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课 工业文明的前奏——思想解放运动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文艺复兴运动的时间、范围和性质;文艺复兴运动发源意大利的原因;人文主义;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莎士比亚、培根;拉伯雷;塞万提斯;夸美纽斯;资本主义发展与宗教改革的相互关系;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基本史实。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本节教材中涉及的基本史实和基本历史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2)通过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前因后果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历史过程、历史人物、思想和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4)通过对文艺复兴中重要作品的了解,培养学生文艺鉴赏的能力。3、态度情感价值观:(1)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2)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教学重难点:人文主义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教学过程:导入:有谁曾经阅读、欣赏过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或者有谁听说过哪些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或者科学成就?这些作品都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具有极高的价值。新课教学一、思想解放运动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1)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根源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天才辈出的时代,他们创造了大量的精神文化财富。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即14~16世纪出现这种精神文化创造旺盛的局面呢?我们先请同学来概括一下教材对这一问题的解释。(生依据教材概括,师归纳整理):第一,文艺复兴在14世纪出现于意大利,这与资本主义在14世纪首先于意大利萌发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此问题:一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就必须从长期禁铜人们思想,并且维护封建统治的宗教神学的检格下解放出来,这属于破除旧的文化意识对新的社会因素成长阻碍的方面;再则,新兴的资本主义因素需要能够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意识形态、社会理论、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这属于营造有利于新的社会因素的文化氛围。请同学们阅读这一段论述。[资产阶级]为了扩大经济实力,就极需要改良生产技术、改革生产工具、通晓经济理论和实验科学、开辟市场、改进运输,于是对现实社会提出许多疑问和对自然科学提出更为现实的课题。为此,他们需要延聘经理工、商、银行企业的熟练人才,为他们服务;那些市民出身的学者、文学家、诗人、音乐家、建筑师、画家、雕刻家、医生、教师和法学家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华,创作出适合本人和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引自陈小川等《文艺复兴史纲》第二个方面,文艺复兴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这体现了历史文化发展的继承性的方面。在古代希腊、罗马时期,欧洲已经创作了辉煌的古代文化。由于战乱和教会的文化专制,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在西欧被毁坏被遗忘了。但是许多文化典籍在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保存下来,意大利在地理位置上与上述地区比较接近,14世纪,这些文化典籍回传意大利。再加上意大利是古代罗马帝国的中心地区,保留了许多古罗马的文化遗产,具有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同时,意大利有许多从事古代文化研究的学者,一些原在东罗马帝国的学者因为战乱的影响也迁徙到意大利,为文艺复兴准备了人才条件。讲到这里,是否有同学已经想到了“文艺复兴”这一名称的某种含义? 明确: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具有整理古代文化典籍,重新发现古代文化的方面。但是,仅仅是“复兴”并不能说明文艺复兴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了在古代文化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的人文主义思想。(2)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人文主义生:(阅读并概括教材阅读部分(小字部分)关于人文主义内容的说明,要求能够指出人文主义的四个方面的反对和四个方面的肯定、提倡)师:我们可以对人文主义的概念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以便加深对这一概念的认识。HUMANISM(板书)这个词就是“人文主义”。Human一词我们在英语课上已经学过,是人、人类的意思,加上表示“主义”的词缀-ism,就构成了“人文主义”一词。如果直译的话,这个词的意思应该是“人主义”或者“唯人论”,我们常说的“人道主义”,也是这个词。一言以敝之,就是要充分肯定人的意义、人的价值,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上。我们现在都知道,人现在占据着世界的中心位置,统治着世界,是最重要的物种。