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六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3课时)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意大利投降;诺曼底登陆;德国投降;波茨坦会议和《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和二战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斗争、浴血奋战的结果。中、苏作为亚、欧的两个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2)通过引导学生对二战的反思,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和平对于世界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全球意识。教学重点、难点:二战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界反法西斯国盟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的建立有什么意义?1942年初,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斯大林格勒战役、瓜达卡纳尔战役、阿拉曼战役完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转折,反法西斯力量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新课教学4.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意大利是法西斯轴心链条上最脆弱的一环,在一连串失败的打击下,政治、经济危机不断加深。北非战事结束后,1943年7月,美、英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7月24日下午,意大利国王召见墨索里尼,让他下台,成立新政府。随后,墨索里尼被拘禁。9月3日,新政府在西西里岛签订了停战协定,向盟军投降。墨索里尼的垮台,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开始解体,是反法西斯同盟的一个重大胜利。但是,希特勒不愿失去意大利这个盟友,他命令在意大利的德军拼命抵抗美、英盟军,并派人将墨索里尼从囚禁地救出来,作为德国的政治傀儡。1945年,墨索里尼在逃亡中被意大利游击队截获,最后落得一个暴尸米兰广场示众的下场。(演示出《墨索里尼暴尸米兰广场》课件或照片。)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1944年6月6日凌晨,在艾森豪威尔将军指挥下,一支庞大的舰队载着登陆部队,由700多艘舰艇和上千架飞机掩护,横渡英吉利海峡,向德军防御薄弱的法国诺曼底地区进发,很快突破了希特勒用来防御登陆部队进攻的所谓“大西洋壁垒”。一个月里,登陆的同盟军超过了100万人。在欧洲成功地开辟了对德作战的第二战场。从此,德国法西斯在欧洲战场上便陷入了东、西夹击之中。不久,盟军进入巴黎,一直在国外领导“自由法国”运动的戴高乐将军也率法军随同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2)德国无条件投降(194年5月8日)雅尔塔会议后,美、英盟军在西线发动了强大攻势,渡过莱茵河;苏军也迅速向西推进。1945年4月25日,美苏军队在易北河岸的托尔高一带会师。同一天,苏军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开始了最后的攻坚战。4月27日,苏军攻入柏林市中心,红军战士经浴血奋战,于4月30日把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主楼的圆顶上。就在这一天,恶贯满盈的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朝自己的脑袋开了一枪,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指导同学们参看教材彩图12)。5月8日,德国代表正式签订了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的战争结束了。3)《波茨坦公告》的发表(1945年夏)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法西斯轴心国是由哪三个国家组成的?(学生回答)意大利是哪一年投降的?(学生回忆并作答)1945年5月,德国也签订了无条件投降书,只剩下日本帝国主义还在亚太地区拼死挣扎。当时亚太地区的战况是这样的:在中国战场,解放区军民正在进行反攻;在太平洋战场,美军把太平洋上日本战领的各岛一一夺回,正向日本本土逼进。为了巩固对法西斯德国的胜利和加快结束对日战争,1945年7、8月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了又一次首脑会议,即波茨坦会议。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在征得中国政府同意后,7月下旬,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4)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1945年9月2日)《波茨坦公告》发布以后,日本法西斯居然不予理会,仍然负隅顽抗。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分别投下原子弹,日本损失惨重。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出击中国东北和朝鲜。毛泽东主席向中国人民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抗日军民展开全面大反攻。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广播讲话,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向同盟国投降。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内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指导学生参看教材彩图13)。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宣告结束。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请同学们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学生看书作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学生思考、讨论)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法西斯国家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它们把战争强加给各国人民,遭到了各国人民的反对。战争的非正义性,决定了它们的必然失败。其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加强了反法西斯各国的合作,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这是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呢?1)这次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战争历时6年多,遍及世界各地。在战争中丧生的人数约5 000万。直接军费消耗达1.1万亿美元,还有4万多亿美元的物质财富被毁坏,人类多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指导学生看《成为废墟的柏林》图。)2)这次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在这次战争中,法西斯屠杀无辜平民,毁灭人类文明,残暴本性暴露无遗。(举“南京大屠杀”和“纳粹残杀犹太人”两例,并指导学生看教材插图。)但是,战争又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了战争,赢得了和平,又赢得了进步。3)第二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垮;英、法虽打赢了战争,却失去了往日的优势地位。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参加了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从而促进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战后,殖民体系瓦解,帝国主义统治范围大大缩小;亚、非、拉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加快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4)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战后,欧、亚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如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等。特别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这大大发展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5)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战期间,为了战争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战后被用于和平事业。如随着原子弹的爆炸成功,才出现后来的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人类进入了核时代。又如,1944年德军开始使用V—2火箭轰炸英国,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出于军事指挥和控制高速飞行武器的需要,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等等。这些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小结:同学们:“二战”的硝烟已经散去半个多世纪了,我们仍要学习这段历史的目的,就是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使我们更加热爱和平、珍惜和平。在当今世界和平环境中,努力学习本领,争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PAGE-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