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末总复习资料(浙江省嘉兴市秀城区)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末总复习资料(浙江省嘉兴市秀城区)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末总复习资料
答题要领:题看清 字认真 不空题 点要分
本书重要地图:
1、一些常用图例P18 2、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五纵三横)P15(图册35页) 3、等高线地形图P16 4、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东西半球图)P21 5、世界气候分布图P25(图册14页) 6、亚洲的季风P26 7、世界人种分布图P30 8、世界面积前六位国家图P31 世界部分国家国旗(图册18页) 9、中国的疆域P40(图册22页) 10、中国行政区划图P42(图册22页) 11、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P43 12、中国人口密度的分布P44 13、中国地形图P48(图册26页) 14、中国气候类型图P50 15、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P50 16、黄河P53 17、长江P54 18、秦岭――淮河分界图P59 19、西部地区范围示意图P62 20、澳大利亚牧业分布图P83 21、坎儿井剖面图P87 22、波斯湾沿岸国家图P88 23、波斯湾石油运输路线图P89 24、丝绸之路P102 25、年代尺P105 古人类进化尺P112 早期文明尺P115 近、现代世界的历程尺P122 26、开辟新航线路线示意图P118 27、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P121 28、中国朝代年表P13329世界政治地图、世界地形图(书本最后一页或图册P12、P16) 29、世界五大地形直观图(图册11页) 30、世界主要平原的分布(图册36页) 31、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册38页) 32、世界主要河流分布(图册40页) 33、世界主要沙漠的分布(图册43页)
第一单元 生活在社区里
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做社区。
共同点:它们总是与一定的地理区域相联系。 社区的规模不等、特色各异。 区别最大的两种社区:农村和城市。 社区有不同的类型,但是不同类型的社区往往是相互交织在一起。一个人可以同时生活在不同的社区中。 不同的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人才等。特例---科技区:北京中关村 商业区:北京王府井 上海南京路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文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注:单位一定统一)
方向: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
社区的功能:政治、经济、文化、管理。
定理:1、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越小,地图表示实地范围越大,图中内容愈粗略。(小大略)
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地范围越小,图中内容越详细。(大小详)
2、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地势比较平坦;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地势比较陡峭。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7/10),陆地占地球表面的29%(3/10=1/3)。
人们把地球称为“蓝色的星球”(水球)。
半岛:三面环水,一面与陆地相连。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岛屿:四面环水,不与大陆相连的陆地。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全球分为七大洲四大洋。
七大洲按面积有小到大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排列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海啸),北冰洋。
两两南北对称分布的大洲为:亚洲和大洋洲,欧洲和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
纬度位置最高、跨经度最多的洲:南极洲 纬度位置最高、跨经度最多的洋:北冰洋。
各大洲的分界线1、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2、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3、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4、南极洲和北美洲:德雷克海峡。5、南美洲与北美洲:巴拿马运河。(了解各个分界线的位置、形状)
海洋主要部分是大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海洋的作用:海洋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海洋为人类生活提供了鱼盐之利、能量之源。此外,人类在沿海地带填海造陆,不断扩大生存空间;他们还开辟海上交通航线,促进世界各地之间的物资交流。
海峡:连接两片海域的狭窄水道。 位于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把地中海和大西洋连接起来。白令海峡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了解各海峡的位置与连接的海洋和形状)
主要作用:交通要道,战略地位。例如:1、直布罗陀、马六甲、英吉利海峡 2、运河:苏伊士、巴拿马运河
海拔:以海平面为起点,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最高的山:珠穆朗玛峰 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与高耸陡峭的山脉相对应的宽广低平的是平原。与平原在外貌上有相似的是高原。
起伏和缓的是丘陵。被群山环绕的是盆地。
五种地形: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盆地。(会辨别各种地形)
气候差异是环境多样性的一个体现。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季风: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发生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的风。
热带雨林分布最广的是亚马孙平原。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青藏高原是海拔最高的高原。自然带中最明显的标志是植物。
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特征:黄色的皮肤、乌黑通直的头发,脸庞扁平 黒:皮肤黝黑,头发乌黑,卷曲,脸庞平,嘴唇厚。白:皮肤白,头发弯曲而金黄,鼻梁高,嘴唇薄。
国旗、国歌是国家的象征。
国界划分:1.依山而定,沿河而行,2.用经纬线划分 四要素:领土、领陆、领水、领空
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分布欧洲、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大洋州(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的日本
发展中国家分布在:亚洲(除了日本)、非洲、拉丁美洲(全部是发展中国家)
关爱世界大家庭原则:任何国家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共同为维护世界大家庭的繁荣与稳定,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球仪内容:不同的经线长度相等。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地球仪表面划分为360度经度。东经与西经是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划分的。东西半球是以西经20度,东经160度划分的。不同的纬线长度不同。纬线和经线互相垂直。地球仪表面被划分为180度纬度。北纬与南纬是以赤道(0度纬线)为起点划分的。南北半球是以赤道划分的。
东西半球划分:20°W 160°E 南北半球划分:赤道(0度纬线)
方向表示:E表示东 W表示西 N表示北 S表示南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五带:1、热带:0°――23.5° 2、南北温带:23.5°――66.5° 3、南北寒带:66.5°――90° 南北回归线23.5° 南北极圈66.5° 极点90°
经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东早西迟)。