那么,人文主义强调这一点是对什么而发?意义何在呢?这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说明。在欧洲中世纪,封建主义神学统治禁铜着人们的思想,基督教的教义宣扬人都是有罪的,因为人类的祖先犯有“原罪”。人类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就是为了“赎罪”。在这种说教之下,人的现世的生活被否定了,人的价值被贬低了,神占据了中心地位。人文主义在当时的作用,就是要把人从这种宗教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都渗透着人文主义的思想。我们现在就来分析文艺复兴的作品如何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3)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主要文艺成就师:现在,我们先请同学列出教材中提及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作品。生:(按教师要求列出主要人物和作品)师:我们从这些人物和作品中选择一些更具代表性的进行详细的剖析。让我们先阅读一段恩格斯的论述: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最后的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引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37页生:(阅读并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尽可能地谈论自己的认识)师:恩格斯给予但丁以极高的评价,把他作为一个新时代开端的标志,可见他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但丁作为文艺复兴的先驱者,拉开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序幕。我们现在就来了解但丁的生活和创作活动。但丁生活的年代是从1265年到1321年,是意大利著名的工商业中心佛罗伦萨人。青年时代,作为佛罗伦萨资产阶级政党(白党)的骨干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一度被任命为佛罗伦萨城市共和国的行政官。他致力于意大利的统一事业,反对教皇干涉内政,反对贵族把持政权。后来,代表教会势力的政治集团(黑党)在佛罗伦萨得势,他们判处但丁终身流放,不得回归佛罗伦萨。在20年左右的漫长的流放中,但丁完成了他的传世巨著《神曲》。《神曲》采用了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但丁本人在梦境中游历三界的过程。三界是地狱、炼狱(又译净界,没有重大罪孽的人死后在此进行修炼,洗心革面,然后升入天堂)和天堂。描写了在梦幻游历中遇到的各类古今人物。通过对这些古今人物的描绘、对话和评价,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例如,但丁把当时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安排在九层地狱的第八层,在一个火窟中永远受烈火的煎熬。但丁对地狱中的另外一个教皇尼古拉三世说: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受的刑罚是公正的,……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你们把金银作你们的上帝,你们和偶像崇拜者有什么不同?但丁是第一个提出个性和理性觉醒的诗人,是人文主义思潮的最早代表。他在《神曲》中歌颂了自由、理性和求知精神,要求思想解放和宽容异教。充分地表现出人文主义的精神。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的叙述,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其他文学家的主要思想和成就。生:(叙述和概括有关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的内容)师:(整理学生回答的内容,如果时间允许,可以介绍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薄伽丘《十日谈》的叙事结构和适合中学生的小故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美术方面的代表人物是乔托。(可以展示《哀悼基督》并简单讲解)进入盛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艺术家,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术三杰”。现在,我们一起欣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现在,请同学谈谈自己对这一作品的理解。生:(结合图片讲解)师:(依据学生讲解的实际情况概括并补充。注意以下方面:作品的背景和取材、作品在心理描绘方面的特点和成就、作品在构图和空间透视感方面的特点和成就,特别是作品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作品虽然使用的是一个宗教题材,但完全摆脱了这类题材通常的僵化和呆板,作品所表现的实际上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和人性,而不是“神性”。同时,作品无情地鞭挞了背信弃义的叛徒的丑恶灵魂,表现出爱憎分明的感情和鲜明的政治倾向,这和当时意大利人民争取祖国统一的斗争密切相关,反映了当时意大利人民的斗争意志和道德标准。现在,让我们分别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请同学先谈谈自己的感受。生:(分别叙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师:《蒙娜丽莎》冲破了黑暗的教会文化的束缚,摆脱了传统的宗教题材,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作品成功地表现了人的精神世界,歌颂了人、人的美,歌颂了人丰富的内在思想感情。作品表现的“永恒的微笑”说明了画家要求以欢乐的和爱慕的心情来看待现实世界。因此,作品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肯定,充分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西斯廷圣母》似乎表现的是一个宗教形象——圣母,但实际上是一个人间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形象。