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猿相揖别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猿相揖别说课稿

资源简介

《人猿想辑别》教学活动设计
[背景介绍]
一部优秀的电影,一般都有一个精彩的开头,紧扣观众的心弦,使观众欲罢不能。教学活动其理亦然。
起始课(新学年第一节课),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如果起始课能紧拴住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学习社会学科的兴趣,那么它会给学生在未来学好社会学科,带来信心和希望;如果起始课能撞击学生的心弦,让学生产生一种非听下去不可的愿望,觉得学习活动是一种艺术享受的话,那么起始课将会产生先声夺人,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效果。基于以上考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案例。
[案例描述]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教学内容提出了人类起源的科学观点,叙述了古猿进化为人的进程,以及劳动在这一进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有助于学生初步树立生产劳动观点和无神论观点。
2、围绕人类的起源,学生或教师讲述“女祸造人 ”“上帝造人”等故事,并展开课堂讨论,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人类起源的传说,掌握人类起源的科学观点,反对神学观点。
2、使学生掌握从猿转变到人的简要过程,认识劳动在其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2、难点:古猿进化为人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2、制作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在初一阶段你们学习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即“人与环境的关系”。而初二社会主要围绕“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这一主线展开的,介绍了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探索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本书运用了丰富的材料,揭示了整个人类和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各方面,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信心学好这门学课呢,请大声回答。
生:有、有、有。
师:你们的答案使我很高兴,也使我信心百倍,让我们在新学年精诚合作,共同教好和学好这门学科吧。(掌声响起)。
(二)、新课教学
师: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人类起源的各种神话故事,现在请把劳动成果展示出来,让我也来倾听一下好吗?
生:讲故事(略)
师;好,这几位同学所讲的故事非常精彩,说明同学们的课外知识非常广博,但大家相信这些神造人的故事吗?
生:不相信。
师:哦,答的很干脆。其实在古代社会也有人不信,如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在《楚辞.天问》中曾对女祸捏土造人提出质疑:“女祸有体,熟制匠之?”意思是女祸的容貌体形又是谁造出来的呢?既然人不是神造出来的,那么我们人类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请观看投影材料:
投影显示:19世纪中期,伟大的英国学者达尔文收集亲研究了大量关于动植物演变和发展的资料,揭示了生物界发展的规律,创立了进化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1895年)和《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1871年),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资料,证明了人类和猿类有许多相似之处:猿全身骨骼的形态造构、骨块组成以及肌肉、心脏、血管和脑与人相似;猿的血液成分与人类接近,猿面部能显露喜怒哀乐的感情变化,与人类相似;猿的胚胎发育过程与人接近(有个别孩子出生的时候还有尾巴,脸上还长毛)。
师:根据上述材料,达尔文提出了什么观点,又有什么缺限?
生:人类是从某种古猿进化而来的,但达尔文没有能解释清楚古猿是怎样进化成人的。
师:不错,看来同学们课前预习的很好。那么请再思考一下:谁弥补了达尔文的缺限呢?又提出了什么样的论断呢?
生:恩格斯于1876年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论断,科学地回答了古猿是怎样转变为人的问题。
师:《人类的起源》这一目教学内容我们已经学习完毕,下面请哪位同学在黑板上用板书小结一下好吗?请自告奋勇。
生:板书演示(略)
师:我很惊讶,这位同学的板书可谓流畅,字也写得很漂亮,而且小结的很简练但又很完整。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我的小结,可以在内心暗自比较一下,课后告诉我,好吗?
投影显示:
中国:女娲造人
神话观点
西方:上帝造人
人类的起源
达尔文:人类是从某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科学观点
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师:史前文明、埃及文明 、巴比任文明 、印度文明 、中国文明 、欧洲文明——人类从原始落后、孤立、分散的封闭状态,一步步走到了被称为信息时代的今天,这是一条漫长悠远,耐人寻味的艰险之路。300万年前,非洲大陆的重山密林之间,一个类人猿直起了身体,将前肢变成了双手,从那一天起,人类的历史开始了。现在让我们来体验、回味这精采的一幕。请同学们结成前后四人为小组来讨论学习《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内容,要求在讨论学习之后,每一位同学都能简要回答:劳动是怎样创造人本身的?
生:讨论(略)
师: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讨论的也很有趣,如有一小组提出了人是由劳动创造而来的,那么现在动物园里的猩猩、猴子有朝一日能否变成人?这么一个的趣的问题,但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里就不展开了,我们将在以后的活动课再做讨论。好,下面我们再观看一则投影。
投影显示:
→获得丰富营养,脑髓发展
劳动 前后肢分工 视野开阔、大脑发达→人脑形成
古猿 →手脚形成→ 人
直立行走 发音器官发展
→需交换思想,表达意见 语言产生→思维发展
→学会制造工具
师:通过图示我们可以明白古猿的进化过程和劳动的重大作用,同时也明白了各种变化之间的一些内在联系。最后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生:朗读
(三)、新课小结
师:本课主要介绍了人类的起源,主要有:
1、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2、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直立行走,手脚形成,语言产生,人脑形成,工具制造都是长期劳动的结果。
3、由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要树立哪些观点呢?
生:无神论、热爱劳动。
(四)、作业布置
1、课内作业:《作业本》第2 页1-3 题
2、课外作业:为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通过本题的思考,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课的重点和观点)。
[案例分析]
1、“学习者的变化是后天习得的”,这就是说,只要学习者具有主动学习的要求,都是可以习得的。学习者主动学习的要求,或是来自学习者内在的动力,或是来自外界的作用,只要具有主动学习的要求,就可以习得。根据布卢姆的观点,95%以上的学生都是可以学好的。根据这一教学理论,我尝试着尽量把起始课这一教学活动设计得更好,从而通过外界的作用来激发学习者主动学习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了故事法,讨论法等教学手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精心设计问题情景,促使学生探究。
2、起始课的备课中要充分重视了解学生的知识和心理准备,组织起始课教学前,应深入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如分析本届学生上学年本学科的考试成绩,以掌握本班学生的基本水准,分析现在将要组织学生学习的教材起点,研究与学生已学过的教材的联系入口,这样才能从班情出发,因材施教。尽可能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搜集相应的课外材料,适当对教材加以延伸,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从实际教学效果看,由于我由衷地赞赏学生,让学生讲故事、课堂讨论,不拘一格地让学生评价师生的两则板书等活动,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师生很快熟悉起来,不但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也营造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今后教学的有效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