上的交通枢纽。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海空军对珍珠港进行了突然袭击,仅以28架飞机、几艘潜艇的微小代价,毁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大部分主要舰只。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与此同时,日本还出动陆军向东南亚各地的美、英军队发动了进攻。到1942年春,日军侵占了东南亚的广大地区和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使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和人民蒙受了战争的巨大灾难。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联合起来,建立起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才能尽快打败和消灭法西斯。四、正义的胜利1.《联合国家宣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目的、时间、参加国和主要内容。思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扩大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政策有什么变化?归纳出绥靖→中立→参战的过程,并分析其变化原因。)法西斯已成为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英、美等国先后放弃了绥靖政策,加入到反法西斯的行列中。为了共同的目的——消灭法西斯,被侵略国家日益走向联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意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意义。在肯定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从此,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不同肤色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了共同抗击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这个同盟的建立,大大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同盟各国在军事上协同作战,在政治上磋商求同,经济上相互援助。它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到1942年和1943年,终于迎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阶段。1)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转折点希特勒为何要重点进攻斯大林格勒呢?(显示《斯大林格勒战役示意图》,边演示,边讲述)①由于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不仅是水陆交通的枢纽,也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石油中转站。②由于莫斯科战役使德军严重受挫,无力再发动全面攻势。所以,希特勒决定集中力量,重点进攻南线。企图占领斯大林格勒后,再向东北迂回包抄莫斯科,南出波斯湾。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关系到苏德双方整个战局的命运。为 了赢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希特勒于1942年7月集中150多万兵力,每天出动上千架次飞机,共投下100多万枚炸弹,整个城市几乎夷为平地。但是,英勇的斯大林格勒军民并没有被敌人的气势汹汹所吓倒。他们冒着敌人的狂轰滥炸与冲进市区的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搏斗,打退了德寇一次次整师整团的集团冲锋,顽强地守卫着每一寸土地。希特勒虽然把它的主力和几乎所有的后备力量都调到了斯大林格勒,但是仍然没有攻下这座英雄的城市。1942年11月19日,苏联红军从斯大林格勒的西北和南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德军防线,转入反攻,5天内将德军22个精锐师33万多人包围起来。1943年元旦过后,苏联红军开始了歼灭德军的战斗,到1943年2月,幸存的被围德军全部被歼,生俘9万多人,以鲍罗斯为首的24名将官也被活捉。历时180天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以苏联红军的胜利、德寇的失败而告结束。德军经此战役后,元气大伤。从此,德军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苏军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苏德战场的转折点。由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鼓舞了正在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各国人民,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发生了瓦解,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变,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2)瓜达卡纳尔战役(1942年6月)——太平洋战场的转折(显示《中途岛海战形势图》,边演示,边讲述)中途岛位于珍珠港西北。大战前夕,成为美军基地。日本军部为了彻底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于1942年6月派出庞大舰队,向中途岛发动进攻。由于战前美军成功地截获了日军的作战计划密码,因此对日军的行动了如指掌,在战斗中取得了主动权。结果,美国以少胜多,取得了重大胜利,日军损失惨重。请同学们看课本中《中途岛海战日美参战兵力比较表》和小字有关这次战役的结果部分。(学生阅读)从此,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了,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了转折。3)阿拉曼战役(1942年10月)——北非战场的转折1940年夏,意大利趁法国战败,英国正在进行保卫祖国的战斗,无暇东顾之机,在北非发动了进攻。由于北非位置重要,希特勒也派他的手下悍将隆美尔率军来到这里。1942年夏,德、意军队曾一度挺进到距亚历山大港只有60多千米的阿拉曼地区,开罗告急。10月,英军在蒙哥马利将军的指挥下,在阿拉曼迎击德、意军队,德、意军大败,损失惨重,英军乘胜西进。北非战场形势发生了转折。在英军西进的同时,艾森豪威尔指挥的英、美联军在北非登陆后,向东推进。北非的德、意军队处于东西夹击之中。1943年5月,北非德、意军队投降。小结斯大林格勒战役、瓜达卡纳尔战役、阿拉曼战役都以反法西斯国家的胜利告终,完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转折,反法西斯力量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PAGE-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