画家在这里歌颂了人的伟大和人类崇高的感情。15世纪以后,文艺复兴越出意大利的范围,在西欧的其他国家发展起来。2.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师:我们先来区分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分别活动在哪些领域之中。生:(阅读和区分)师:(归纳和整理学生的回答)在文学领域中,主要有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拉伯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莎士比亚是剧作家,另外两位是小说家;在社会政治领域主要有英国的莫尔等人。对于伊拉斯漠,同学们可能感到不太容易确定他的身份。《愚人颂》,用讽刺的手法,把“愚蠢”人格化,假借“愚蠢”之口,对国王和教会人士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可以视为一部文学作品。而他的主要身份,应该是一位古典文化的研究者和宗教研究者。托马斯·莫尔同情劳动人民,批判了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的罪恶。在思想史上第一次设想了共产主义的蓝图,但找不到实现这一蓝图的现实途径。因此,只能停留在空想之中,“乌托邦”一词在以后也广泛的流传和经常被引用,作为一种脱离实际,不能实现的理想的代名词。莫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对以后的社会主义思潮有重要的影响。在上述人物中,成就最为辉煌的当属莎士比亚。现在,先请一位同学评介莎士比亚的一部剧作。生:(评介一部莎士比亚的剧作)师:(简要整理学生的发言。进一步分析莎士比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莎士比亚剧作的主要种类、艺术成就、艺术风格;莎士比亚的政治态度和人文主义精神。展示一段西方学者对莎士比亚的评论)莎士比亚体现了中世纪结束以来许多伟大作家的特征,即对人类和现世事物的强烈的爱。……莎士比亚思想的力量和范畴已经远远超越过他那个时代所局限的水平。他同时代人的著作只有少数至今还广为流传;而莎士比亚的戏剧在说英语的国家所占的地位就像一本世俗的圣经。其原因不仅是作者具有无可比拟的表现才能,而且特别是作者才华横溢,对受到狂暴的激情冲击和受到命运摆布的人物性格作出了深刻的分析。引自E.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我们通过这段话,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价值和他的作品对现代的影响以及形成这种影响的原因。3.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生:(提取和组织教材中有关文艺复兴意义的论述)师:概括同学们的意见,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和反神学世界观的运动;第二,它促进了近代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第三,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最后,我们依据黑板上的板书提纲,整理和系统化我们今天所学习的知识。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板书提纲系统地回忆本课内容)(文艺复兴为一课时,宗教改革转入下课时)师:我们在广一课时学习了有关文艺复兴的历史。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同时,西欧在意识形态和政治领域中,还发生了一场重要的运动,这就是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在时间上,与文艺复兴的后期相重叠。二、西欧的宗教改革1.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师:资本主义兴起以后,资产阶级除了要在经济上发展自己的实力以外,也必须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相适应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同时,要与封建势力进行斗争,清除自己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宗教改革运动实际上体现了上述需要。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上面所说那种资产阶级发展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排除发展道路上障碍的过程为什么首先体现在宗教问题上?生:(思考并回答,如果学生思维难度较大,可以采用师生之间启发和相互讨论的方式进行,突出教会在经济、意识形态、社会生活方面的势力,进而认识教会是欧洲最主要的封建堡垒,是封建统治的一个重要支柱)师:综合我们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问题的关键在于教会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强大而普遍的影响,教会是封建统治的工具,不削弱教会的势力,资本主义就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同学们可以考虑一下,文艺复兴是否也体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基督教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观察学生的反应,予以胄定的回答)我们一起来阅读教材第17页所引用的恩格斯的一段话。(阅读恩格斯的论述)可以看出,恩格斯正是用中世纪教会的意识形态的垄断来解释资产阶级的宗教改革运动。我们现在通过西欧不同同家的情况来认识宗教改革运动。2.德意志宗教改革师:宗教改革首先开始于德意志,这与德意忐当时处于分裂状态,教会对德意志政治经济上的控制和压迫特别深重有关。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要高出当时德意志名义上的中央政权“神圣罗马帝国”年财政收人的数倍。例如,教廷在16世纪初每年从德意志榨取30万古尔登(货币单位),这个数目相当于同期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每年税收额的20倍左右。