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三课时)(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三课时)(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

资源简介

第 五 单 元 走 进 社 会
第三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规则是可以根据需要制订的并不断完善和更新的,体现大多数人意愿,是为建立正常生活秩序服务的。
(2)通过列举生活中规则,体察各种规则的作用,树立不断完善和改进规则的意识。
(3)通过查找资料和小组学习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规则源于人们生活的需要 ,也是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难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规则作用,能树立完善和改进规则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平时同学们都爱“吃肯德鸡”,知道最近肯德鸡快餐品种有什么变化吗?
(“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被停止销售,因为含有苏丹红一号。而苏丹红一号里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
【教师】同学们想,这一规定的产生是不是无缘无故的呢?和什么有关系?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规则,这些规则又是怎样产生的?是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则是谁制定的?有什么作用?今天我共同来学习《规则---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老师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一)规则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变化
1、旧的等级制度
【教师】阅读《红楼梦》中元春省亲,然后教师提问:孙女要拜见祖母,为什么祖母说使不得,也连忙下跪呢?这反映当时社会什么问题?
(因为元春是皇帝的妃子,代表着皇帝。而封建社会君臣之礼高于父子之礼的。)
【教师】今天我们与父母见面礼节还是下跪吗?看了课本第 24页“阅读卡”和图5-24元春省亲,哪位同学能够用关键词描绘一下那个时代的社会需要和社会规则是什么呢?
2、斑马线的来历
【教师】这也说明礼节是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一开始马路上就有斑马线吗?(学生回答没有)那么你知道斑马线是怎么产生的吗?请大家看课本第25页内容。哪位同学能够用关键词描绘一下古罗马时代一些街道的交通状况是什么样的?社会需要和社会规则是什么呢?
3、伦敦街道的交通状况
看课本第25页课文和图 5-25 19世纪的伦敦街道,哪位同学能够用关键词描绘一下19世纪的伦敦街道的交通状况又是什么样的?社会需要和社会规则是什么呢?
4、综上所述,你领悟到了什么?
①维护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特权制,即使父女也要以君臣之礼相见。
②解决人马车混行、交通经常拥堵的状况,出现马路和人行道;规定人走人行道和跳石。
③解决跳石成为阻碍(汽车代替马车)的问题,出现了人行横道线又称斑马线;规定人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
④规则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许许多多的规则,都来自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
人类社会的历程,也是各种规则、制度不断完善和更新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
无数旧的规则和制度被废除,无数新的规则和制度在产生。
【板书】许多规则都源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
5、【教师】也说明规则有着悠久的历史。同学们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①撑杆跳高比赛“要有助跑,不能交替使用双手的动作”规则,就是因为1904年奥运会上,日本运动员顺竹竿爬上去,所以才确立的。
②红绿灯的产生时只有红灯和绿灯,为了确保安全,后来才有了黄灯。
③十字路口电子眼的出现,就是因为有些人不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才产生的。(二)【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看课本第25到26页的阅读卡,
1、讨论为什么要制定各种适用于太空社会的新规则?
现代空间科技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就需要考虑新的规则。
【板书】当新情况和新问题出现时就需要考虑新规则(或新举措)
2、请同学们思考这个案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说明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有新的规则产生。
社会越发达规则越细。
规则是根据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也是为生活服务。
【教师】认识的很深刻!告诉了我们规则的作用,就是为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同学们还知道,近几年还有哪些新出台的规则和法律吗?
(三)规则的制定
【教师】很好!又一次说明了规则是源于生活的。同学们你知道规则是怎么制订的吗?
【学生】根据需要大家共同商量制订的吧!
【教师】猜的差不多。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个规则的制订过程,请同学们看书第26页。(学生看书)同学们看过了,相关的收费标准是通过什么来确定的?
(价格听证会。)
【教师】为什么相关的部门不直接出台一个标准,而一定要有价格听证会来确定提价的幅度呢?
(因为价格听证会能够代表大家的意见。)
【教师】为什么价格听证会就能代表大家的意见?相关部门就不能代表吗?
(不能。因为价格听证会的人员是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意见更全面,能代表大数人的意愿。)
【教师】我们课本上第26页5-28图,还告诉我们听证会代表的产生办法。我还想问同学们,为什么规则一定要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呢?
(如果不代表大多数人意愿,人们会有意见的。)
【教师】那又会怎么样呢?
(不好推行!)
【教师】那么一个推行不下去的规则能起到制订时预期的作用吗?那又告诉我们什么?
(我制订规则是一定要公正、公平,体现社会大多数人意愿。大家制订的规则,大家更愿意遵守,这样才能保证规则的顺利执行。)
【教师】可还是有人违反规则呀?为什么还有人违反规则呀?
(总有人不自觉呗。)
【教师】可见规则就是顺应多数人意愿,专门约束少数不自觉的人的,是吗?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不是每个人都参与规则的制订呢?
(不是。中学生守则制订,我们就没参与。)
【教师】说的没错。现实生活当中由于条件的限制,不是每个人都能参加规则的制定的。于是我们就委托专门人员或选举代表,由他们代表我们制定规则和法律。在我国重要法律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当然,随社会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等,我们参与重大规则制订的机会出会越来越多的。
三、课堂总结
接下来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收获,派代表发言。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总之一句话,规则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我们既是规则的制定者,也是规则的遵守者。
●教学提纲
三、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
1.许多规则都源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
(1)当新情况和新问题出现时就需要考虑新规则(或新举措)
(2)规则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
2.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研究和制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