第三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海域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中国最大的岛:台湾岛 第二大:海南岛 第三:崇明岛 第四:舟山岛
特征:中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P41
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还有特别行政区。 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上海 北京 天津 重庆)和2个特别行政区(港澳)。
中国人口已达13亿,约占全世界总人口的22%(全世界平均5个人之中就有1个是中国人) 中国人口不仅多,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数量约占全国人口数的94%
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居居
汉族人口遍及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其中云南省有20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省份之一
高原:26% 山地:33% 丘陵:10% 盆地:19% 平原:12%
中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啄级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
第一级:“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第二级:高原和盆地 第三级:平原和丘陵
在各种气候中季风对我们的影响最大。 季风气候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生产和生活的优越条件 季风气候的特点:雨热同期
季风的缺点:不稳定性从而引发涝灾、洪灾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拉山北麓雅拉达泽山峰,注入渤海,全厂5400多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线――――河口与孟津 黄河的形状像个“几”。
黄河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峰的主峰各拉丹东雪峰,注入东海,全长6300多千米。
长江上中下游分界处―――宜昌和湖口
长江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
等温线:等温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情况,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同。
等降水线:等降水线图表示降水量的水平分布情况,在同一条降水量线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同
秦岭――淮河以北是温带气候,比较干燥。年降水少于800毫米,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 以南是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湿润。年降水在800毫米以上,主要农作物:水稻
东部地区优势:平原广阔,气候湿润,肥沃的土地,交通发达,通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才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弱势:矿产、能源、资源短缺,严重的工业污染也困扰着东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西部优势:地区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有丰富的矿产、能源、资源
弱势: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大部分地区发展自然条件较差,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差距较大。
通过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将转化为经济优势,东部发展水平的差距将会逐步缩小
我国南方北方、东部西部等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需要区域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以达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
线路设计要全面考虑:旅行目的、行程时间、交通情况、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
第四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家住平原
稻作文化的印记——泰国湄南河平原p70---71
位置、气候、水稻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水稻生产对人在生活的强烈影响
用机器种庄稼——美国中部平原(小麦产区)p71---73
位置、主要农作物、乔治农场特色、大农场农业特点
与山为邻
垂直的牧场——山区的游牧和转场文化p74
⑴天山自然条件  ⑵哈萨克人“四季放牧”和“转场”
如画的梯田——山区的种植业和梯田文化p75---76
云南元阳县哀牢山区哈尼族人修筑梯田、种植水稻、四季降水(印度洋和元江),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热闹的山谷——山区的旅游业及其对山区发展的影响
法国阿尔卑斯山区卢卡索——滑雪胜地,其旅游业有喜有忧p76---77
傍水而居
水乡孕育的城镇——太湖流域p78---79
耕海牧鱼——山东石岛镇大鱼岛村p79---80
水上都市——意大利威尼斯p81---82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忧
草原人家
现代化的大牧场:澳大利亚(机械化程度很高)p83---84
草原风情:内蒙古大草原(衣食住行)p85---86
牧民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食,以粮食和蔬菜为副食,穿蒙古袍,住蒙古包,那达慕大会
干旱的宝地
丝路明珠:新疆p87---88
温带大陆性气候,沙漠连绵、坎儿井(地下水)、绿洲农业发达
石油宝库:西亚波斯湾(五海三洲之地)p88---89
热带沙漠气候。,8个产油国,石油外运路线
文明中心——城市
国际大都市——上海p90---92
营建舒适的生活环境:日本筑波(科学城)p92---93
舒适的生活环境的主要体现和实现的具体措施
文化艺术之都:巴黎p93---95
一座吸引人居住的城市应具备的特点
第五单元 社会生活的变迁
区域的故事
1、繁华都市: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从无到有的变化,深圳发生变化的主要表现及原因p100---101
2、逝去的繁荣:古楼兰(新疆)、美国死城,从有到无的变化
3、古老而年轻的北京p103---104
元明清三代都城(700多年),新旧交融的变化
4、衡量变化的尺子:时间和纪年p105---106
5、公元前、公元后、世纪、年代、时代、计算时间长度、中国王朝纪年
身边的故事
1、走进家庭:家庭衣食住行及起居习惯的变化p107---109
2、文字和书籍的演变p109---111
社会变迁的轨迹
1、从远古走来p112---113
2、跨入文明时代:四大文明古国p113---115
3、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文物遗存)p116---117
4、全球巨变的时代p118---120
新航路开辟(15——16世纪)
资产阶级革命(17——18世纪
工业革命(18——19世纪)
两 世界大战:20世纪上半期
5、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121---122
1839年虎门销烟;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渡江战役;1949年开国大典;1978年改革开放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历史资料)
1、文献资料:p123---124
⑴史书(最重要)⑵甲骨文(最早)⑶竹木简⑷档案、日记、报刊、图片等文字、音像资料
2、实物资料:文物p125--126
3、口述资料:口述传说和口述历史p126-p127
4、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P129
⑴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在文字、实物和口头资料中,由当事人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资料,由同时代或者距离那个时代较近的人记录下来的资料,是比较直接的证据。如: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
⑵第二手资料:后人的有关说法,是比较间接的证据,如后人写的历史著作,口头传说故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