这种搜刮,既不利于资本主义早期的原始积累,也极大地恶化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美国兹大主教的亚尔伯特为了偿还行贿欠下的巨款,自愿充当教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销“赎罪券”,并宣扬,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的灵魂就升入大堂。消息传到德意志的一位教士兼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耳中,路德怒不可遏,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痛斥了“赎罪券”的欺诈,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因信得救)的原则。宗教改革运动就此开始。“因信得救”原则的意义在于实际_卜否认了教室的神权,每一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和信仰来摆脱“罪恶”,并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下面,我们来探讨当时德意志社会各个阶层对宗教改革的反应和宗教改革以后德意志的宗教格局这两个问题。生:(阅读教材,分别讨论上述问题)师:通过同学们的探讨,可以看出,第一,宗教改革是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响应,同时也有一部分封建君主和贵族的支持并投入了这场运动。第二,宗教改革使天主教会发生分裂,出现了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新教派,德意志不再是罗马教廷的一统天下,运动的影响还波及北欧地区。对于宗教改革中的农民和封建君主、贵族,我们还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农民参加宗教改革运动的目的是要摆脱教会的剥削,摆脱困苦的生活。但是,领导宗教改革的资产阶级不会顾及农民的要求,因此,农民后来抛开了路德等宗教改革的领袖,在闽采尔的领导之下,走上了武装反抗的道路。封建君主和贵族参加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目的则是借以削弱教会的政治经济势力,以便自己从中获得利益。在德意志宗教改革兴起以后,其他国家的宗教改革相继兴起。3.加尔文教派(板书)师:加尔文领导宗教改革主要在瑞士进行,影响到瑞士的大部分地区。加尔文教派是新教中的激进派。为什么这么说?请同学们通过比较加尔文的主张和路德的主张的异同,来思考这个问题。生:(进行比较分析并回答)师:(总结和指正学生的回答)相同之处是都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加尔文的主张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的主张上。它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加尔文教派在欧洲的影响比较广泛,并不限于瑞士。该教派特别对法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因为中世纪后期以来,法国的中央王权有比较大的发展,罗马教廷对法国政治经济的影响程度较轻,法国的王室与天_主教会因此没有明显的矛盾,法国政府坚持天主教的信仰,反对宗教改革。16世纪中期,加尔文教派传入法国,形成了“胡格诺”派。此后,天主教和胡格诺两大集团进行了长达30年的宗教战争。最后的结果是天主教被规定为法国国教,但胡格诺派获得了信仰自由和平等的政治权利。现在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宗教改革对法国的影响?生:(评论家教改革对法国的影响)师:总而言之,宗教改革在法国促成了一定意义_广的信仰自由,促进了新教的传播,打破了天主教对意识形态的垄断。4.英国的宗教改革师:英国宗教改革的情况比较特殊,同学们考虑一下其特殊在什么地方?生:(分析英国宗教改革的特殊性)师:概括同学们的思考,英国宗教改革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宗教改革由英国的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地展开,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第二,与上面分析的改革的第一个特点有关,改革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仪式等方面。在某种意义上说,英国的宗教改革是比较保守的,不能满足资产阶级的需要。因此,资产阶级又发动了清教运动,力图建立一个真正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清教运动对英国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学们将在学习本书第二章第一节《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时认识其影响。5.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意义师:不管各国的宗教改革的具体情况有何种程度的差异,在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请同学们结合前面思考学过的知识概括出这一共同点来。生:(思考并回答)师:共同点就是天主教会,或者说罗马教廷的权力和影响。这是一个根本点,其他的影响都是与这一点相关的。结合宗教改革影响的几个具体方面,论证我们刚才的说明。生:(结合教材所列出的诸方面的意义进行论证)师:正是因为罗马教廷势力的削弱和影响的式微,导致天主教会无力维持其精神垄断,科学和自由的思想才能成长起来;西欧各国才能摆脱教廷的影响,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和教育事业;而封建主义精神支柱的动摇,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传播,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意识方面的准备。我们现在开始对前面学习的有关宗教改革的知识进行回忆和系统化。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板书提纲系统地回忆宗教改革的内容)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