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课 工业文明的前奏——新航路的开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客观条件;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及主要航线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2、方法与过程:⑴引导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及殖民扩张一目的内容,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⑵引导学生分析殖民扩张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⑶通过对麦哲伦环球旅行的评价,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通过学习罗盘针运用于航海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联系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后,在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⑵通过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形势,从而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⑶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美的血腥掠夺,一方面给这些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打断了他们的发展,造成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长期落后,另一方面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教学重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影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5世纪世界航海史上有两大壮举,一是中国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明朝前期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从1405-1433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成为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二是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欧洲国家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远洋航行,开辟了通往亚洲和美洲的新航路。新课教学一、“新航路的开辟”设问一:假如你是当时的航海家,在具备哪些条件的情况下,会出海航行?先由学生自由回答,然后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补充回答。要点归纳如下:客观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的进步(地圆学说);科学技术的发展(绘图技术的提高、远航海船的制作、罗盘针的使用、武器装备的改进);王室的支持明确:罗盘针的使用,使得远洋航行不至于迷失方向。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曾经的辉煌已经过去,现在的历史需要我们来书写,所以我们一定要奋发图强,立志成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远航的条件具备了,但新航路的开辟更有它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设问二: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对货币的需求增加——根本原因;社会根源:对黄金的狂热追求——主要动力;商业危机的出现,使西欧国家被迫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教师应进一步说明,传统的东西方商路是东方商品运到地中海东岸,再由此转运到欧洲各地,所以欧洲商路主要在地中海沿岸,意大利成为主要贸易中心,为后面的内容作铺垫。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利用图表结合的方法或利用教学课件由学生完成,着重掌握开辟的几条新航线。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记忆时利用谐音法、形象记忆法等方法记忆。然后教师指出,在开辟新航路时走在前列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设问三:为什么西班牙和葡萄牙走在海上探险的最前头?(教师提示学生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和相关地理知识来思考,要点归纳如下:1.都在大西洋沿岸,地理位置有利;2.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3.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有能力支持和供应远航必需的装备和费用;4.均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以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设问四:新航路开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出示材料一:菲律宾的麦克坦岛上有一块双面碑,正面写着“菲律宾土著人抵抗欧洲人入侵,在此击毙其统帅麦哲伦”;背面写着“麦哲伦与菲律宾土著人激战,受伤后身亡于此。后来,其部下继续西航,完成了第一次环球旅行”。想想这是为什么?出示材料二:“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影响:1.引起“商业革命”,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2.引起“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3.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4.打破了世界各国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5.欧洲国家开始殖民扩张)教师进一步指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日益成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但这种联系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与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密不可分。小结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新航路开辟的成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趋势;欧洲国家开始对亚、非、美洲进行政治控制、经济剥削和文化侵略,改变了东西方关系;各大洲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由于这种联系建立在侵略、奴役的基础上,必将引起被侵略国家和人民的反抗。[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自扩张的主要方向与所控制的航线的关系,并指出葡萄牙由于国小、经济落后。它所侵略的对象是文化发达的国家,所以决定了其扩张的特点不是全境占领,而是以侵占军事据点、建立商站等方式掠夺财富。西班牙则是占领全境,直接掠夺财富。欧洲殖民统治给亚、非、拉美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布置作业1.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2.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根据你的理解,分析“世界”是怎样被发现的,并分析其影响。 课堂练习关于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评价,我国史学界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交往做出特殊贡献的人物;有人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种灾难;有更多的人倾向于“进步与正义”两条标准进行评价,认为哥伦布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上的客观进步性。你认为哪一种观点合理?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看法。这是一道开放型问答题,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1)同意第一种观点:美洲的发现,使欧洲贸易空前扩大,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从美洲掠夺的黄金等财富,引起欧洲“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推动了西欧和世界的进步。(2)同意第二种观点:其航行美洲目的是掠夺黄金,到达美洲后对印第安人大肆屠杀,把美洲纳入征服和血腥掠夺的对象。此后,西班牙、葡萄牙占据了美洲大部分地区。在殖民者的屠杀、奴役,以及欧洲传染病的侵袭下,种族几乎灭绝。因此是一场空前的灾难。(3)同意第三种观点:其虽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参见2),但客观上使掠夺的财富成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西欧乃至世界的进步。 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